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愣了一会儿,不解道:“他们在干什么?”
师姐说:“他们把白炽灯塞进……那个地方,然后用铁棍猛击女人的小腹,灯泡便会在子宫里裂碎,这要比直接伤害那个地方,疼上百倍、千倍。”
我大吃一惊,想象不出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厉刑,后脑勺一阵发紧,心里又压抑又恶心。
后面这样的画还有很多,但我一眼也不想再看下去,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地方,哪怕是通向地底中心也好。
就在这时,我忽然意识到,画上的这些异教徒,全都是裸体的成年男女,并且年龄不低于六十岁。因为我注意到,他们的脖子和额头上有明显的皱纹,而且肌肉的曲线干瘪松弛。
这些勾画虽然简单,但在细节上的处理却极其细腻,所以才会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我忍不住道问:“为什么这些受刑的都是老人?”
“原罪。”师姐说道,“基督认为,人生而有罪,老人和婴儿是最接近死亡,也是最接近新生的,身上带有大量的原罪,只有通过受刑,灵魂才能得到救赎。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再往后的这些,画里面的主角就是新生的婴儿。”
“基督?”我疑惑道,“这里怎么会出现洋人的玩意儿?”
师姐想了一下,说道:“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灾难性的时代,有洋人为了避难逃到中国,也未可知。要是想知道真正的原因,走吧。”师姐说着,习惯性地朝下歪了歪头。
我们不再驻足,只浮光掠影地扫过那些画,师姐说的没错,转了几圈往下之后,画里面的主人公果真变成了不足月的婴儿,所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刑罚也更为残酷。
尽管就扫了几眼,我的身心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想赶紧找个话题分散注意力,否则真的要发疯不可。
我随口问道:“师姐,你好像对中世纪的欧洲很有研究啊,跟我分开之后,你去过欧洲吗?”
师姐回头看了我一眼,说出了一句差点让我咬掉舌尖的话:“欧洲没有去过,但洋人墓,下了不少。”(。)
第一百零七章 洋人墓(上)(上架24h第五更,求首订!)()
对“盗墓”这个行当嗤之以鼻的师姐,居然还下过洋人墓,我的震惊可想而知。
墓葬风水是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洋人墓里能有什么稀奇的。我对洋人墓所有的印象,就是电影里头顶盘桓着乌鸦的清冷墓地,一个萝卜一个坑,平淡无奇。跟老乔嘴里描述老祖宗的那种悬乎其神的地下世界,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断不可同日而语。
因而,我感兴趣的不是洋人墓,而是我没有参与到的师姐那部分的人生经历。想起师姐还假扮过巫婆,号称“黄夫子”,老乔的同行,一定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如何能瞒过三师伯的眼睛?
想到这儿,我又觉得师姐是千真万确下过斗的,心里真是急得要命,恨不得直接钻到师姐脑子里看看。
师姐斜了我一眼,似乎猜到我正在拿她跟老乔作比较,澄清道:“你小子别乱想,我跟那姓乔的可不一样。”
没办法,师姐总能一眼看穿我的小心思。而我心中却感到十分窃喜,这是我们两个之间独一无二的默契。
虽然我跟师弟那小子也有这种默契,但那种感觉和现在这种微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是根本不能写在一起作比较,连联想都不行。
我心情大好,完全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贫道:“那是,他是土夫子,你是洋夫子,你比他洋气,他比你土气。”
师姐嗔视我一眼,懒得再跟我废话,犹自说道:“其实洋人墓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棺材铺,墓主人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在身上,不像咱们的老祖宗,讲排场,陪葬品还要专门建几个耳室。所以,洋人都喜欢来盗我们的墓,而我们却看不上他们的。有钱有地位的洋老外,陪葬品多为金银珠宝,没钱没地位的穷老汉,则喜欢附庸风雅,陪葬几幅自己或找人临摹的名家大师的画作,充其门面。当然,也有出现过真迹,但是很少,即便有,也多为生前巧取豪夺而来。不过,这些东西比尸体腐烂得还快,基本上就跟废纸差不多。”
师姐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曾开过一个西班牙传教士的棺,穷得叮当响,唯一值得一提的陪葬品,就是老传教士手里紧紧握着的一本《圣经》,烂得完全不成样子。那可怜的传教士也是一堆白骨。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传教士的骨头全是碎的,头骨上有一条从后脑勺一直到天灵盖,再贯穿下巴骨的裂痕,感到很奇怪。这样的骨裂痕迹,看着很像是从高处坠落并且是脸的正面朝下坠地的,但如果是这样,碎裂的部位应该是从鼻骨开始,向两端延伸,断然伤不及后脑勺;相反,如果是身体正面朝上从高空坠落,头骨受伤的重点部位就是后脑,伤不到鼻骨……”
我听得极其入迷,这时,忍不住插嘴道:“那会不会,是头朝下,完全倒栽下来?”
