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老先生,恐怕是见过世间的,待我回来,再与老先生谈谈。”
范蠡一去到在郊外,环境优雅,却不失豪华的曹家,一去,便马上接到了曹老爷的热情款待,但曹小姐的那两个哥哥,却有些不大高兴了,时不时的给范蠡使扮,但范蠡都是谦虚忍让,丝毫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
这一点,让曹缘打心底里高兴,在吃过饭后,马上就安排了范蠡和曹小姐单独相处的机会,两人在荷花池边,有说有笑,范蠡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博学,风趣优雅,让曹小姐仿若是找到了这辈子必嫁的如意郎君一般,魂牵梦绕。
直到范蠡离开,曹小姐还追到了府外,和曹缘一起送他。
一切都在范蠡的计算当中,而他也相邀,曹老爷一家人,过几天,到他的家中,招待他们,我看到那曹小姐,已经给迷得神魂颠倒,恨不得现在马上就嫁过去。
“我说你这叫花子,怎么没个收敛。”
“唉,小子,你家管事的那位,可是说了,要以礼相待,招待我,我自然就要好吃好在的,在他十天半个月了,快点,没酒了,拿酒来。”
吴铮一副大爷的样子,坐在桌子边,吃喝着,范蠡仆人们,一个个都火冒三丈,想要动手驱赶了。
“不得无礼。”
范蠡见状,马上走了过去,把仆人们都驱散了,坐了下来,敬了吴铮一杯。
“敢问老先生,看你的样子,并不像乞丐,反倒像世外高人。”
范蠡疑惑的问道,这时候的吴铮,虽然行头惨烈,但眼神却格外的清澈明亮,而且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的气息,以及一点点的狂气,阅人无数的范蠡,对于识人这一点,绝对是内行,他认定了吴铮,不简单。
“敢问老先生,姓谁名谁,可有字号?”
“字号就不提了,毕竟现在躲难,呵呵,叫我吴铮就可以了。”
范蠡对于吴铮的身份,越来越疑惑了,两人开始谈论了一些东西起来。
“小子,没必要故意试探我吧,你精于计算,可是啊,算计不到我的,毕竟啊,我可是比你多活了几百。。。。几十年啊。”
吴铮说着,范蠡笑了起来,而后恭敬的鞠了一躬,表示吴铮可以暂时在自己的家中居住。
入夜,范蠡又关上了门,独自在房中,把玩着这把美人,他对于西施的思念之情,跃然到脸上。
“西施,很快,我便要与曹家的小姐,结婚了。”
范蠡说着,脸上透着一股无奈之情,虽然曹家的小姐,生得漂亮,但范蠡内心里,却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就不要娶啊。”
这时候,冷不丁的,吴铮出现在了范蠡的身后,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这把美人。
“好剑。”
吴铮吐出了两个字,而后突然间,咬破了手指,一把抢过了这柄美人,顿时间,吴铮的脸色大变,他马上用手指,在这柄美人上,写了不少道文,而后那些道文渐渐的,发出了阵阵金色的光芒,而后消失不见了。
这一幕,让范蠡极为的诧异,他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吴铮老先生,没想到,你是位道人?”
“好了,睡觉吧,年轻人,这事情,我自然不会和谁说,只要让我吃好喝好,就行了。”
吴铮说着,离开了范蠡的房间,他一出去,马上脸色大变。
“此乃至凶之剑,如果落入鬼道的手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范蠡呆如木鸡,他自己的回忆着,随后喃喃自语道。
“吴老先生,是怎么进来的?”
