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苍天-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平不由苦笑,与耿忠等人对练,能打的痛快,是耿忠他们累,但与阴沐月,尤其是初学者唐婉对练,却是处处顾忌,自己该受累了。

    果然,不到片刻,唐婉和阴沐月精神越发振奋,姬平却已经是满头大汗。

    他发现,与唐婉对练也不是没好处,与耿忠他们对打是练习爆发力和杀伤力,而和唐婉对打,却能训练自己的收束力和控制力。

    不过确实很累,很快,他就逃往堡坞后面。

    堡坞后面是一排作坊,看到姬平过来,昔日十常侍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毕岚忙迎了上来,后面跟着一群宦官跪下一片:“拜见陛下。”

    姬平忙让他们起身,如今就这些宦官和宫女还始终改变不了喊他陛下的习惯。

    这里的作坊,可以说是最秘密的地方,汇聚着宫中尚方监出来的精英,每日研究设计各类铠甲、兵器和农具等,还有姬平提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在十常侍之乱逃出宫时,姬平让这些宦官特意带上了尚方监的各类文献,其中记载着大量的各类发明和制造之术。

    对于造纸术,有一本蔡伦留下的尚方笔录中便有详细记载,很多宦官也参与过造纸,这个本是复杂的发明倒是变得简单起来。

    而印刷术,姬平只提出活字印刷的原理,和胶泥活字、铜锡活字的建议,因为他也只知道这些了,其它的就交给毕岚带人去研究了。

    不过即便如此,毕岚对姬平的尊敬已经不限于对天子的尊敬,而是疯狂的崇拜,并且陷入了疯狂的研究之中。

    造纸术和印刷术并不是姬平一时兴趣,在雒阳的第一批百姓迁徙时,姬平便让他们将皇宫中余下的典籍全部携带回东垣,卢植这个大儒见到这些书,当时便欣喜欲狂,只用了三天功夫,就全部收拢了各类典籍,并安排人进行了专门的存放和看守。

    但这些典籍中,有大量的竹简木牍,不易保存,又极是沉重,姬平便琢磨着将活字印刷术搞出来,组织一些文士,将这些典籍全部印成纸质书册,传播开来。

    一旦这项事情完成,他便准备在辖区内大办官学,废察举,开科举,打破世家门阀对书籍、知识和政治的垄断。

    当然,他知道自己这个行动一旦实施,必然会遭到天下大多世家的疯狂反扑,明里暗里的各种攻击,所以他最先的计划就是,以军事力量扫清占领区域的世家控制力量,实现绝对统治后,开始逐步推行科举选拔人才。

    然后随着底盘扩大,逐步推广。

    这或许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但他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实施了。

    这个计划,他还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卢植、荀攸,甚至母亲何后。

    离开后院作坊,在耿忠的保护下,姬平出了邵坞。

    如今的邵坞,早已经不是孤零零的矗立,邵坞的四面都建满了大大小小的堡坞和民宅,这一大片居住的都是军属和官属,民居区之外便是武场和军营,驻守着三千多的精兵,都是雒阳之战后从各军选拔出来的百战精锐,算是变相的禁卫军。

    半个月前,姬平又让典韦从三千多精锐中挑出最精锐的八百人,置猛虎营,由武猛校尉典韦统领,日夜操练,他专门令人为这支军队每个士兵打造了双戟,随典韦习练戟术。

    余下的两千二百人,姬平令段谨统领,置铁壁营,也是操练不懈。

    这里四面都有高山,这些禁卫军每日除了阵战操练,便是攀山越岭,训练山林、野外各种战法。

    邵坞对面,姬平令人也正在建一片居住区,这里是专门供那些阵亡的将士家人居住的,居住区中有两座连着的超级大院,一边住着孤儿,一边住着无人照料的老人。

    姬平从附近的居民中招了一些村妇,每月发放钱粮,由她们照看这些孤儿和老人,也算是接济了许多无可谋生的寡妇村妇,是一举双得的好事。

    同时,姬平将这个制度推广到了统治下的各郡各县,在各郡府县府对面,都建住宅区,专门安顿阵亡或殉国的将士和官员家属,同时设立孤儿院和敬老院。

    这一举措,直接为他收拢了军心,将士们无不对他誓死拥戴,从河东郡前线的战事就能反映出来,将士们的战斗力几乎增加了三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布局() 
安邑,乃夏朝古都,有禹都安邑之说,战国时第一个强大起来的魏国也是建都于此,自秦以来,安邑便一直是河东郡的治所。