师姐看着我摇摇头,分析说:“如果是头朝下栽下来,那么头骨应该像一个被摔开的西瓜,烂成几瓣儿才对,怎么可能只有一道裂痕?”
我点点头,回想着夏天徒手劈西瓜时的样子,确实如此。
师姐接着说道:“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本《圣经》给了我提示。我发现,传教士的右手大拇指已经完全攥进了《圣经》里面,一个不是特别明显的证据就是,大拇指的骨头上,粘的有圣经的纸片腐沫,不仔细看,很容易忽视掉。徒手用一根指头,就能攥开一本三四公分厚的书,这是一个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而他作为一个虔诚的信教徒(关于‘虔诚’这一点,我当时理解的是,如果不是怀着对耶稣最崇高的敬意,不会一个人漂洋过海到中国来当传教士,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关于‘虔诚’,我理解得太太太浅显了),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绝不可能对《圣经》如此不敬。因为《圣经》在基督教徒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号称是神的话语。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位老传教士当时的神智已经十分不清醒,极有可能是在承受着某种非人折磨下,完全无意识地由身体本能做出的反应。”
听到“非人折磨”这几个字眼,我不由联想到墙上的这些画,鸡皮疙瘩登时起了一身:“原罪?”
“没错。”师姐接着说道,“在老传教士的骨头下面,我发现了一张经过特殊处理、保存得基本完好的人皮,人皮背面用鸽子血和朱砂纹着一幅画,画上是一个造型古怪的机器,乍一看,结构像自行车打气的气管,但比气管大得多,可以上下自由抽动丁字形的抽管。抽管下面连接着一个半球状的大铁套,模样类似于摩托车头盔,在铁套里面,沿着半圆的球面嵌着一把锋利的弧形弯刀,弯刀顶部与丁字形抽管相连,可以随着抽管的抽动前后滑动。在这个机器的下面,还有一个铁制的巨型框架,上面平铺着六七只圆柱形的滚筒,每只滚筒上嵌着成排成列的钉子,顶尖朝上,围成一个个的小矩形。”
“行刑者事先将滚筒和铁头套用淬火加热,再浇上滚烫的熔浆,受刑者只需要平躺在铁架上,将头卡进半球状的铁套里面,再由行刑者向上抽动抽管,受刑者便会随着铁头套一起在滚筒上滚动上升,那么这时,他的后背因为黏上了热熔浆而固定在铁筒上,身体往上拔的同时,后背上的皮就被生生扯了下来。与此同时,卡在铁头套里的脑袋,受到铁套和弯刀的双重挤压,久而久之,就会爆裂……老传教士在受刑之后,并没有立刻咽气,滚筒挤压着他的骨头,直至全部断裂。即便如此,他还是硬撑着最后一口气,在棺材里又挨了几天,心甘情愿承受着这一切,作为洗去原罪的惩戒,渴望灵魂得到净化。”
我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感到脑子有些发晕,头重脚轻。
师姐忽然又说道,却完全换了另外一副口气:“不过,他还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信教徒,死后灵魂也将不得安息。”(。)
第一百零八章 洋人墓(下)(新年第一发!)()
我见过很多吃瓜群众,发自肺腑地高谈阔论着别人的不幸,也发自肺腑地得出“说到底并不关自己什么事”的结论,偏偏还要浪费无谓的时间、口舌,以及真挚的感情在关心别人家的闲事上,自己的善心、能头、人生价值仿若就此得到彰显和升华。
但我敢肯定的是,师姐绝对绝对不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