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来抓国子监官吏的,若是朱厚熜的人,比如来说抓人的是锦衣卫。就会让大家觉得,朱厚熜此举是公报私仇。
既使证据确凿,证明这些人都干下不法之事,但大家会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子监的官吏所以会被清算,皆因是跟随杨柱国的缘故。这会让大家为这些官吏鸣不平,监生们则会与新来的官吏作对,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可事情妙就妙在,来抓人的不是朱厚熜的人,而是杨廷和的人。如此一来,大家伙只会认为,杨柱国是眼里容不下的沙子的人,绝不容许败类出现在国子监内。
大家也就不会为这些官吏鸣不平,监生们也会与新来的官吏搞好关系,平静中,国子监由杨廷和的手中落到了朱厚熜手中,并未引起一丝涟漪。
汪俊跟李飞白打了个招呼,嘘寒问暖了几句,领着人自去。
这个举动不大,却让楼下的监生们震惊不已。李飞白究竟是皇上的人,还是杨廷和的人,成为他们心中一个无法解开的迷。
不过,这也让那些自以为自己是皇上的人,或自以为自己是杨廷和的人,都把李飞白当自己人。
鉴于已经入学,监生们散去之后,各院自行关闭,其它院的监生无法来杂院,倒便宜了杂院的监生,三三两两来李飞白屋中,套起各种近乎。
李飞白来者不拒,三言两语就把话头扯到做生意上。杂院的监生本就当官无望,所以来国子监不过是捞个好名声,再买个有名无权的虚官罢了。
饭还是要吃的,钱还是要赚的,不然如何过活。也就与李飞白相谈甚欢,一时间,屋里不时传来哈哈大笑之声。
与此同时,汪俊离开孔庙之后,并未回礼部,而是直接去了文渊阁,找到杨廷和,禀告事情处理的结果。
他能坐上礼部尚书的位置,自非等闲之辈,察觉出事情的不对头来。接着又讲了自己的疑惑,最后道:“首辅,下官怎么感觉,皇上要对咱们动手了!”
杨廷和笑了笑,道:“要动手也得有时间动手才行!抑之,明天朝堂之上,你应该提一提大同兵变的事了!”
抑之,是汪俊的字。
汪俊一怔,也就明白了杨廷和的意思,点头笑道:“南直隶诸府大饥的事,是不是也应该提一提了?”
杨廷和道:“这个自有别人来提。”
说罢二人相视一眼,露出会心的一笑。
第二日天不亮,杨廷和早早的起来沐浴更衣。他是掐着点出发的,到午门外时正好是天破晓之际,亦就是早朝即将开始之时。
午门外已聚集了不少人,见他到来,纷纷上前行礼。当然仅限于文官,武将那边,则纷纷给郭太保行礼。
杨廷和朝郭勋那边看了一眼,恰好郭勋也正看向他,两人相视一笑。
午门上的五凤楼敲响第一通鼓,等待上朝的文臣武将开始整理官服铠甲。
五凤楼上的第二通鼓响起,杨廷和朝午门的正门瞥了一眼,心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来,不知自己有生之年有没有可能从正门进入。
他被自己突然产生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午门正门只有皇上才能走,他怎么敢有这等念头,难不成要犯上作乱,犯诛连九族之罪!
他所崇仰的霍光,一辈子兢兢业业,辅佐大汉,取皇位有如囊中探物,也没有过这样的念头,他怎能有这样念头!难道想遗臭万年不成?
杨廷和赶快收敛心神,踱步来到左掖门前。
五凤楼上响起第三通鼓,左右掖门同时打开。杨廷和领着文臣,郭勋领着武将,通过左右掖门走了进去。
两队人马于金水桥前又汇成一股,按照品级排好队伍,等待鸣炮。
炮响三声,文武百官依次过桥,来到奉天大殿内。文官在左,武将在右,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上到来。
阳光撕破天际,洒下第一缕金光。这时,又是三声炮响,鸿胪寺的人齐声唱道:“皇上驾到!”
