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仁便点了点头。兵者诡道也!他所以能够屡战屡胜,皆因最爱耍诈。见李飞白并不迂腐,收其入门的心思更浓。
郭勋家大业大开销也大,为了维持贵族的生活,除了收受贿赂,一大半的收入也是靠经商所得。他略一沉思,道:“算到底,你这笔生意还是赔了。你想,就算种出来的东西能吃能喝,又能每亩打六百斤。你也给了佛郎机人数千两白银,这些钱不是白白的赔了进去?单凭你种玉米往外卖,猴年马月才能把钱赚回来。”
李飞白笑道:“其实我买纳夫的玉米种子,还是存有一点私心的。头一年,我种玉米,一亩打出六百斤粮食来。咱先不说一斤玉米究竟能卖多少钱,就按一文钱一斤,六百斤就是六百文。除去人工等,每亩赚个三五百文应该不成问题。别人见我一亩地一年多赚个三五百文,会不会也想种,可他们没有种子怎么种?肯定找我买啊!
我一亩地打出六百斤,百亩地就是六万斤,千亩地就是六十万斤,一万亩就是六百万斤。我一斤种子卖一百文不算高吧!六百万斤就是六十万两的赚头。”
王守仁见多识广,虽知卖种子不会像李飞白说的赚钱那样容易,但卖个本钱应该还是可以的。他呵呵笑道:“你倒实诚!”
这时,道童已把继熬制好,用托盘盛了装到盆里,另配数个小碗端了过来。他盛了四碗,分别送给王守仁、郭勋、云龙道长以及李飞白。
王守仁把碗凑到鼻前闻了闻,叹道:“香,真香!”
郭勋也闻了闻,道:“除了香还带着甜味!”
两人拿着调羹舀了一勺正要往嘴里送,张志山叫道:“二位老爷,且慢!”
郭勋知道张志山的意思,那是怕东西有毒,让李飞白先喝。他略一迟疑,暗道:“东西来路不明不白,既使没人下毒也不知东西本身带有毒没有?还是让李飞白试喝完后再说!”
王守仁却不以为意。第一,他认定李飞白跟他远日无怨,近日无仇,不会下毒杀他。第二,就算李飞白跟他有仇,又怎能算到他会喝玉米粥,而事先下毒。第三,他已有收李飞白入门的心思,便不能太见外了,暗道:“谁想下毒杀我,也用不着拐这么多的弯。”
他把粥倒入嘴中,细细嚼咀一番后,道:“跟大米粥的味道不同,跟小米粥的味道也不同,但别有一番风味。”他眼圈一红,又道,“人到将死之际,得此粥一碗便可活命。大明有了此物,再不会为饥民而忧。小兄弟,你叫李飞白是吧,真是为大明立了一功。得机,我将会上奏朝庭,为你请功!”
郭勋见王守仁喝了,也不好再放着不喝,三下五除二将粥喝完。最后一口粥他没急着咽下,而是在嘴里含着,让粥的香气透过味蕾细细品味。过了良久,他才将粥咽下,道:“果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想到自己尚有万顷良田,而且大多是在北方,每年都种一季粮食,地有大半年都荒在那里。以前总觉可惜,但也没有办法。如今有了玉米,味道还不赖,若把田地都种上玉米的话也算是一项收入。
至于玉米的销路他也不愁。京城官宦云集,哪家没有个百顷良田,见他种了玉米肯定都会跟风也种。那时他光卖种子就能卖个盆满钵满,既使这些官宦没长眼,不知道玉米可以食用,做出的粥味道还不赖,没人跟风。他也可以说服皇上,把他种的玉米当成储备粮食收购,照样是笔不会赔本的买卖。
想到这里,他道:“你种出的玉米,头一年的种子我给你包圆了。”
李飞白那几袋玉米,总计六七百斤,按一亩地以两斤种子计,可种三百多亩。每亩打出六百斤粮食,可打十八万斤。眼前这人一下能买这么多的种子?他有这么多地种吗?
他略显迟疑,道:“这位大哥,我头一年能种出的玉米可不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 原来是王伯爷()
郭勋哈哈大笑,扭头对王守仁道:“哟,这位小兄弟还在替我操心,怕我吃不下他的玉米!嘿嘿,我还怕你打的那点玉米不够我吃呢?”
