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如此,甚至在一些草场地区,根本就不用设计,只要通过暗渠,把水引入到特定的管道,然后平均的注入到土壤之中,只要地下的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顽强生长的野草就会疯狂的长起来。
饶是如此,三条纵横整个中国北部,总长度超过3万3000公里的庞大的水利工程,加上最少100万平方公里根灌改造,需要的人力,简直是不可想象,仅仅是土方上面,一亩地最少是35…50立方的土方施工量,100万平方公里的改造,需要的土方就高达千亿立方左右,也就是中国,拥有着远超过这个世界的工程机械,再加上近乎庞大人口,这才勉强完成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改造工程。
中国用庞大的劳力,从欧洲过来的几千万劳力,加上从东南亚,甚至中东迁移过来的土著,他们都被命令从事这一项工作,当然了,这其中,有一部分更高层面工作,剩下的,都在干这个,甚至包括东南亚,包括其他一些地方引进来的人口,几乎用了1。2亿人来种树。
即便是按照一个人一天10颗树,每天可以种植12亿,按照的每亩地60棵来算的话的,2000万亩的每天数据,也相当的可怕的,每天的1万平方公里以上,每年不可能每天都种植的,加上砍伐和消耗掉的,每年净增长的100万平方公里。
这在后世,几乎每年都增加1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可在这个时代,30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投入了1。2亿人力的种树行动,可能每年只是增加3%左右,但是当这个持续下去的话,预计在7年之内达到高峰,到时候,庞大的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会超过45%,加上本身植被恢复和生长,中国将会彻底的变成一个植物的天堂,对于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达到最高,将会从一个工业国度,变成一个宜居国度。(~^~)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水利枢纽()
杨元钊是穿越者,穿越过来的时候,中国也为了拉动整个经济,提出了可怕的4万亿计划,以高铁和铁路为核心,以房地产为基础,拉动一批大规模的建设,当时很是刺激了一下经济,房价和物价,也如同气球一般在疯狂的膨胀了起来,虽然效果很好,可是最终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毕竟当房地产膨胀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拉动的作用,可是从某种意义上面,对特定的某一个程的经济来说,并不代表着普遍的提升作用。
中国不存在后世中国所处于的历史时期和状态,从包头发展的第一步开始,就占据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必需品,也造就了目前中国的发展,除了最初的时期,杨元钊从来都没有为钱来担心过。
正因为生产力极度发达,中国产品在整个世界上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无论是普通的产品,还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世界上的极致,故而,社会保证体系也相当的完善,无论是教育,医疗,甚至是住房民生,这些都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逐步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不可能提前的发展房地产,也没处发展去,中国庞大的生产建设兵团和机器设备,让房子的造价相当的低,本来就建设了一大片的住宅,不可能推到重建,作为房地产项目之中,最关键的地皮,在中国目前3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之下,真的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除非行政的推动。
杨元钊自始至终,都在推进民众的福利,降低社会0矛盾和贫富差距的,他脑袋进水了,才会在这个时间,去弄什么房地产的政策,对于中国本身而言,毫无价值的,还容易激化矛盾,那么,就只能够寻找一些投资大的项目了的,这些项目,将会从一定程度上面,改变整个中国的体系结果,从魔种程度上面,提升中西部地区的蓄积量。
一个发达的国家,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需要最基础的地方,在蒸汽革命时代,那是动力,是煤炭,没有足够数量的煤炭,就无法发展,故而早期的航海时代和工业区的建设,基本上跟煤炭有关,一般一个大型煤田的旁边,只要不是交通环境恶劣到极点,都会形成一片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个时代,产业已经升级了,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力时代,煤炭虽然依然是重要的资源,却不是全部,伴随着临界和超临界机组的投入使用,一度电的用煤量大幅度的降低,热效率的转化之下,电力的成本也在大规模的降低。
用大型先进的机组,降低煤炭的消耗,这并不是一劳永逸,在成本之上,还有更加便宜和清洁的能源,风能,水能,甚至未来的原子能,杨元钊想到的办法,正是从南水北调枢纽上面想到的,大型水利枢纽建设,以利用起中国的水利发电。
后世的中国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是开发利用上面不多的,特别是一些流经多国的河流,蕴含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可是这个时代,中国已经拿下了东南亚,西伯利亚,基本上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地区,全部在中国的掌控之下,也就存在了对于水力资源的综合性利用的。
杨元钊知道,水资源不单单是发电这么简单,一个大规模的干线水利枢纽,可以承担起抗旱防涝的重要工作,可是一个非自然因素抬高的水库,对于环境的压力非常的庞大的,就拿中国西部,蕴含水能资源仅次于长江的高原河流,雅鲁藏布江来说,仅仅是五大干流,就拥有90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也就意味着,一小时可以发电9000多万度,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是三峡大坝的4倍以上,可是这里在后世,三峡建成了数十年之后,都没有开发的原因就在于,地质灾害的不可控性。
虽然没有直接的意义表明,三峡库区,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地址灾害有直接的影响,可是从某种意义上面,庞大的水库的建立,重力方面的影响几乎必然对三峡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在后世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在这个世界,中国可以影响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这一点。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
雅鲁藏布中下游峡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里地质结构复杂,落差大,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容纳一个类似于三峡这样的超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几乎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杨元钊很清楚,即便是在后世,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雅鲁藏布江水利枢纽,他当然不会提出,影响力更加巨大的是长江和黄河干流上面的水利枢纽,并且相对于后世的经验,长江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三峡,更多的考虑是适航性,运输为主,水利为辅,装机容量只有后世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对河道的拓宽整理,甚至是深挖清理礁石之类,做的更加的深入,这就防止了三峡会如同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的,矗立在长江的干流之上。
要知道,目前的长江,因为没有南京长江大桥这个铁锁,加上中国沿长江工业带的建立,长江的运力开发,是后世的最少7倍以上,经过拓宽之下,可以达到5万吨左右的商船,已经进入到南京,甚至更加深入中国腹地,武汉最高可以通行专门为长江设计的2万吨的商船,相对于铁路来说,长江才是最大的干线,为了治理长江,基本上武汉一下,不可能建设大规模的水利枢纽,防止阻断水道。
不过上游可以,武汉以上,一直到四川,落差较大,加上河道险峻不适合通航,却可以通过三峡和葛洲坝这两大的水利枢纽进行调整,保证7000…1万吨的船舶,可以通过船闸和水库通行,这样下来,效率比不上武汉以下,却可以成为出川的最佳的通道,虽然铁路建设加大的规模,出川的铁路线路很多,可是一定程度上,恶劣的环境,还是制约了的四川的出行和物资外流进入条件,多了一条长江水道,最少相当于10条以上铁路的效果。
葛洲坝和三峡,本就是在计划之中,杨元钊顺势的推动水利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