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累过后,接踵而至的是饥饿。徐鸫启程前在包里放了不少干粮,但在整个旅途中一扫而光,毫不费力,剩下的几袋酸话梅也被瓜分完毕,饿得在床上嗷嗷直叫。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死光光……”
饿着的感觉比劳累更难受。坐在前台打连连看的老板一听说要找吃的,立马兴奋开了。
“我们这儿,好玩的不多,好吃的却不少!”老板指指不远处的古城老街,“八面煎鱼,烤豆腐皮,煎豆腐,荔枝酥,那刀辣,都不错的!”
一听见好吃的,大家伙儿两眼都放光了,好在石屏县的气候可比常州好多了,走在夜晚的路上,感觉每个毛孔都张开,大口大口地呼着热气,仿佛炸的外焦里嫩的八面煎鱼已经摆在了面前,不断地挺进挺进,直到夜晚热闹的古城老街映入眼帘,这才终于有了进入云南省的感觉。
简直就是,活色生香啊!
气派的通贡门后就是古城的地界,没有城中镇的压迫感,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保留着古时候的特色,要不是石牌坊下抽着水烟的大妈,雕花木质阁楼上晾着的bra,一瞬间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朝。
四人找了一家小饭店坐定,徐鸫终于如愿以偿点了心心念念的八面煎鱼。
“哎哟!”一口下去,徐鸫忽然皱起了眉头,“这鱼鳞咋还在啊!”
骆成一边吃着面前的烤豆腐,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正宗的石屏八面煎鱼,用的是附近湖泊里的淡水鲤鱼,破肚去鳃,保留鱼鳞,微火慢炸,再加入佐料,久制而成,有经验的人一般等凉了再吃。”
说罢,筷子一撩,满口酥脆柔嫩。
“哦,”徐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而又低头用筷子翻了煎鱼几个面,“怎么数也数不到八面啊……”
吃饱喝足,骆成趁着结账那会儿,拉着饭馆服务员问了句:“你们这儿,有没有卖乌铜工艺品的?”
“有啊!”服务员毫不惊讶,“街口有好几家,你们来旅游的都喜欢那些个工艺品,生意就数‘袁氏铜艺’最好了。”
“‘袁氏铜艺’?”骆成看了看梁贞,对方闻声也抬起了头,“他们家店开了有多久了?”
“起码百八十年吧,至少我小时候就见他们弄乌铜了。以前的店开在县城的小村子里,现在旅游业发达了,就搬到了老街的商业区,这不,分店都好几家了!”
也就随口一问,没想到竟然一下就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四人顿时兴奋不已,赶忙去那家“袁氏铜艺”一探究竟。
与店家说的无二,根本不需要多找,“袁氏铜艺”巨大的招牌晃的人眼睛都疼,跟周边其他的店铺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入夜时分,正是游人比较多的时候,四人在店铺里左右看着,各种乌铜工艺品摆放地琳琅满目,收银那边忙的不可开交。
“我一直以为那袁大头是个低调的老头子,没想到有这么多铺子,搁过去一定是个老财主!”江柏喃喃自语着,手里拿起乌铜走银花鸟梅瓶看了看,眼睛又飘到了对面的双色游龙戏凤成对铜盘上了。
梁贞耐心地等着收银前长得比较像店长的人忙完,这才走上前去:“请问是袁师傅吗?”
那人愣了一下,旋即点头:“是啊是啊,我们这里都是袁师傅,我们的牌子就是袁师傅!”
梁贞哭笑不得,继续问道:“我是说这家的老板,乌铜走银世家的袁师傅,他在店里吗?”
一听是来打听老板的,店长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积极了:“老板回村子了,早就不自己动手了。美女,跟你说白了吧,我们这乌铜走银大多是机器做的,要是全用手工,哪里还忙得过来啊!不过工艺还是老的,你看,这铜镯子多衬你的肤色啊……”
本来以为这一次能直接找到袁师傅,却没想到商业化下现代传统手工业已经近乎末路。既然如此,只得打道回府。骆成和梁贞二人走到门口,江柏还在店铺里就着一把乌铜钢刀和店员讨价还价,却不见徐鸫的影子。
这把乌铜钢刀的刀柄用的是上好的木料,颜色醇厚泛着油光,表面镶嵌着五彩的随形贝壳,刀刃更是乌中带闪,锋利无比。刀鞘上下都有精美的镂空雕花,虽然看不明白,但至少赏心悦目。
以一个满意地价格收入囊中后,江柏悠哉悠哉地踏出店门,却见梁骆二人不停地在人群中走动。
“怎么了这是,小胖呢?”