王守仁微笑道:“小兄弟,你可知这位是谁?他乃是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孙,两广总督郭勋郭侯爷,京城一等一的名门望族,家里良田没有二十万亩也有十八万亩。所以,你完全不用为他担心。”
世人都以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除了皇上应该就是历经四朝而不倒的杨廷和杨阁老了。其实他们哪知道,杨廷和只是明面上的最有权势的人,京城里比他有权势的名门望族多的是。只是这些名门望族不显山不露水,异常低调罢了。
而武定侯郭家,是所有名门望族中的头一号。
自打洪武爷建立明朝之后,共封了三十四位功臣,得善终的仅有郭英一人。郭家一百多年来苦心经营,别说嫡孙郭勋如今已贵为两广总督,就是旁系子孙也都大多官居要职。以郭家今时今日的地位,郭家的领军人物郭勋咳嗽一声,整个大明都要感冒。跺一跺脚,整个大明都要颤上三颤。
李飞白自穿越之后,对此时的明朝有什么名门望族处处留意,自是知道郭勋家世显赫。
他早看出,中年人气度不凡,肯定是个大有来头的人。可此人的来头究竟有多大,他往天边猜,也仅猜此人可能是六部尚书。之所以未去猜此人可能是内阁阁老,主要是因为瞧中年人对咳嗽老头的恭敬态度,觉得若中年人是内阁阁老,那咳嗽老头该是个什么官呢?
如今知道中年人是郭勋,虽说此时官位不过两广总督,比之六部尚书稍显逊色,更无法与内阁里的几位大学士相提并论,但架不住人家家大势大。别说人家已是坐镇一方手握军政大权的总督,既使人家什么官位没有,别说阁老得给几分面子,就是皇上也得给几分面子。
李飞白高兴的溢于言表。若能与此人交好,对今后的生意只有好处而没坏处。别的不说,以郭勋的身份地位以及家族势力,绝对能引领京城的新时尚,继而影响整个大明,那他造出来的商品还愁什么销路?
郭勋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京城的官宦肯定有样学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便可风靡整个大明。此人就是最牛的活体广告,他做出的东西,只要能让郭勋使用,得省多少钱多少力!
李飞白鞠了一躬,道:“久闻郭侯爷的大名,今日有幸一见真是三生有幸。侯爷能看中小子的玉米,是小子的福气。小子本应该白送才对,可小子眼界小心胸宽把种出的玉米白送有些肝疼,但以一百文一斤卖给侯爷,又有些忘本,忘了小子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仰仗当年侯爷的祖上郭英郭侯爷抛头颅洒热血而来,哪能赚您的钱。侯爷你看这样成不成,以粮食价一斤一文卖给您如何?”
郭勋眼瞧李飞白身为一个小小县令幕友,听闻他的大名没像其它小吏那样,卑贱下跪百般献媚,语无伦次丑态百出,而能不卑不亢,不说白送玉米讨好,以求依附得到他找的提携,仍要以一斤一文的价格来卖。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暗道一声:“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本来一百文一斤的价格突降成一文一斤,也不是畏于他的权势,而是感念他祖辈的恩德。
说实话,郭勋是个十分敬重先人的人。觉得现在的人时常忘本,无论官宦还是百姓,茶余饭后总爱拿开国功臣开玩笑。这让他十分生气,暗自骂这些人简直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下流胚子。没有开国功臣舍生忘死,如今大家伙都还在元人的奴役之下,你们他娘的还能酒足饭饱后说风凉话?
李飞白的话让他顿感世上还有一个明白人,觉得李飞白是个有情不义不忘本,甚至引为知己起了结交之心,哪能让这种人吃亏!
他道:“你先说一斤一百文,然后我才要包圆,可见我是同意你定的价格的。如今你要一斤一文,是觉得我势大压人?还是看不起我,怕我没钱购买,想可怜我?仰或是想向我行贿,要从我手中得到好处?我可有言在先,你一斤一百文我就包圆,你一斤一文我一两也不要。”
李飞白要一文一斤卖玉米,起的就是结交之意。见意思已到,也就不再客气,不然反显得他矫揉造作不是个实诚人,会让郭勋反感。笑道:“郭侯爷有意栽培,让小子得一笔富贵,那小子就却之不恭了。”
郭勋呵呵一笑,道:“上来坐吧!”
张志山瞧了半晌,见李飞白确实不是歹人,也就鞠了躬离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