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月河帝王系列·康雍乾-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兵本为打仗,”李光地皱眉沉吟道,“一直拖了这么长时间,这是不成的。去岁冬,皇上即有意命你们进兵,一直没有动,不知是什么原故?”“我在等呀!”施琅说道,“时机不成熟,怎么能贸然下海呢?”李光地身子一倾,似笑不笑地问道:“还要等,等什么?”

    见李光地一脸不自在,施琅的心不禁一沉,手指敲着手背,慢吞吞道:“等风!李大人须知,船行得有风!”

    “风!”李光地格格笑道,“学生就是福建人,此地冬有朔,夏有熏,秋有金,春有和,四风俱全。学生一路赶来,日日都有风,将军何以不肯进兵?”姚启圣看了施琅一眼,他是主张用北风的,但见李光地下车伊始,便急于用兵,不知用兵艰难,心中微微上火,冷冰冰说道:“打仗不是咏月吟风,一个不慎,数万生灵就要涂炭,并非什么风都能用,请晋卿兄明察!”李光地以钦使身份前来督战,一下马便觉二人都带着别扭,心里便不高兴,沉思片刻,吁了一口气,笑道:“光地白面书生,不懂军事,倒要请教,什么风最宜出兵?”

    “南风!”施琅道,“我等南风,没有南风,不能下海!”

    李光地大笑道:“如此说来,我得好好等着了!倘若下海时是南风,中途又吹起东风,又要回师,岂不成了儿戏?”

    施琅没有立即回答,上下审视李光地,半晌才道:“为将不识天文,不明地理,不知风候,那是庸将!李大人,你一力赞同收复台湾,数年来苦心孤诣为我筹备粮饷,远见卓识,我十分佩服。圣上委你来督军,这原没什么说的,若像你今日这个督法儿,施琅甘愿退避三舍,由大人统兵下海,如何?”听施琅要撂挑子,李光地头脑方冷静下来。康熙原意是让他以钦差身份前来巡视,并没有督军名义,这违旨之罪,承当不得。他是饱学儒生,前明太监督师掣肘将帅,不知误了多少军机,自己岂可因一时意气贻千古笑谈?想到这里,李光地已换过一副笑脸,拂了拂袍子叹道:“琅兄,语重了,兄弟可吃不消。我这个钦差是到岸边来擂鼓助威的,绝无代庖之意,务请将军谅解我的苦心。”

    姚启圣听着,觉得李光地这话十分诚恳,也不似刚落座时那样盛气凌人。他和陈梦雷是朋友,原有些鄙夷李光地,想让施琅这个倔头儿去碰一碰,听至此,觉得事体重大,便出来和解道:“大家同事一君,共办一差,心里想的都一样。晋卿身负圣命,自然要催促用兵,老施也是怕万一有差池,耽误了皇上大事嘛!晋卿远道而来,风尘仆仆,我们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来人——办酒,为钦差大人洗尘!”

第132章 掷铜钱都督定军心 擂战鼓施琅啖眼珠() 
六月夏季入暑的第三天清晨,施琅按老习惯照常骑马出城,登高遥望海面,但见茫茫海平线灰蒙蒙的涌出一轮血红的朝阳,将南边一带峥嵘的云团镀成紫红色。海面上浪涛不安地喧嚣着排空峙立,泛着白沫,裹着海藻,一次比一次更有力地撞击礁石,推向沙滩。

    “风候!”施琅心情陡地一阵激动,站在岩石上沉思片刻,猛地一拍腿,匆匆下来,疾驰回城。姚启圣和李光地正在对弈,见他进来,急急匆匆地换上朝服,摘了壁间宝剑向腰上系,二人不禁一惊,李光地推枰而起,问道:“出了什么事?”施琅已披挂齐整,正系着帽带,脸上毫无表情,缓缓说道:“李大人,启圣兄,等了多少年,多少天,总算皇天开眼,南风将起,今日即刻渡海作战!”

    事情来得太突然,李、姚二人一时都怔了,姚启圣灼热的目光扫视了施琅一眼,身上忽然一震,脸涨得血红,嘴唇嚅动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李光地的面孔一下子变得苍白,跨前一步,急急问道:“这是真的?”

    “真的!”施琅饱经风霜的面孔上,皱纹一动不动,仿佛一个石头人,“今日南风必定大起,正是进击澎湖的好时机!”李光地事到临头,反显得有点不安,踱了两步问道:“我已经拜折,将这里情形奏明圣上,这两日必有圣旨,能不能略等一下?”施琅咬着牙,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刻就是皇上变卦,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等什么?”姚启圣眉头紧锁,双手按着桌子,盯着庭院中纹丝不动的椰树,思索了好一阵,猛地击案,激动地说道:“好,时势造英雄,千古一时!传令升帐!”

