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平暗叹,吕布反水,丁原被杀,其中有何内幕他不知道,但结果他前世就知道了,可是也无法提醒丁原,否则只会把自己陷进去。
因为他听张辽说过,丁原其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大老粗一个,有几分匪气,对部下也一般,动辄打骂,这种人,你要和他谋士,八成被坑死。
何况董卓手下还有一个绝顶谋士李儒在,对付一个丁原,拉拢一个吕布,自是手到擒来。
紧跟着,司隶校尉袁绍畏惧董卓之势,挂印东门逃出雒阳。原本奉何进之命到泰山募兵的鲍信回来又走了。
姬平忍不住暗怒,京师形势落到这个地步,都是起因于袁绍等士人,如今袁绍看到形势失控,倒是拍拍屁股走了,留给雒阳百姓和天下的却是一场惨祸!
第三日,董卓上奏,任命虎贲中郎将袁术为后将军,明升暗降,褫夺了袁术的虎贲军,袁术逃出雒阳。
紧跟着,董卓任命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校尉,典军校尉掌握兵权,骁骑校尉却是虚衔,曹操逃出雒阳,董卓又褫夺了曹操的军队。
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雒阳的军队。
姬平冷眼旁观,也不由暗惊董卓的手段,这些士人好不容易才掌控的武装被他一番连消带打,一一夺去,全无反抗之力。
他一边也在暗中准备,这几日董卓还不敢过于放肆,他在宫中的行动并没有被约束太紧。
期间,他查阅了关于怀陵令段谨的一些资料,他对段谨的身份一直很好奇,此人虽然年龄不大,但身上却又一种久经沙场的气势,这一查,愕然发现,原来段谨竟然是一代名将、故太尉段颎的嫡孙。
提到段颎就不得不提到羌乱,终东汉一朝,南匈奴内附,而羌乱则成为最大的边患,因为地方官吏处置不当、加之羌族民风剽悍,羌乱持续长达近一百四十年,为了平乱,耗资巨大,几乎拖垮了东汉。
而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甚至包括董卓,都是因为羌战而出名。其中又以段颎军事能力最强,作战勇猛,戍边征战十余年,与羌人作战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又击灭东羌,以功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后来段颎入朝,因为主张“杀伐”而被士人排斥,便投靠了王甫等宦官势力,官至太尉,十年前,王甫等宦官被诛杀,牵连到段颎,段颎在狱中服鸩自尽,家属也被流放边境。
没想到,段谨这个怀陵令居然是段颎的嫡孙,听之前张让所言,应该是他保了段颎这个嫡孙,留在了雒阳怀陵,或许其中也不乏灵帝默许的意思。
姬平翻看了故太尉段颎的文献,愕然发现,段颎也曾担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如今他的孙子段谨也担任了怀陵令,他们爷孙倒是都有这番经历。
知道了段谨的背景,姬平心中不由放心了,无论如何,段谨绝不是与袁绍等士人一个路子的。
想了想,回宫后第三天黄昏时,姬平让耿忠传令,让段谨派来两百名亲信壮卒帮忙挖地道,有了他们的帮忙,速度快了很多。
只是雒阳皇宫号称九六之城,东西宽有六里,从西苑地道到永安宫也有两里多,一时哪能挖得到。
大将军府,董卓踌躇满志的高坐上首。下首多了几人,其中一人身形高大,英气勃勃,手持一杆方天画戟,正是被策反过来的吕布。
&哈哈哈!”董卓环顾堂下,大笑道:“有诸君相助,又有奉先来投,何愁大事不济!某已认奉先为义子,汝等当畅饮贺之!”
众将多半都是举杯高饮,随意附和着,看着吕布眼里多半都有不服之色。
第二十五章 被废()
如今董卓手下有三个派系,凉州军、雒阳军和并州军。
凉州军是董卓嫡系,将领都是出身凉州的桀骜不驯之辈,对吕布一个并州外来户受到董卓信重自然心生排斥。
而新归附的雒阳军自然也与并州军暗中较量。
对于众将的反应,吕布仿佛全不在意,他只在意董卓的态度,当下恭敬的向董卓敬了一杯酒,朗声道:“孩儿自当为义父的大业赴汤蹈火,一马当先!”