“他没跟你在一起吗?”梁贞见他走了出来,着急地问到,“好像走丢了,你有没有他电话?”
“这家伙真是……”江柏挠了挠头,忽然想到手机里有北北的微信,“我现在去找他,你们在旅店等我,有事打我电话啊!”
说罢,江柏的身影旋即淹没在了人海之中。
徐鸫的忽然消失总让梁贞有些不放心,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呆呆地坐在店门口,情不自禁把手塞进了嘴里。
哪知还没咬下去,一颗酸溜溜的话梅忽然塞进了嘴中,搅动起的味蕾让人一下就精神了。
“不要咬手指头。”骆成手里拿着徐鸫剩下的酸梅,依旧面无表情地看着远处,“离开的人总会回来,别多想。”
不知怎么,梁贞心里有种暖融融的感觉。面前的这个人自己曾经无比的熟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猜测得一清二楚,而现在,同样的一副身体,却是另一个人的灵魂。
一个似乎更令人好奇的灵魂。
梁贞嚼着酸梅,心思不断地乱飞,直到面前“硁硁”地敲击声把自己带回了现实。
发呆那会儿,骆成已经领着她走到了另一家卖乌铜工艺品的店,只不过这家店铺要小得多,屋子里的成品也没多少,耳边的声响正是面前老人敲打铜具所发出来的。
“你认识袁师傅?”骆成单刀直入。
梁贞一下没反应过来,耳边的“硁硁”声忽的停止了,老人缓缓抬起头,一双混沌的眼睛精光四射。
第13章 打铜的节奏乱了()
街上的人这么多,声音这么嘈杂,为什么自己单单听着这打铜的硁硁声?13??,恍如隔世。
打铜的老者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来人,混沌的眼珠中闪着一种异样的光彩,没有言语,回头吆喝了一声:“跛拉!”
顿时,后方一位年纪约莫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跑了出来,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在额前方扭成一个尖锥状,很明显的彝族式“英雄结”。但底下却穿着白色的t恤和沙滩裤,半边耳机线掉了出来,看神情依旧沉浸在某些动次打次的音乐里头。
老人把手上的活儿交给小伙子后,转身往店铺里走去。“硁硁”的打铜声又一次在耳边响起,店前店后,仿佛是两个世界。梁贞和骆成对望了一眼,也跟着老人缓缓进屋。
店铺里摆放的乌铜器具不多,但看的出,具具出自手工,有比较明显的打磨痕迹,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制作的花样没有那家“袁氏铜艺”丰富,生意上自然差很多。
“你怎么知道他认识袁师傅?”梁贞看着老人的背影,十分好奇,拉了拉骆成的衣角,小声地问。
“这条街上除了袁氏铜艺还有两家卖乌铜的店铺,你在问袁师傅的时候,这间店门口打铜的节奏乱了。”
节奏?
梁贞有些不敢相信,在刚才嘈杂的街道上,连淹没在车水马龙中的打铜声都能听出来,这耳朵是得有多好。抬眼偷瞄了一眼身边的骆成,依旧冷静如斯,眉宇间透露着一贯以来的冷峻,足以让自己在任何时刻都放下心来。
这个骆成,还挺厉害的嘛。
老人径直走向前,撩起挂在对墙上的一块黑布,后头就是里屋了。至始至终,老人都没有回头讲过一句话,直到两人跟着走到了黑布后头,老人才终于停下脚步,找了张凳子坐下,抬头看着面前两个陌生人。
空气中透露着一股淡淡的酒香,有些让人醉了。
“呢康果一族哥?”
对方的眼神看向梁贞,似乎是在问什么问题。
梁贞不太明白,骆成随即答道:“江苏。”
老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为什么找他?”
原来对方会讲普通话,只是稍显生硬,像是有很久不说了。
那乌铜椁重量不小,随时带在身上太不方便,现在正放在旅店的行李箱里,外头包着电饭锅的纸盒子,伪装的很好。梁贞正着急怎么跟对方解释,忽见骆成又问道:“刚才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