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又有亲卫找来了几件斗笠蓑衣,姬平也命他们先给卢植三人披上。
这小小的一件事,却让卢植和袁基眼睛湿润。连老盐工也颇是感动,看向姬平的眼神亲近了许多。
便是后面的众世家管事看到这一幕,也若有所思。
他们突然发现,这个少年能得到淮南袁氏的家主袁基、名满天下的卢植忠心归附。绝非偶然,也不是单凭什么武力和家世,只眼前这一幕。便让他们不少人隐隐有了期待。
这时,姬平又看向老盐工。问道:“却不知长者刚才所问何事?”
老盐工呵呵笑道:“将军有所不知,其实经历四道盐畦晒出的盐。并不是上等的好盐。”
姬平一怔:“莫非长者还有什么好方法?”
他刚才便尝过第四畦里晒出的盐,虽是经冬历夏,但仍是有微微的苦涩,比后世食盐的质量还是差了许多。
老盐工指着天空,道:“要出上等好盐,还要靠这这天上落下的雨,这雨要是下得大,下得久,四面发起洪水,盐畦就会被冲毁,颗粒难收。但这雨要是下得不大不小,落入这第四道盐畦中,与卤水相合,待雨停后卤水晒干,结出的盐就是最上等的好盐,颗颗粒粒,比雪花还要白,没有一点苦涩,我等盐工把这种盐,叫做‘雨水盐’。”
“雨水盐?”姬平不禁仰起头,经历了雨水淋浇,盐粒苦涩消去,必然是其中的一些杂质再次被分离了。
看着漫天落下的雨水,姬平思索着这雨水落入卤水,为何能再一次分离开卤水中的其他成分,让结晶出的盐消去最后的那点苦涩。
这时,老盐工叹了口气:“只是这合适的雨水着实难得,多半不是大得发洪涝,就是太小不济事,所以这上等好盐也要靠老天的恩赐了。”
随即老盐工期待的看向姬平:“这老天下的雨,为何能结出上等好盐,恐怕也只有将军这样的奇人才能看得透吧。”
一旁的崔钧、袁基和卢植等人也低眉苦思,只是他们搞经学还行,对于这些天然之理,却没那么精通了。
他们身后的众世家管事看着姬平,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这些管事久驻盐池,自然也知道雨水盐,如果这个神秘的少年能破解“雨水盐”的奥秘,那河东盐无论在质地还是产量上,都必然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飞跃,到时候他们便是使用盐引,也能获得极大的利益。
看事物要看本质,姬平此时便在思索着雨水的本质。
卢植、袁基和崔钧想了一会均不得头绪,便抬起头看向姬平。
如今的姬平,在他们心中似乎已经是无所不能,因为从雒阳讨伐董卓开始,每一次面临困难,无论如何,姬平总能想到做到他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所以他们才甘愿跟着姬平,对姬平几乎是俯首听命。
姬平一边走,一边伸出右手,任由冰凉的雨水落在手心,很快手心便积满了一掬水。
雨水……雨水……也不就是水?
姬平微拧着眉头,无意识的将右手中那一掬雨水放到嘴边,尝了尝。
雨水味道清凉,而且冲淡了口中刚才品尝盐粒的苦涩。
他心中一动,低下身子,伸出左手从盐畦中掬了些卤水,尝了尝。
卤水稍有些温热,苦咸。
一个清淡,一个苦咸。
一个冰凉,一个温热。
想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姬平若有所思。
卢植等人或许认为雨水天降,乃神秘之物,无法勘破其中奥秘,但姬平却知道,雨水就是水而已,这雨水与池中卤水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淡水,一个是咸水,一个温度低,一个温度高。
这其中或许涉及到溶解度和温度的问题。
姬平不明白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但他却知道,有东西可以代替雨水。
同样的条件,一个淡水,一个温度微低,河水、溪水、泉水都行!
