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康正唉声叹气,突然觉得房间内气氛不对,抬起头才发现,程远志和邓茂正炯炯的看着自己,顿时吓了一条,道:“干嘛这么看着我?”

    “这个时候该是你出主意的时候了?”

    “啊?”许康惊讶道:“为什么又是我?”

    “因为我是你义父。”

    “因为我是你叔叔。”

    许康哑然,顿时泪流满面,他们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当然对于目前的情况许康也想过几点解决的办法,这时候自然不能藏私,便道:“其实要解决这个困境也很简单,既然我们自己无法生产,那就只有用最后一个办法,贸易。”

    “贸易?”程远志和邓茂同时道。

    “就是以货易货。”许康道:“我们没有粮食,但不代表别人也没有粮食,这个时候自然应该是找到粮源,然后互通有无。”

    程远志叹道:“你说的到容易,可是我们能找谁呢?北边是玄菟郡,他们还要靠我们接济,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交换的?东边是高句丽,是我们的世仇,而且刚刚打完一仗,也不会给我们粮食。西边是辽西郡,属于官府控制的范围,不来剿灭我们就够好的了,更不可能给我们提供方便。”

    许康却摇头道“你们的目光实在是太短浅了,只看到跟我们接壤的这些势力,难道就不能再看远一点吗?”看到程远志举手打来,忙解释道:“高句丽虽然是我们的世仇,但现在毕竟已经签署了和平条约,虽然谁也不知这个条约能持续都什么时候,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不是敌人,开放贸易也是应急,没什么大不了的,相信他们也不会拒绝。玄菟郡虽然没有什么可交换的,但他的北边却有两个更大的国家,扶余和娄邑。这两个可是比高句丽建国还要悠久的国家,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组建商队与他们贸易。”

    “西边辽西郡内有各种少数民族,他们并不完全听命于官府,只要组织的好,我们也可以和他们贸易,购买羊羔和马匹。南边跨海就是青州,别忘了,关羽现在就在齐郡,我们可以通过海路与他联系,然后再通过他与中原贸易。有了这几条商路,到时候我们解决内部矛盾根本就不在话下。”

    邓茂顿时喜道:“哈哈,没错。你小子就是鬼点子多。”

    程远志可没有他那么简单的想法,道:“虽然有了目标,可问题是我们要用什么东西来交换。辽东郡可没有什么特产。”

    许康胸有成竹的道:“我们虽然没有,但青州有啊。临淄城的食盐乃是全国最有名的产盐区,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特色吗?只要控制了食盐,我们在辽东就有了话语权。”

第九十八章 平衡力量() 
在古代,拥有影响一个朝代成败的战略物质,除了粮食外还有“三白”之说。

    一白水,这里并不完全指水源,还包括水运。在古时候由于没有大型机动运力,大宗货物的转运只能靠水运来完成。只有拥有发达的水运系统才预示着内部物质调配的畅通。

    二白是铁(古代钢铁一般是白色的),这一个毋庸置言,因为它是武器和盔甲的主要材料,谁掌握了它的炼制技术或矿石生产,谁就有了话语权。

    三白就是盐,盐是生活必需品,它可以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平衡,有利于微量物质的吸收。就像粮食一样,是每家每户都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但古代产盐主要由海盐和矿盐之分。东北地区深林覆盖率极高,这也导致这里基本上没有矿盐。因此只能靠海盐来满足需要。

    可是海盐也不是说是有海就能产盐的,这其中还有许多制约条件在起作用,而东北的海区显然还没有发现一处优良的产盐区,因此这里的食盐并不能完全满足内部的需要,每年都要从外面运输一定量的食盐进来,而青州的临淄盐就是他们的首选。

    以前由于食盐的销售是靠朝廷来管理,使得东北地区一直处于一种缺盐的状态中,如今得到齐郡和辽东郡的奉天军自然不可能放弃这一有利条件。

    实现食盐的专卖已成为必然。

    看到许康得意的宣传着食盐对于辽东郡生活的巨大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次程远志再一次不负责任的将解决辽东郡未来一年内粮食的问题交到许康手中。