礼乐声中,朱厚熜出现在殿内,登上金台,坐到龙椅上。
鸿胪寺的人又齐声唱道:“诸大臣入班。”
文武大臣们上前走进御道,行三拜九叩大礼后,又分成两班退到御道后边站定。
整个大殿之中,只有三个人是坐着的。除了朱厚熜之外,还有就是两班官员的班首,郭太保与杨廷和。
这二人坐在两班官员的最前边,一人一把太师椅。
一名太监往金台前一站,朗声唱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以往这个时候,会出现短暂的宁静。
大约过了盏茶时间,杨廷和会站起身来,行礼道:“臣等无事要奏。”
朱厚熜知道这是杨廷和一贯所使的技俩,因为无论大事小情,都被杨廷和集中到文渊阁内。事情该如何处理,都写得清清楚楚,并处理的井井有条,提不出丝毫毛病来。而他只能把处理意见用笔朱抄一遍,盖上玉玺发还。再由文渊阁打着朝廷的名义下发。
在这种模式之下,他有权力吗?一点也没有,只不过是抄写与盖印的人罢了。
郭勋以及武将们倒是很想奏事,但他们除了跟打仗有关的事外,并奏不了其它事。而打仗又不是天天打,哪可能天天奏。再说,打仗也不是好事,是花费海量银子的坏事。
户部又在杨廷和的把持之下,有没有银子都是他们说了算,根本拿不出银子来。那跟打仗有关的事就成了难为皇上的事,坏到不能再坏,还是最好别奏为妙。
通常,杨廷和说完“臣等无事要奏”,郭勋也会跟着说一句“臣等无事要奏”,然后就在太监的“退朝”声中,文武百官山喊万岁,送朱厚熜离开之后,他们各回各的衙门,办理各自的事情。
朱厚熜以为今天也会如此,所谓的朝会不过是走走过场!谁知过了盏茶时间,他都准备要回去了,杨廷和竟没站起身来。
他“咦”了一声,难道今日的朝会还有事让他处理不成?不过,很快也意识到,凡这种事必定是十分棘手之事,杨廷和故意拿来难为他的。
管他呢,棘手就棘手吧,也算是行使当皇上的权力。
第五百三十四章 杀得叛军片甲不留()
文官的队伍中,有人轻咳一声,这是有事要奏的信号。
朱厚熜打起精神,看要奏的人是谁,所奏何事!
礼部尚书汪俊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站到御道上,双手持笏板向上深深一揖,然后直起身盯着笏板上贴的小字,朗读起今日要奏的事由。
他道:“大同巡抚,都御史张文锦以大同无险可守,于是构筑五堡,由参将贾鉴督工。
贾鉴素以严酷闻名,役卒多怨恨。五堡建成,派遣戍卒固守时,因是新建,万事欠缺,贾鉴不容戎卒有所准备便催促戎卒赶快驻守。
戎卒早就对贾鉴不满,久积怨恨之下兵变叛乱,杀贾鉴及张文锦,放出关在狱中的总兵朱振,胁迫其为帅。朝廷派蔡天祐为佥都御史,安抚乱军。不久,郭太保过大同,叛军误以为要征讨,复群聚为乱。朝廷命侍郎胡瓒、都督鲁纲率京军三千讨伐。”
汪俊奏到这里,顿了一下。
以上所发生的事情,朱厚熜都知道。这都是三个月之前的事,当时杨廷和把处理意见贴到奏折上,他看了勃然大怒!
不管役卒们有多怨恨,以下犯上都是不能容许的。何况还杀了张文锦与贾鉴这两个人。他们一个是二品大员,一个是三品大员,叛军如此干,简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可杨廷和的意见呢,仅是派蔡天祐这个佥都御史,前去安抚。
什么安抚,不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哦,一个二品大员,一个三品大员就这么被杀了?而且死的那么惨,是被车裂的,杀人凶手却逍遥法外!
他知道杨廷和的意思,不就是因为贾鉴是他的人,张文锦也有意投靠他,这才杀鸡给猴看。让天下的官都知道,跟随他的下场是什么?被叛军杀了,不仅不能给你们报仇,还得善待凶手。
这会让天下的官都寒心的!
他把奏折退还文渊阁,让内阁辅臣再议。
过了没几天,奏折又送了回来,意见与之前的一般无二,只是多了这么一段话:
“皇上,臣等也想派兵围剿,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打仗就是打银子,此番围剿没有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银子,根本不可能成事。时间拖得久了,花三五百万两银子也不是没有可能。户部库房里已没有银子,给官吏发放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