他抬头透过雨幕,看向盐池东北不远处的中条山,眼睛越来越亮。
从安邑赶来盐池时,他便看到中条山上有不少河流流出,有青龙河、白沙河、刁崖河、王峪河,北部还有河东境内第二大河涑水河,西部解县则有甘泉清溪,而这些无疑都可以替代雨水。
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民编户()
确如老盐工所说,当天的雨水很快就停了。
接下来的几天,姬平并没有闲下来,先是蒲津渡方面传来关羽破敌的消息,随后过了两天,河北县风陵渡也传来徐晃和典韦破敌的消息。
自此,关羽驻守蒲坂县和蒲津渡,徐晃驻守河北县和风陵渡,赶去支援的典韦则率猛虎营退了回来。
姬平当日灭了临洮董氏和武威胡氏派驻在盐池的管事和士兵,顺手缴获了两个家族储存在这里的四万石粮食、二十万金钱和十万石食盐,这些都是他们四处搜刮而来、准备发运给关中董卓的,却被姬平截获了。
除了董氏和胡氏外,还有河东本地的两个世家,卫氏和范氏。
那日姬平命典韦斩杀了卫固和范先,收了他们的家兵,为了防止两个家族反弹,典韦回来后更是攻入两家坞堡,抄了他们的家底。
卫氏和范氏是河东郡数一数二的豪强大族,尤其是卫氏,世代经营粮食和食盐,是河东郡最为富庶的家族,存粮极多。
只此四家,姬平便获得了粮食近八十万石,再加上各县的仓储,足可供十万人吃半年之用,缓解了移民后的缺粮危机。
这让姬平不由松了口气。
除了八十万石粮食外,还收缴了精铁六千斤、金钱八百万、隐匿的佃农和百姓近两万人口、良田十万亩、耕牛四百头。
这其中,姬平特意命士兵拆除了两家的堡坞,这是他消除河东郡堡坞势力的开端。
不过除了卫固和范先的死忠,对于卫氏和范氏余下的数千族人,姬平并没有赶紧杀绝,反而给他们留下了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和二十万钱。
如果卫氏和范氏族人没有异动,便同样是他治下百姓,他便要给这些人留下活路。
如此举动,倒让那些本来紧张观望的世家和本地豪强微微松了口气。
只是对于分化卫氏和范氏余下的族人,姬平也巧妙的用了些手段,他将那留下的一年粮食和二十万钱,不论原本嫡庶、贫富和远近,全部平均分给了各家各户,打破了他们已经习惯的嫡多庶寡、富有贫无的分配方式,让他们难以结成一团。
对于得到的八十万石粮食和八百万金钱,姬平让卢植安排士兵给张辽、关羽、徐晃、荀棐等各处驻兵发了三个月军粮和军饷,余下的粮食全部存到了安邑粮仓,留以发放俸禄军饷和赈济百姓,金钱存入府库,用于垦田、开渠和盐场建设等方面。
六千斤铁由尚方监的宦官接手,原本安邑就有铁官机构和冶炼的一套设备,姬平占领安邑后,自然也接管过来了。
不过这六千斤铁他却没打算用来铸造兵器,而是铸造农具,姬平是下了决心先把屯田和盐池搞起来,否则发展后继无力。
他命毕岚为尚方令,由毕岚教出的几个弟子带着原本的铁匠,全面负责农具的打造,同时从各地收购耕牛,为屯田做准备。
粮食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军事上彻底掌控了汾河以南的半个河东郡,姬平也不着急攻打汾河以北的平阳诸县,而是先从河东郡南部开始实施他的治理之道。
他与卢植、袁基和从河内召来的刘备等手下彻夜研究琢磨,不到半个月,各项政令一一推出。
第一项政令便是军事,这是姬平实施一切政令的基础,没有军事实力,他恐怕连河东郡也保不住。
他命手下张辽、关羽、荀棐、段煨四大中郎将,和段谨、盖顺、张飞、典韦、杨奉、士孙萌、张杨、徐晃等校尉,严格加强士兵操练,并制定了操练守则,守则规定的很细。
士兵每天黎明卯时和黄昏酉时进行奔跑越野,主要是锻炼体力和奔袭能力。
上午辰时和下午申时进行阵战操练和骑射,主要是练习旗鼓号令下的布阵,和阵战中兵种的配合,包括攻城和野战,具体项目由各自将领合理调配和安排,但旗鼓号令却是全军统一,以便于保持将领阵亡或轮换后的战阵指挥。
巳时、午时和入夜后的时间主要是就餐、学军规、诵军纪和休息。
午后未时,到所在县乡帮助百姓和老弱孤寡干一些挑水、扫地之类的活计,拉近军民关系。
考虑到操练繁重,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