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底的洗涤。
可是中国却完成了故土完整,不说西伯利亚,不说的东南亚,只是收回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西藏,中国的土地完整了,这也算是一个心愿吧,接着一战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国内推行民族融合的,借助着发达的通讯手段和交通,彻底的断绝掉分裂的可能。
西藏由于本身所处在的地址条件,交通条件极为恶劣,可交通是把一个国土纳入到中央管理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一直都依靠空军,铁路暂时没办法解决,蒸汽机车,在高原地区,他的动能会大幅度的减少,最少蒸汽机车是没有办法在全是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面正常的运转的,特别是山口附近的铁路,当动力不足,简直是噩梦,西藏高原冻土和荒原,也给铁路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以这个时代的水平,不可能修建高原铁路的。
既然蒸汽机车不行,那么正在研究之中的内燃机车也不行,虽然说西北在开行蒸汽轮机机车,却进展不算很快,再说了没办法解决掉铁路养护的工作的话,铁路本身就是被否决。
西北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把整个西北庞大的领土都拧成一股绳,铁路还真的起了巨大的作用,否则,西北的商品,资源,财富都无法在中国平稳的流通。
可惜西藏这个目前最大的一个部分,却无法通行铁路,只能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公路的,西藏是一片独特的徒弟,未来,说不定,这里还是对南亚,甚至是中亚的桥头堡,在铁路没办法保证的情况之下,公路最少需要保证。
一战没有爆发的时候,西藏的公路最初的计划只有2条,一条是从青海入藏,另外一条是从四川入藏,这是最佳的进藏路线的,有后世公路铁路运行图的杨元钊,很轻易的就把这两条路线给规划出来,川藏和青藏线。
可是哪怕是川藏线和青藏线,也不是这么容易施工的,还把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面修建铁路,哪怕是后世解放之后,也是用大量筑路工人的生命修筑的。
2条路线,不知道要有多少白骨埋在青山之下,甚至在某些地方,机械化不能够修建的地方,只能够用最普通的人力。
伴随着的一战爆发的,大量战俘的到来,特别是大批俄罗斯的人手,这些大字不识,却经过了寒冷俄罗斯的磨练,每一个壮年人都是精壮的劳力,是上高原的最佳人选,先不说他们承受能力强,就算是有些死伤,也无所谓,只要别超过自然死亡率太多就可以了。
中国也没有打算,把这些劳力葬送到其中,完善的后勤保障,出色的医疗条件,一些高原反应的药物,氧气,甚至是各种的食物,连工作量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或许会死一部分,可绝对不会多,只不过死的由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更加容易接受一点而已。
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当然不可能只有2条路,之前是无奈的选择,准备修通了两条进藏的道路之后,在徐徐图之,现在有了这些白给的俄罗斯战俘,在食宿管了的情况下,每年不过是50美元,简直是太廉价了。
无论是在波兰和基辅附近的劳工,还是在格鲁吉亚附近的民众,2000万以上人口,再怎么,也可以挑出一两百万青壮吧,哪怕俄罗斯抽调的太过,也是这样。
当然了,为了保证安全,在施工队伍之中进行了选择之后,在这些俄罗斯人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挑选,主要看是否有高原反应,先是在靠近西藏的坝子里面实验,战斗民族的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错,再加上的西北使用战俘的时候,不是压迫式的使用,只是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干活,什么的后勤保障,包括医疗上面,跟普通的差不多,这种情况下,死亡率有,但是极小,一年的死亡率也就是万分之三左右,这个基本上,比自然的死亡率稍高一点,却也可以接受。
现在,从云南到西藏,从四川到西藏,甚至是从新疆到西藏,一共有6条进藏的公路在修建,西藏未来,或许还是中国交通最不便的地方,但是有六条公路和大量的汽车,这里也可以通行。
