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资本家-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龙道长叫道童沏上好茶,三人各啜一口后,云龙道长道:“两位大人千里迢迢来到小观,不是仅仅来参观一下小观的吧!”

    郭勋笑道:“都说道长是有神通的得道高人,果然不假。不仅能算出我们今晚会来道观借宿,还能算出我们另有事相扰,着实佩服。”

    云龙道长颔首微笑,手中指尘一甩,又唱了声“无量天尊”。他哪是算出来郭勋有事相求,而是凭借察颜观色的眼力价,发觉郭勋有好几次都欲言又止,肯定有事问他,便说出那句模棱两可的话来。听郭勋承认确实有事相求,道:“郭侯爷请说!”

    郭勋在两广当总督当得好好的,突然就来了一队锦衣卫,宣旨让他火速入京。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正德爷手下混得开,能当上两广总督,不见得在嘉靖爷手下也混得开。对于此次进京面圣,他实不知是祸是福,心中忐忑不安。

    他旁推侧敲,想从锦衣卫口中探得祸福,可锦衣卫也不知是真不清楚,还是口风严实,竟没透出丝毫消息。

    他又想从锦衣卫对待他的态度上来推测。如果锦衣卫对他吆三喝四,证明是押他回京的,此次凶多吉少。如果锦衣卫对他百般献媚,证明是护送他回京的,此次是福非祸。可锦衣卫对他总是不卑不亢,也推测不出来。

    一行人到了开封,正巧碰到王守仁回乡守制。

    郭勋与王守仁是老相识了。当年王守仁以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福建数州之时,他曾与王守仁合兵一处,共同剿匪。也就在那时,两人打下友谊的基础,成了忘年交。

    郭勋在开封听人说,济源县王屋乡阳台宫的道长颇有神通,算人前程富贵极准,就琢磨着来阳台宫找云龙道长算算。不过,他也知道,锦衣卫们只想把他平安无事的送到京城,绝不会同意改变行程。

    见到王守仁之后他有了主意。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条分岔路() 
别看王守仁官不大,爵位也不高。可此人无论学问还是用兵打仗,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人。因此名声极大,威望极高,就连锦衣卫也不敢不给其面子。

    而且,当年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时,便和锦衣卫打过交道。当时锦衣卫的一个头目想索要贿赂,却被王守仁耍得团团转,一两银子没索到,还把名声都败坏了,回到京城就丢了差事。

    这件事在锦衣卫里传得玄乎其玄,甚至私下里传出“宁得罪阎王,不得罪王守仁”的话来。所以,拿王守仁当挡箭牌,锦衣卫们是不敢不给面子的。

    于是,他便对锦衣卫说,王守仁这个国家柱石,身患咳嗽之症久治无效,眼瞧命不久矣。听说,云龙道长颇有神通,如果能够医治好国家的柱石,咱们也算大功一件。就是无法医治,算算去哪能医治,也算有功。

    锦衣卫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更改路程,陪着王守仁来了一趟阳台宫。

    这时,云龙道长道:“郭侯爷请说。”

    郭勋便道:“烦请道长看看,我老哥哥的病可能医治?”

    云龙道长早看出王守仁有病,而且病得还不轻,一直咳啊咳的,十有八九是肺痨。别说他医术有限,顶多是游方郎中的水平,就算医术高超这种病也是治不好的。但凡有一丝的把握,他都想碰碰运气,万一瞎猫碰到只死耗子,身为王守仁的救命恩人,以后前程肯定似锦。

    不过,他也对自己的医术有自知之明。如王守仁这种身份地位的人,已找遍名医看过。名医都看不好的病,他那点道行哪能看好?他摇了摇头道:“贫道道行有限,无法医治!”

    王守仁对自己的病甚是清楚,求医问药数十载,个个束手无策,又哪是说能治好便能治好的。他心里早有准备,也就不以为意。何况,他也知道,郭勋要来天坛山给他治病,只是打个幌子罢了,那就更加不上心了。听了云龙道长的话,就像根没听到一样。

    郭勋又道:“烦请道长给算算,我老哥哥的病去哪能医治好?”

