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亿看起来很多,换算成成本的话,也没有多少,只不过是中国庞大的财政收入的很微小的一部分,失去了,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是人员,是不能够有损的,按照回来人员的说法,把华裔的的财富,当做中国的一部分,给没收了,华裔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哪怕是西北崛起,中国独立,收回了所有的殖民地和租界,可是美国依然没有废除排华法案,最少,不是全部州都废除了,华人依然不能够拥有财富,以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干脆是*裸的明抢了,欧洲部分,没有做的很过分,也差不多,如何护侨成为了重点。
参谋部和外交部当然知道这一点,战争,无论是海战,海试陆战,中国不怕任何人,即便是自诩为陆军第一强国的德国也是一样,中国在建军思想,武器装备,甚至是个重点秘密方面,都完胜德国,他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可能心,至于海军,新一批的9艘主力舰入役,特别是正在海试的8艘正航航母,这才是整个中国的杀手锏,也只有了这些,中国才有足够的底气,跟美国在太平洋之中争锋。
这些不能说全面到位,也算是到位的差不多了,中国已经拥有了跟美国在海军上一战的底蕴和实力,可是要怎么的把侨民给撤回来,美国已经跟中国是宣战的状态了,怎么可能轻易的让中国撤侨,按照目前华裔情况,如果晚的话,中国迎回来的,将不会是华人,而是华人的尸体了。(未完待续。)/p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5。2亿人口()
杨元钊从后世而来,很清楚人的重要性,先不说的劳动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基础的单位,就说国家的强大吧,一个没有人口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就工业革命崛起之后,走上世界之巅的国家,也就只有英国人口最少,可是如果算上英联邦,殖民地,英国的人口也分外不少,就是因为民族解放,联邦分离,才造成了英国无法追赶超级大国的脚步,成为了后世欧洲比较尴尬的国度。
人口和国土面积,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也是从最开始,杨元钊就看重的地方,他的意志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中国政府的意志,人口永远在中国的政府之中是放在第一位的,西北的崛起,包头的奇迹,都离不开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前这些人只是做最初级,最普通的劳动,这种劳动已经创造了中华民族庞大辉煌的文明,现在,伴随着包头的产业升级,伴随着中国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之下,中国的生产力水准,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全部的工业国,何种情况之下,任何的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更别说千万华裔。这些受到过高等教育,了解国外情况,有些甚至是工业生产的重要一员的华裔,会对中国起到多少作用,中国必须要得到他们,他们会促成中国的再一次发展的。
中国目前人口不少,在从上到下的关注之下,东南亚,中国本身,整合的人口之后,中国目前的总人口在提升,其中中国国内,拥有5。2亿人,之所以会多了7000万,一方面,从东南亚。从国外回流回来了1000万左右,这部分人之中只有少数的华裔,剩下的,则是一些可能出现异常的土人。或者华裔跟当地土人形成的族裔,也只有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才能够稀释掉这些人,在中国,他们甚至连大一点的少数族裔都称不上。只要有几代人下来,他们就会跟本国的国民没有多少区别。
依靠强行的整合和移民增加的,毕竟是少数,另外的的,从1908年到1915年,伴随着政令平和,医疗的投入和安居工程,温饱工程,非正常死亡率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点是非常可观的。后世总过解放前,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是因为战乱的影响,更是因为医疗条件,中国人多生的原因,就是怕有孩子养不活。
现在,西北推进的中西医结合,把中医的好处跟西医的检查相结合之下,最终的效果远比杨元钊预料的好,医疗的投入。让死亡率大大的降低,以往可能是必死的,现在可以救回来,各种新药和新的医疗设备的投入。极大的增加了平均的寿命,从1910年开始,平均寿命就大幅度的增加,到1915年,整个中国医疗体系的建立之后,从不到45岁。增加到了65岁,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于此相对应的,生育率也有所增加,在温饱的情况之下,甚至是逐步走向富裕的条件之下,恐怕总过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生孩子吧,中国在稳定了最低工资的前提下,只要掌握了2级以上的技工,养活一大家子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中国在儿童方面的保障,医疗不要钱,每年还有营养补贴,生孩子和养孩子,不但不是负担,反而会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虽然时间很短,对于整体人口的影响还没有彰显出来,可按照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13年开始,每年的生育率都大幅度的提升了,安康的生活带来的生育高峰,增加了2000万。
这两个数字相结合,最多增加了3000万人,可是中国一下子增加了7000万,剩下的4000万,都是藏匿人口。中国太庞大了,哪怕是没有占据西伯利亚,哪怕是没有占据东南亚,整个中国也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收回俄罗斯侵占的土地,就是1350万,这么庞大的土地,要管理起来就非常困难,很大意义上面,户籍问题,一向是最基层官府来统计。
在封建王朝,最基层的组织就是县,小县一两万户,中县三四万户,大县可能会达到十来万户,可是这些,都不是最基本的人口数据,这是按户来计算的,真正知道最基础数据的,恐怕要进入到里,甚至是乡,这些恰恰是封建王朝所不能管辖的,毕竟农耕社会,收入有限,如果连里这一级,都纳入到了政府的体系的话,这个官员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任何一个王朝都承受不了,哪怕是宋朝的坑官程度,也没有到每一个里,甚至是村都派驻官员的程度。
从古道今,人口税都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收入之一,到了清雍正时期,士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实行之后,连高门大户都开始隐匿人口,这代表着他们直观的利益,特别是对升斗小民来说,一个铜板都要考虑很久的前提下,生7个孩子,能够报上5个就不错了的。很多情况下,不少人都不报户籍,为的就是减少这个人头税,让家里过的好一点。
清朝后期的混乱,更是让这个瞒报上升了许多,越是富庶发达的地方,这样就越明显的,横死,失踪,出海,太多太多的理由,一县之地,百里候,只有高高在上的县太爷是官,剩下的全部都是吏,他们不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的。
这些人口之所以在现在冒出来,这是伴随着西北向中国推进仁政的冒出来的,刚开始,在完善户籍,登记人口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些顾虑,天知道这个政府,是不是虚晃一枪,到时候,这些户籍,就会成为,他们交税的基本依据了。
可是西北根本看不起农业生产的那些绳头小利,这是工业社会,一个原材料,加工成一个基本的工业品之后,产生的利益是巨大的,如果不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甚至连农业税都会直接取消了。
越来越低的农业税,大部分都是象征性质的,反倒是补助越来越多了,清朝是苛捐杂税,劳役派遣越来越多,真的是政府出一个名录,老百姓就要破财,甚至有些地方,连田税都已经收到了几十年之后了,可是中国成立之后,不但最开始两免一补,免除了人头税,大部分田税,补助了种粮转向资金,这个两免一补出来,农税这一块,已经减的七七八八了。
只是这样的话,老百姓就感觉到幸福的不得了,可是跟清朝的苛捐杂税相比,西北的补助更多,什么生育补助,营养津贴,义务教育,午餐营养,还有扫盲奖励和义务培训,最低生活保证,比如说医疗保证,前者是对准小孩的,后面的是针对大人的,这些听都没有听过的名字,成为了中国的特色,只要愿意去努力,学习和工作,都可以过的不错,最关键的是,大部分的田地都可以租出去,交给生产建设兵团来管理,虽然生产建设兵团给的价格不高,却也差不多是他们全力耕种一年三成了,别小看这三成,这是白拿的,税负什么的都扣掉的,以往的年份,他们一年下来,年份好了,也只是这么个数,年份不好,说不定还没有这个数。
生产建设兵团的收入,更多是种植面积的提升,机械化的生产和农作物的改进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