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赶忙说:“有道理,狼人帮独角打黑龙的场面,咱们不是都看见了么?那狼人确实个头没那些尸骨大,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狼人后代退化了。”
姜柔轻撇了一下嘴角,接着说道:“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们没有发现。”同时露出了得意的笑。
还真是亲姐妹,这表情姿态和姜漓如出一辙。
姜漓赶忙说:“你别卖关子了,赶紧的,要资源共享。”
姜柔嫌姐姐打断了她说话,假装不高兴,停住了自己的话。
急得胖哥直拍姜漓:“你别打岔,快让懂行的给咱讲讲。”
见我们渴望的目光逼得紧,姜柔只好作罢,继续说道:“那大型兽骨的脑门上,明显有一个凹陷,任何骨骼结构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我判断,这东西生前是三只眼。”
胖哥马上提出了疑问:“不对吧?眼睛后面应该是窟窿,单单一个不明显的凹陷,只能说明头上有坑,怎么能证实有三只眼呢?”
姜柔继续说:“这个我也没法证实,但是我怀疑,那只眼睛是靠皮下神经,和其他两眼相连接的,你们看那大头骨,两个眼洞距离特别的远,如果看正前方一定存在障碍,要是脑门上有第三只眼,那就方便多了,很符合生物进化的原理。”
“那照你的意思,这东西是邪目大脚怪喽?”胖哥这种起外号的能力,还真是常人无法比的,第三眼为邪目,大个头又不是狼人,那就是大脚怪,邪目大脚怪的名号还挺贴切。
胖哥起的名字,把姜柔也给逗乐了,姜柔一边笑一边说:“对对,邪目大脚怪,我看你是这里最聪明的一个了。”
“他也是惹麻烦最多的一个。”姜漓马上补充。
既然已经到了灵山脚下,不上去拜拜佛祖也说不过去,我们怀着好奇且忐忑的心情,过了河,踏上了上山的台阶,目的地应该是那座顶端的佛塔,希望在这里能给我们一些需要的答案,哪怕有一些出去的线索也是好的。
等真正走进去,我们才感受到了建筑群的庞大,站在山脚处,根本看不见上面的景象,只能凭着阶梯的走向,一点一点的往上爬。
大概爬了半个小时楼梯,我们来到了一处院子,如果从庙宇结构来说,这个院子应该是庙的前院。
院墙已经坍塌,我们并没有找到门的位置,直接从断掉的残壁跨了进去。
一进院子,我首先闻到了一股清香,那是因为园中的地面上,密密麻麻长满了同一种野草,这种野草我叫不上名字,但是上面开着一种黄蕊的白花,发出的香气也与众不同,好像专业人士故意调出的香水,香气扑面却不刺鼻,气味明显又不浓重,这里的空气让人吸了一口还想吸,流连忘返,果然有点仙山古刹的味道。
再往里走能听到潺潺的水声,好像是院子里面有古人修建的水渠,水流畅通无阻,水流声十分清脆。
我们顺着水流声往里走,里面出现了很多高高的山壁,在这些林立的山壁上,刻满了各种各样的佛像小人,好像是某种借助天然山壁结构,由工匠雕刻的石窟壁画一般,很有佛家的艺术气息。
等我们仔细去看那些石窟才发现,那上面雕刻的小人居然另有乾坤,本来我印象中的佛家壁刻,无非是一些佛爷菩萨、朝圣信徒、佛经故事,没想到这里的雕刻如此另类,简直就是3d立体的春。宫图。
一个个或圆或方的格子里,都雕刻了形态各异的小人,虽然都是短胳膊短腿有些抽象,但是成年人都可以清楚的看明白,里面或一男一女,或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造型,呈现了男女交。媾的千般景象,而且有些地方还以男女器官作为装饰花纹,工匠娴熟逼真的雕刻手法,更是让人不好意思直视。
胖哥高兴得高声说:“呦喝,这庙里还有彩蛋呢,和尚居然有特殊爱好?”接着又拍了拍姜漓的肩膀说:“看见没?好好学着点,入得了厅堂还得上得了罗床。”
被胖哥这么一说,场面马上就变得尴尬了起来,就连态度生硬的姜柔,都不免脸上泛起了红晕。大家也只好低着头,顺着石窟中间一条窄而不规则的过道,排成一排,只顾往里走。
本来我想多看看古代工匠的艺术造诣,也只能假装矜持的低着头,偷笑的跟在燕秋身后。
唯独胖哥和燕秋不以为意,仍然昂首挺胸的往前走。
燕秋自从梦醒了,就很少说话,态度十分的冷淡,好像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一样,真不知道她倒底经历了怎样一个梦,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回想起来挺滋润的,明明梦里揪了舌头的是苏日娜,为什么反倒燕秋一言不发?我得找个机会好好问问她。r1058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四十二章 混凝土石柱()