范蠡站起身来,看了下四周围,窗户,门都是关着的,而吴铮离开,也不见他怎么走的。
“看来这位老先生,是有一些神通。”
范蠡决定,虚心的和吴铮请教,打开了房门,走了出去。
: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陶朱公与善元义2()
整整一个晚上,直到三更时分,范蠡都没有找到吴铮,而吴铮去了哪里,范蠡也不得而知,他发动了府内的全部下人,跟着一起找,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吴铮的人影。……
结果到了第二天一早,吃早饭的时候,吴铮再次出现了,范蠡急忙喊下人加酒加菜,他打算外出,继续去收米,虽然路程远了一些,很多时候,他都是要亲自去的。
为了能够保证米的质量,范蠡每一次,都会亲自前往,看好了当地市场后,再让人把米收购回来,一般不好的米,范蠡不会要,第一个,装得时间无法长久,第二,坏的米,还会影响米铺的颜面。
而这一次,南方发生了洪涝,曹隐公急需要大量的米粮,去赈灾,所以特别播了一笔款项下来,以低廉的价格收米,而范蠡把之前,低价收购来的大米,囤积了很久的,给交了出去,新米则继续囤积。
范蠡对于这一切,很是清楚,这一笔钱给当地的官员,洛很扣了下来,他心知肚明,却不说,有的小户的米铺,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看起来洛很是不打算给钱,打算把这一笔钱给贪到自己的腰包里。
要去的地方,离定陶有3天的路程,是一个小型的盆地,那边的米粮产量不错,价格又高于其他的地区,所以好多米商,不愿意过去收购,哪怕买黑心米,也不去那边,为了能够更加的赚钱。
但范蠡作为一个商人,却很有眼光,他在观察行情的时候,便已经想好了对策,那边已经鲜有人去收米,而当地的人,想要把米卖出来,去到别的地方,还得付高额的税收,来来回回,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
当地人也比较急,十分的希望有人能够买他们的米,范蠡就将计就计,自己路过几次,都没有去收米,说觉得价格太贵了。
久而久之,好多人都不愿意过去,因为价格确实摆在那,如果长途运回去,卖的高了,势必要给其他的米铺打压,也没人会去买,而卖的低了,成本也无法回收。
范蠡一直在等待着,而现在便是时机,他时不时的会派人,到那收米的地方,中途乔装成卖东西的,一看到米商,就会唠叨几句,说这地方的米,有点贵,当地人一直不大乐意降价处理。
这么做可以完全的断绝这些商人想要过去的念头,最终,那地方的人,已经没有了米铺商人愿意去,加之山路比较难走。
这一切,都在范蠡的计算当中,但现在,好巧不巧,天降大灾,更是帮助范蠡能够提前把计划实施。
范蠡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铺垫,他卖的米,质量上乘,而且价格和其他米铺的如出一辙,久而久之,定陶的人,自然愿意去范蠡的米铺,买好米吃,所以短短几个月里,销量上去了,他自然一跃成为最大的米铺。
范蠡想要那小盆地里的米,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那边的米,质量上乘,但因为山道的关系,运输极为的麻烦。
而范蠡这一次去冶父城,采购矿石,也是真的,他要为接下去的计划,做准备。
在出门之前,他让自己的仆人,去通知曹缘,自己得出去办事,要5天后回来,等回来后,再和曹缘好好叙叙。
一系列的计划,在范蠡的心中,早已成竹,只待他开口,而范蠡所弄过去,山道附近的人,都是自己的心腹,跟随着自己多年,他自然信得过,对于他们,范蠡也是恩威并重,所以这些人对范蠡,是服服帖帖。
在三日后,范蠡来到了这个小盆地的山道上,这个盆地最为麻烦的便是,有一个山涧,有一段路程,需要过河,水足足的淹到了人的膝盖处。
牛马牲口驼米的时候,不小心甚至可能让米进水,这样很容易发霉,所以这也是不利的一点,但范蠡内心,却满是欢喜。
去到了进入盆地的入口,果然,范蠡冲着几个在贩卖水果的人,使了使眼色,他们便跟着范蠡去了茶寮,在交谈了一阵后,范蠡便进入了小盆地。
把当地的村长找来,还挨家挨户,把农民们聚集了起来,说要收了这里所有的米。
“哎呀,这位老爷,真是谢天谢地啊,现在南方发洪灾,那些米铺商人,都到处去买黑心米充数,可苦了我们啊。”
还没等范蠡开口,那村长就说米可以便宜很多,卖给范蠡,然而范蠡却拒绝了,一本正经的说道。
“诸位,在下虽然是个商人,但却也是读人,深知诸位的辛苦,米价还是按照原来的,分文不少,但在下有两点请求,希望诸位能够答应。”
范蠡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