不能说是中国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却可以保证公路可以通行到西藏的每一个县,保证西藏的改制的进行,并且让西藏人过上好日子。
一车车的俄罗斯人,带着恐惧和不安,走上了未知的未来,未知是最恐怖的,他们先是火车,然后装船,进入到了中国之后,直接被水路送到了重庆,长江这一条中国的黄金水道,甚至整个长江流域都是一体化开发的时候,清理主航道,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就连传说之中的三峡,也得到了大量的清理,可以通行不超过1000吨的汽船,跟外界的联系越发的发达了。
这些俄罗斯人,会通过挑选,一部分就地安置,年轻的女人进入到工厂,不足12岁的少年,会进入学校,逐步培养他们融入中国,至于老人,则会得到很好的安置,最多做一些小手工,而不必如同青壮年那样下苦力。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xh。50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巴库陷落()
在中国,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上百万的俄罗斯青壮,正在努力的兴建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大工程,中国最后一块版图,成功的归属于中国,在中东地区,德国的最后一战也开始进行。∷∷,
1915年11月中旬,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外围攻势,甚至是大规模的移民,对巴库的攻击开始了,巴库是在岸边城市,不过是在里海岸边,没有跟黑海一样,有浅水重炮舰的帮忙。
这个时代,里海还是内海,伏尔加河…顿河运河还是一个远景和期望而已,虽然从几百年前,彼得大帝的时代,就开始尝试,贯通里海和亚速海,都没有成功,里海和亚速海之间,有超过40多米的落差,这不是现在的技术所能够解决的,即便是有这一条运河,俄罗斯也不可能让德国进入到亚速海,所以,巴库的战局,只能够依靠陆军的力量。
早在越过黑海之前,德国方面就做出了合理的布置的,不但给德国陆军准备了浅水重炮舰这样15寸的大杀器,也准备了20门203火炮,而土耳其的出现,也同样带来了30门203炮,相对于德国要在黑海之上横渡,土耳其距离这边更近,在德国秋风扫落叶一样,把格鲁吉亚的大量城市都给扫荡了之后,剩下的城市兵力很少,土耳其也大胆的出击,攻击一些城市,可是他们低劣的水准,不但没有帮上忙,反而被俄罗斯守军打败,如果不是德国来的及时,两个师的军队救下,恐怕这一战真的要出问题了。
从此之后,土耳其军根本不敢冲锋在前,只敢跟在德国的身后,哪怕是只有500人守护的城市,也不敢当先攻击。看着德国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冲破了俄罗斯的防御,他们一丁点奢望都没有,甚至连德国移民人口,他们也只是保下了一些属于土耳其部族的人员。
最终。一南一北的战线,最终推进到了巴库的面前,大部分德军,还在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之间,进行着移民的工作。只有6万人左右,来到了巴库的前面。6万德军,在近50万土耳其军队的压阵之下,开始针对巴库进行了一番的猛攻。
50门203炮,上千门火炮攻击巴库的城区,虽然巴库是一个石油城,可是石油聚居区却不是在城内,德国打的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似乎最终的强兵,都回归了巴库。德国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抵挡,只有不到3万人的守军,最终抵挡了7天的时间。
在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的败局已定了,哪怕顽强的抵抗,哪怕构筑防线,一座只有十几万人的城市,根本无法抵挡住德军的强势攻击,死伤加重,防线后退。最终当最后一股俄军投降之后的,彻底的占据了巴库的,巴库之战彻底的结束了。
巴库城内,硝烟弥漫。可炮声和枪声已经渐渐的停歇了,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战局,终于落下帷幕了,巴库就如同一个丰硕的果实,落到了德国的手中,消息传回德国国内。参谋部和德皇宫一片欢腾。
可是紧接着,事情也是千头万绪的,占据了巴库,只是第一步,如何发挥出巴库的作用,让他产出更多的石油,才是最关键,俄军在巴库进行了德国入侵以来的最强硬的抵抗,残兵阻挡了7天的时间的,甚至在最后,一些刚勇的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