    中军帐前号炮闷雷般响了三声。“大帅升帐”的传呼,从中军直送各营、棚、哨。军士们立即忙碌起来,穿衣披甲,佩弓带刀,结队向校场聚齐,偌大校场,立时变得一片肃杀,只闻海浪的“哗哗”声。

    施琅居中,李光地、姚启圣一右一左站在校台上,三个人都热得汗湿重衣,钉子一样一动不动。施琅穿一身簇新的九蟒五爪袍子,外罩一件黄马褂,目光阴沉沉、寒森森,朗声命道:“请天子宝剑!”

    又是石破天惊般三声炮响,八名校尉抬着剑架,供在将台正中,点燃着案上的香烛,三个人依次行了大礼,退至一旁。

    “众位将士!”施琅的声音金石一样铮铮作响。

    “在!”

    施琅目光横扫校场上的将士,突然拔高了嗓音:“本都督奉圣命,代天讨逆,今日拜祭海神,出海!”说着,从案上一个匣子里取出一个黄布包儿,供在桌上,自向案前单膝跪着行了礼,躬身上前取出里边的东西。众人一齐瞩目,见施琅手中攥了一把铜钱。李光地心中有些纳罕,暗想,“这是哪家法术?”

    “这是本提督昨夜拜海神庙,请来占卜用的神物!”施琅神情庄重,将铜钱擎在手中大声道,“一百枚康熙铜钱,掷向台湾海域图,倘若我军出师顺利,当有九十五枚以上的字面朝上!”说着目光微一示意,两个军士抬着一张厚厚的海蓝青毡,将海域图平铺在将台中央。

    一语既出,将台上下将士们无不失色:一百枚铜钱,胡乱掷出,谁能保有九十五个以上的字面朝上?李光地的脸刷地变得煞白,回头看看姚启圣,也是毫无血色。好容易定住了神,李光地跨前一步,说道:“天与人归乃是定数,施将军不必作此一举!”

    “李大人,既是定数,天必佑之!”施琅冷冰冰说道,“倘若果真有所不利,生死有命,施琅愿一身当之——请上天默示!”说罢手一扬,那一百枚铜子儿早撒得满毡都是。有的翻个儿打滚,有的陀螺般旋转,移时方才都平静地躺下。

    将士们的心都提得老高,惶恐不安地凑近观看,但见一百枚铜钱星罗棋布,杂乱无章地横陈在毡上,黄灿灿,亮闪闪,一、二、三、四、五居然有九十九枚是“康熙”字面儿朝上!陈蟒头一个看完,哆嗦着嘴唇怔了半晌,双眼望着上苍,跳脚狂呼道:“全是字,全是字啊!”

    一霎时,将台上下轰动了,李光地掏出手帕揩拭着额前的冷汗,兴奋得满面红光,姚启圣双手搓着连连嗟叹:“天心厌郑,天心厌郑!”蓝明、蓝理一干武将全身的血都在奔涌,直想拔剑向天狂舞!

    “用钉子钉牢了,”施琅的声音也激动得直抖,“抬出去,鼓乐伴奏,昭示三军!”

    几名校尉簇拥着那块海蓝毡抬下去了。不一时,便传来各营将士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李光地心思灵动,陡地一转念:莫非有九十五枚铜钱是特铸的两面字儿?不禁莞尔一笑,却跟着高呼“万万岁!”

    事情确乎如此,施琅陛辞时,康熙屏退了上书房大臣及左右,特赐了一百枚两面字儿的铜钱,叫他如此如此操作,只施琅怕有精明人起疑,特在里头换取了五枚,倒使众人信得更其扎实。见康熙妙计成功,士气大振,施琅抖擞精神,从预备好的酒坛中倾了一碗酒,步至将台中央一擎酹地,大喝一声道:“军令!”

    “扎!”

    “有进无退!”

    “扎!”

    “临敌畏缩者、贻误军机者、不遵号令者、见危不救者——斩!”

    “扎!”

    施琅看了一眼姚启圣,示意叫他说话。姚启圣“刷”地一步跨前,亢声叫道:“台湾之战,主上宵旰焦劳,万众翘首盼望,今兵精粮足、船坚炮利,上天垂象全胜凯旋!大丈夫立身于世,建功立业在此一时,愿与诸君共勉!”说至此,姚启圣一个大转身,至施琅身前打了个千儿,朗声道:“姚启圣原奉旨督办粮饷,现有李光地大人以钦差身份坐镇后方,启圣敬请随军出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