    而令许康郁闷的是,他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权利。

    紧邻程远志的统帅府,有两座与其规模不想上下的府邸,这就是刚刚建成没多久的邓茂和许康的副帅府。三座帅府就位于一条大街上,彼此相邻,显示三位统帅不同一般的关系。

    邓茂由于常驻军营,他的副帅府基本上还处于闲置状态,许康则不同。

    几乎在副帅府落成的那一天他便带着自己的亲卫搬了进去,想要过一种“独立”的生活,但繁重的工作却使他从来没有机会享受过副帅的便利。

    如今他又将不得不投入一场新的战斗中去了。

    书房,虽然并没有摆设多少书,但却是许康最喜欢的议事场所之一,因为这里足够幽静。

    此时,他在书房里正询问薛可儿有关辽东郡的一些资料。

    “我需要了解,原来控制辽东地下食盐买卖的都有哪几家?”

    薛可儿立刻道:“以前辽东郡的地下食盐一半以上是由公孙家供应的,剩下的则分别由赵,田,李等七大世家把持。”

    许康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你这几天密切关注这几家的动向,以及与他们联系的都有哪些人?”

    “为什么要查他们?他们有什么不妥吗?”薛可儿想了一会儿,恍然道:“你想控制食盐的销售?”

    许康赞赏道:“不错,有进步,这么快就看出了我的想法。”接着又道:“不过不止食盐,还有矿山。襄平城附近的矿山应该有不少吧?”

    薛可儿神色复杂的点点头,道:“是的,襄平能够成为辽东的政治中心,就是因为它四周密布各种丘陵山峰,这些山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矿产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整个辽东郡的需要。”

    “这样的话,仅靠食盐显然还不够,这附近的矿山也是我奉天军的战斗所得,没理由里面的利益都被那些世家拿走。你马上拟一份通知,就说我奉天军要得到所有矿山一半的利润。”许康有些兴奋的道。若是能得到这笔钱,就可以成为启动“贸易东北”的第一笔资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开始。

    薛可儿却有些担心的道:“可是这些矿山都是那些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你这样明目张胆的抢他们的财源岂不是逼他们造反。”

    “造反?”许康冷笑道:“我们奉天军干的不就是这个,难道还怕别人造我们的反。你放心我就是想看看到底是谁不愿与我奉天军合作,趁早把他们都踢出去。这样以后我们的行动会顺利许多。”

    “可是你不怕这样会引起辽东郡的混乱,消弱我们的实力吗?”

    许康摇摇头道:“我的傻妹妹,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咱们奉天军经过与高句丽一战,实力早已消耗大半。现在更需要趁着我们声望正高之时,想个办法消弱辽东世家的力量,这样才能再次达到实力的真正平衡。否则过段时间就会出现奉天军弱而世家强的局面,那时候我们就会成为这些世家的傀儡,用时被捧出来当贡品以盘剥百姓,不用时就会把我们送给朝廷当祭品了。”

    薛可儿有些艰难的想了一会儿,方沉重的点点头,表示对许康所说之话的认可。

    第二天,奉天军要整顿食盐和矿山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赵宇是赵家的家主,其实辽东郡的世家虽多,但真正得到中原认可的世家只有公孙家一家而已。其他所谓的世家大多不过是地方豪强,把持一块土地,建个山庄,便以为自己也是世家的一员了,像这种行为若是出现在中原,不被笑掉大牙才怪。

    但在辽东,这些世家却无人敢嘲笑,因为他们极为团结。

    在对待官府上,他们往往以民众代表自居,事事都要求官府考虑民间的利益,要求官不与民争利,但其实这些利益只是他们个人的利益而已。

    赵家是辽东有名的世家,虽然不如公孙家,但也属于一流的世家。他们以经营矿山为主要手段,面对奉天军的这一次挑衅,他们首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如今,聚集在赵家内的就有数十个世家的代表,他们都是应约而来。

    “奉天军已经出手了,不止要控制食盐,还要控制矿产。这些矿可都是我们自己靠双手辛辛苦苦挣来的,但现在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