纯文字在线本站域名手机同步请访问
很快,我们就顺着壁刻间狭窄弯曲的小道,走到了最里面。
里面隐藏了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院子里果然有四五条交错的水渠,是由人工修砌,从地势高的地方引着山泉下来,最后汇聚在院子中央的水池中,四周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被高高的石窟包围,我们在其中好像置身于一个大号的天井。
在最里面的墙壁上,开了一个门,这个门和我们之前经过的门洞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很隐蔽,看得出是某种建筑的入口,门洞前精心修建了一个门廊,门廊上面是三角形的顶子,下面有四根古罗马式的灰白色立柱。
其中有一个立柱已经倒掉,周围散布了许多立柱的残骸,这也使得上面三角形的顶略有塌陷,倾斜到一旁,好像随时要倒下来的危房。
从立柱残骸来看,这立柱并非整根的石料柱子,而是人工混凝土浇灌的。
燕秋最先发现了这一点,她走过去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些碎块,然后自出狼窝以来,第一次开口讲话,对众人说:“这柱子是混凝土的。”
我们并不以为意,感觉燕秋有点大惊小怪了,这么宏伟的建筑群都修得出来,一根混凝土的柱子有什么稀奇?
燕秋见我们并不在意,又强调了一遍:“你们看这柱子,是混凝土做成的。”
我问:“有问题么?混凝土做柱子很不错呀,难道要整个的石料雕刻?那样既费工又费料,混凝土最合理了。”
燕秋继续说:“我国发现最早的混凝土技术,也是近些年的事,大概确定为五千年前的人类使用,而且是石料灰渣混合了沙砾和水的产物。你们看这个柱子的残骸,除了一些灰渣,我判断这些灰渣是火山灰,里面还有许多的贝壳和骨头,而且混合了一些金属。这种混凝土结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按照其中的成分来看,如果使用合适的配比,这种混凝土的坚实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当今的钢筋混凝土。”
燕秋这么一解释,我们马上就感觉到了她话的重要性,这就是说,我们所处的建筑群修建者,已经掌握了非常先进的建材工艺,甚至超越当代。
大家的反映有所不同,显然是考虑事物的角度不同,我的问题是:“如果混凝土里有贝壳,那就说明附近有海洋了?古代工匠肯定是就地取材,总不会空运些贝壳来做混凝土吧?”
燕秋回答道:“这倒也不一定,有海洋是肯定的,但是和修建者是不是同一年代,就不知道了。”
我没有听懂,又问:“难道修建者穿越了?你这话怎么说得我有些糊涂呢?”
燕秋解释说:“一般地势走向比较复杂的,那肯定是海底了,由于地壳的运动,板块缝隙因挤压升高,导致海水流向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海底的生物残骸,就留在了原地,但是海洋已经没有了。古人可以通过开采山岩中的贝壳,来达到获取原料的目的,喜马拉雅山上不是还发现很多海洋生物遗迹么?”
“那根据你的专业知识判断,这是从海里直接捞出来的,还是你说的那样,从岩石里找到的残骸呢?”我继续追问。
燕秋回答:“我判断是后者,按照这里的地势,这么大的地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就拿喜马拉雅山来说,它形成于一千一百万年前,整个过程大概用了四千万年,如此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也可能是和喜马拉雅山在同一时期。最早发现的古猿,只有四百四十万年,有智慧的智人阶段,最多最多也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如果当初这里有海洋,到现在也应该还有,不会这么快就变成山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