    姬平经历雒阳一战,几番招募、收降和收编,手下原本的七千人马增加到了三万多,留在成皋和荥阳三千,河内郡将近一万,余下的近两万兵马都到了河东,在东垣略作休整后,全部拉到了安邑前线,一日之间便将牛辅留下的张济所部五千人马击败,逼的张济北渡汾河,进入平阳,与原本的敌人白波军混成一团,依托汾河防守。

    五月中,姬平留下段谨镇守邵亭,皇甫郦坐镇东垣,自己带着典韦离开邵亭,进入河东郡治所安邑。

    此时,安邑城中太守府,姬平坐在上首,下面依次是卢植、张辽、崔钧、袁基、荀棐、关羽、耿忠、盖顺、史阿、典韦一众。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分别是姬平在雒阳东市刑场救出的伍琼、周毖二人,这二人为袁绍等关东士人做内应,明里为董卓效命,却被坑了一道,若非姬平出手,已然成为刀下鬼。

    二人被姬平救出送到东垣后,见了曾经执掌皇权的何后,更是惊得噤若寒蝉,之后便帮着卢植打理事务,也算尽心尽力。

    除了这二人,还有两人,白波军降将杨奉和徐晃,杨奉还好,徐晃却本没资格列席这里,但被姬平专门点了名。

    此时的徐晃心中很是震惊,能来到这里本来就让他有些诧异,此时更是惊骇到了极致,他不知道上首这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但连海内人望、忠正耿直的卢植都对他毕恭毕敬,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恭敬。

    这少年究竟是什么人?!

    他的对面,也是一个少年,眼中神色惊疑不定。

    姬平环视了一圈在座的诸人,颇是儒雅的面上带了一丝温和的笑意,一拱手:“今次雒阳迁来的八万百姓得以安置,皆赖诸位之力。”

    虽然从雒阳过河的近五十万百姓,迁往河东的最少,但毕竟他们只占领了河东郡几个县,又是多山地区,安置这八万百姓颇是费了一番功夫。

    座下卢植拱手道:“主公不顾生死,从雒阳救出百万百姓,正是王道仁义之举,我等所为,又何足道哉。”

    从雒阳回来后,卢植等人也统一了对姬平的称呼,一律叫主公。

    卢植顿了顿,又肃然道:“如今主公属下,有张辽、荀棐、盖顺等众多猛将,自能征战四方,而主公身关社稷,今后切不可冲锋陷阵,否则便是陷臣等于不义!”

    张辽等人也纷纷点头附议。

    姬平总算领略到了卢植的一点厉害,随即笑道:“雒阳之战,以弱制强,不得不为,如今有诸多良将,我自是不会与你们争功了。”

    张辽开口道:“如今张济退守平阳,主公宜当趁此平定河东。”

    姬平点了点头,正色道:“命北中郎将卢植兼任河东太守,坐镇安邑,治理诸县,安抚百姓。”

    “植领命!”卢植急忙起身应命。

    原本的河东太守是董卓,董卓从河东入雒阳后,先后任三公至相国,随后就发生了大战,河东有中郎将牛辅坐镇,但没有任命太守,这河东太守一职便空缺下来,此时,姬平却是安排给了卢植。

    卢植接受任命后,姬平又看向张辽:“命中郎将、雁门太守张辽领三千骑兵,两千步卒,北取闻喜,西取汾阴,坐镇绛邑,讨虏校尉盖顺、忠义校尉杨奉领五千人,东取端氏、濩泽,占据汾河一线,防御白波与张济,记住,只需谨守,不可过河!”

    三人急忙起身领命。

    河东郡被汾河分为南北两半,汾河以北是平阳、皮氏、临汾、襄陵、杨县、永安、北屈、蒲子等诸县,如今被白波军占领,张济又退入其中。

    汾河以南则是安邑、绛邑、闻喜、猗氏、解县、大阳、河北、端氏、濩泽、东垣等诸县。

    姬平又看向关羽:“命中郎将关羽,带五千人马南下,取猗氏、解县、蒲坂、河北诸县,驻守蒲津和风陵渡,防范董卓自关中和陇西进攻。”

    关羽起身:“末将领命。”

    姬平看向带着孝、瘦了许多的荀棐,叹了口气,五月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