    云龙道长唱了声无量天尊,微闭双目,掐指算了起来。盘算着如何才能把事情糊弄过去,又显得自己高深莫测。忽然,他想起不久前城里发生的一件事来,当时御医都治不好的伤,却让一个小子给治好了。那小子既能治好御医都治不好的伤,说不定能治好王守仁的痨病。想到这里,睁开眼,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郭勋喜道:“近在眼前?道长指的是在阳台宫中,还是在王屋乡里,又或者是在济源境内?”

    云龙道长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了!”接着又补了一句,把自己的责任完全撇干净,“一切都得看机缘。机缘到时,自然能碰到治好王伯爷伤的人。机缘未到时,站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郭勋扭头道:“老哥哥,看来我们得在济源多呆上数日,找一找那个能治好你病的人。”顿了一下又道,“老哥哥放心,掘地三尺我也得把那人找出来。”

    王守仁笑笑,道:“还是说你的事吧!”

    郭勋便道:“烦请道长给我算算!”

    云龙道长道:“郭侯爷欲问什么?”

    郭勋道:“前程!”

    云龙道长掐指算了起来!郭勋是什么人?他心里一清二楚。世袭侯爵,历经六世而不败,数代与皇室联姻,是京城根深蒂固,头一号豪门望族。这样的人还算什么前程,只要不是做出大逆不道的罪过,何需为前程担忧。良久后,他道:“郭侯爷前程无碍!”

    郭勋揪着的心顿时一松,可只得无碍二字,难解心头之痒,道:“道长可否明言一二。”

    云龙道长竖起一根手指,道:“如今,摆在侯爷面前的是条分岔路。一左一右,一对一错。走对了,侯爷前程一片光明,当个国公也不在话下。走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无法再进一步,仍然当个侯爷罢了。”

    郭勋与王守仁对视一眼,知道云龙道长说的这条路是什么路。

    正德皇帝驾崩后,因无子嗣,在首辅杨廷和的斡旋之下,兴王之子继承大统,成为嘉靖皇帝。嘉靖登基不久,想封生父兴王为兴献帝。可杨廷和为首的朝臣却不愿意,认为嘉靖的皇位得自正德,就得尊正德为父,而称兴王为叔。如果封兴王为帝称其为皇父的话,该叫正德什么?那皇位来得岂不是不明不白。

    杨廷和是四朝重臣,门生故吏便布朝堂各处,势力极大。他不同意皇上的圣意,朝堂上全是反对之声。礼部尚书毛澄甚至说出“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的狠话来。

    嘉靖皇帝势单力孤,朝堂上也没个响应他的人,只得不再提封生父为兴献帝的事。这事也就不了了之。谁知,前不久,新科进士张璁突然上书,有理有节的驳斥杨廷和等人的做法是不对的,皇上应该封自己生父为兴献皇帝。

    嘉靖皇帝眼瞧有人响应,立马下旨让大小官吏议此事。一时之间,朝堂上分成两派。一派以杨廷和为首,觉得嘉靖封自己生父为帝有违大礼,将动摇国本,坚决不同意。一派支持张璁的观点,认为皇上封自己生父为皇帝与大礼相合,不会动摇国本。

    郭勋明白,云龙道长所指的,摆在他面前的分岔路,应该指的就是这件事。此番回到京城,头一件大事就是各方势力纷纷来说,让他抉择究竟是支持杨廷和这一派人,还是支持张璁这一派人。

    云龙道长已说的十分明白,选择对了,自己将能更上一层楼,由侯爵变成公爵,今后别人就不会再称他为侯爷而是国公。如果选择错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没办法成为国公罢了。

    他当然想再进一步,由侯爷变成国公。于是闭目沉思,想着自己该支持哪一派。

    从邸报上刊登的消息来看。

    杨廷和这一派的说法没错,嘉靖皇帝的皇位得自正德皇帝,是小宗入大宗,当然得尊正德皇帝为父。不然,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岂能服气?

    张璁这一派说的似乎也不错,嘉靖皇帝并非是正德皇帝生前过继给正德皇帝,而是正德皇帝死后,得了皇位。所以,嘉靖皇帝继承的是皇统而非皇嗣,因此无需称正德皇帝为父,也可以封自己的亲父为兴献帝。

    两派各有各的道理,郭勋实在不知到底该支持啊派,可他又不得不选边站队。两派中,究竟谁更有道理一些呢?只有选最有道理那一派,才有可能再进一步。

    一时之间,实难抉择。

    他想,王守仁刚从京城出来,又是个有大学问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