&好!”董卓大笑着举杯一饮而尽:“吾素知奉先之勇,天下无匹,如今朝中不少小人暗中图谋于吾,吾便将这条性命交予奉先保护,待朝堂大定,吾自有重用,封侯拜将只在时日。”
吕布低着头,眼里闪过一丝失望,随即抬头宏声道:“义父且放心,有孩儿在,天下又有谁人能伤及义父!”
众将退下后,董卓将李儒留了下来,突然开口道:“吾欲废了天子,立陈留王,如何?”
董卓原本也以为当今天子懦弱,但自北邙山迎驾以来,他却发现,自己完全摸不准少年天子刘辩的性子,似乎很怯懦,又似乎城府很深,每次与天子见面,他总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浑身不自在。
所以他决定废了天子,立陈留王为帝。
李儒似乎早就料到董卓的这个想法,笑道:“主公何须迟疑,宜当速速行事。”
董卓不料李儒完全赞同他的想法,要知道自古以来,废立都是大事,无不慎之又慎,不禁又迟疑道:“吾虽尽掌京师重兵,但行废立之事,恐怕那些朝堂士人会反对,日后不好行事。”
李儒摇头笑了笑,一针见血的指出:“十常侍之乱,实是袁绍等士人挑起,如今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皆尽被杀,而何太后还在当政,那些士人正是疑虑重重、进退两难,当今之时,恐怕天下士人正翘首以盼主公行废立之事!”
&哈哈……”听李儒这么一说,董卓心中疑虑尽去,忍不住大笑起来:“此事定矣!吾明日便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
满饮了一杯酒,董卓又问李儒:“废立之后,天子和太后该当如何处置?”
李儒掐须沉吟道:“废帝不可杀,行事太过则破了士人底线,须缓缓图之,拘禁起来便可,何太后却要尽快除掉,以安士人之心。”
董卓点了点头。
很快到了回宫后第四日,姬平从荀攸那里得知,董卓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百官无一反对,历史上唯一一个反对的卢植,似乎也因他前几日的话,保持了缄默。
姬平心中明白,董卓如今已经全然掌控雒阳,他这个皇帝就要做到头了。
这几日董卓屡屡来见他,越发盛气凌人,令姬平厌恶至极,不过他姬平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当下便为董卓准备了一份礼物,只待这厮收取。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初一,董卓一早便带着十多个侍卫进宫来见姬平,让他召开朝会。
一路上,董卓大摇大摆地与他这个天子同步并行,看姬平面无表情,全无惧意,董卓有些无趣,突然一把拎起他,冷笑道:“天下之主,本当由贤明之人来做,你父亲灵帝昏庸,令人愤毒,你们母子无能,致使十常侍乱政,天下愦愦,汝何以奉宗庙,理当退位让贤。”
当着十多个侍卫被董卓像一只小鸡一样拎着,姬平心中极是屈辱和愤怒,但现在还不是反抗的时候,他深吸了口气,也不挣扎,他知道此时自己挣扎只能让董卓看笑话,当下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你看中的是我弟弟陈留王吧,肿卿是贪他年幼好控制,还是认为他聪明堪当大任?”
如今董卓是司空,三公之一,自然由“肿将军”上升到“肿卿》
董卓肆无忌惮的笑道:“董侯聪明倒也未必,有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不过,要是董侯也不堪辅佐,那你们刘家的种也没必要留下来了。”
&有,本公如今是司空,不要再唤本公仲卿!”说到这里,董卓一把将姬平丢在地上,眼里杀机尽显。
姬平起身掸了掸土,依然心平气和的道:“肿卿,你想做霍光、伊尹,名传万世?还是想效法王莽,取而代之?不过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的,那帮士人未必把你放在眼里,或许,真正让天下大乱的反倒是肿卿。”
他心中笃定,至少在废帝之前,董卓是绝不会杀他的。
&哈哈!”董卓盯着姬平看了一会,突然仰天大笑:“本公如今掌控天下精兵,湟中义从战无不胜,又折节下交,笼络天下士人,他们岂敢有二心?待本公为党人平反之后,天下大治,只在指掌耳!小儿便拭目以待吧。”
拭目以待?姬平撇了撇嘴,不再说话。
此时的董卓或许真心想要做个中兴名臣,但他的出发点就不对,他一心追求的是名望,是跻身于士人之列,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