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晚上,芽儿兴奋的大半夜才睡着。其实,杜爷爷昨天晚上也跟杜奶奶念叨了大半夜。
今天早上,芽儿还没起床呢,向来早睡早起的杜爷爷已经先把昨天晚上自己好容易想出来的法子告诉了家里其他几个老爷子老太太。
跟杜爷爷比起来,李清源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和杜仲义和杜季诚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们三位老爷子开明而又含蓄。哪能附和杜爷爷这个热情的想法,去偷看小辈谈恋爱。
而李家外公外婆,老胳膊老腿的,动弹不大动了。至于丁父和丁母,到底觉得自己是外,哪好意思跟着杜爷爷一块闹。
其他几位老太太,倒是跟杜爷爷想一块去了。只不过,杜爷爷不乐意让老太太当自己队员,说老太太们动静太大。再加上几个老太太虽然不是三寸金莲,可也跟不上自己的大步流星。
至于杜家二叔和杜家大姑他们,腿脚倒是足够利索,可时刻记得晚辈面前维持自己大家长威严的杜爷爷,哪好跟杜家大姑他们说这些!这不显得自己为老不尊了吗!
于是,来杜家躲清静的翟爷爷和杜爷爷一拍即合。俩老爷子性子相似,都很是乐意干这事。再加上,杜爷爷还能大步流星,而翟爷爷也是老当益壮。
结果,就变成了杜文昊前脚出门,同样打算的芽儿拉上翟耀辉后脚跟上。
至于杜爷爷和翟爷爷他们这俩老爷子,帽子一戴围巾一围,就这么光明正大的不远不近的,溜溜达达的,缀后面。对芽儿和翟耀辉来讲,可不就应了那句,螳螂捕蝉黄雀后。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杜爷爷他们愿意承认他们是“为老不尊”,愿意承认他们这是跟踪孙子谈恋爱来了。
翟耀辉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接戳到杜爷爷他们的心虚处了。
俩老爷子说他们就是碰巧来看电影来了?别说俩小狐狸不相信,就是俩小傻瓜也不会相信!怎么办?俩老爷子相视一眼,嗯,就它了,沉默是金!
俩老爷子对翟耀辉的问题,听而不闻,东拉西扯的想换别的话题。而杜爷爷,再想给翟耀辉上思想教育的时候,难免底气不足。
翟耀辉对这个问题心知肚明,更懂得见好就收,“爷爷,反正电影票都买了,咱们接着去把电影看完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翟耀辉觉得自己这螳螂都被黄雀吃了,没理由都跟一路了,最后再让那个蝉给躲过去。
芽儿茶桌下面,偷偷拧了翟耀辉一把,这是还打算继续把文昊哥也拖下水啊!
杜爷爷他们却听的眼前一亮,是啊,看杜文昊到底处了个什么样的女朋友,这才是他们折腾一上午的目的!
见老爷子们如此反应,翟耀辉立马去结茶钱。老爷子带路,又是七拐八拐的再进电影院。
售票处的两位年轻姑娘,见两老两少去而复返,打算进电影院,刚要喊一声,“电影马上就播放完了,这都到片尾曲了!”
结果,她们电影这两个字还没喊完,家已经掀开门口的厚帘子进去了。
杜爷爷他们是进来了,可是,进来以后,他们哪还能找到杜文昊的影。电影正好播放完,乌拉拉一群从座位上起来,正朝两个后门挤过来。电影院的灯光本来就暗,结果大家还都还是一对一对的,杜爷爷他们哪还能找到杜文昊。
这天中午,饶是翟耀辉请两位老爷子好吃好喝了一顿,饶是芽儿端茶倒水,但也无法忽视,今天的老少四行绝对是无功而返。
翟耀辉和芽儿,这对准备捕蝉的螳螂被心急的两只老黄雀先给逮住了。然后,然后家蝉就跑趁机逃掉了!
拍着胸脯出来的杜爷爷和翟爷爷,回家时都是蔫耷耷的。面对众位好奇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摇摇头,他们跟了整整一上午,除了家女孩的俩脑袋瓜子,连个侧脸都没看清。
兴冲冲而去,结果却无功而返。杜爷爷和翟爷爷好几天都没打起精神来,更别说再接再厉,继续跟踪了。算了,到时候肯定把领家里来,他们还是别再干这些“为老不尊”的事了。
杜爷爷偃旗息鼓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芽儿和翟耀辉也没打算再当一次螳螂。
不仅不能再当螳螂,俩享受单独相处时光的时候,还得谨防自己别不小心又成了那个蝉。尤其是翟耀辉,可不想自己再想亲小媳妇的时候,再蹦出来俩老爷子吓唬自己。
于是,翟耀辉和芽儿的约会,更像是成了跟踪反跟踪的兜转迂回。当然,这种小心翼翼而又偷偷摸摸的心情也别有一番趣味罢了。
们总是试图留住最甜蜜的时刻,因为越是幸福的时光流逝的越快。
转眼间,芽儿逛过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庙会,而翟耀辉也该销假归队了。
e
366章()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元宵节也过了,烟花也看了,眼看就要开春了,杜家二叔他们一行也准备打道回府了。穷家值万贯,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他们呢。
再说了,他们也亲眼看了;老京城吃得好住得好;小日子过得甭提多舒坦了;杜家二叔他们这些当儿女的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不放心的反倒是杜爷爷他们。要知道,除了杜建设是正年富力强的年纪;杜家二叔他们也都已经到中年了;岁月不饶啊。
“外公,外婆;您们干脆就别回清河湾了!就京城住着,平日里还能给爷爷他们作伴!”杜文昊知道爹娘肯定要顺着老的意思,干脆直接出声再劝李家外公外婆他们留下。
平时话不多的王大江见爹和娘也都张罗着要走,也跟着劝,“就是,爹,娘,要不们干脆直接就留京城算了!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院子都是现成的!”
剩下的兄弟几个这几天也都没少劝,这会,也都满脸期待的望着杜家二叔他们。
李家外公外婆当然也舍不得外孙子,可是,京城住了这么些天,吃到了一辈子没吃过的,看到了一辈子没看过的,他们该知足了。
都活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他们想进棺材的时候,还能听到自家“草窝”里的鸡鸣狗叫声。城里的日子虽然很舒心,可是这高门大院的,哪里有清河湾随意自。
李家外公外婆看看要留的亲家和外孙子他们,摇摇干枯的都长满老年斑的大手,“不了!不了!临老临老还能看一眼天…安…门,看看大高楼,坐坐小轿车,这辈子就知足了。”
得,劝了好几回了,这会老都这么说了,众也不再劝。孝顺孝顺,孝而顺之,再说了,众也都能理解老故土难离的情怀。就是杜爷爷京城也住了有几年了,可是念叨最多的还是清河湾的悠闲,清河湾才是杜家一家的根之所。
杜家大姑见众都把视线看向自个这边,也赶紧摆手,“别看们,们也得回去!等大江大海们都娶了媳妇,给们生了孙子,们再来京城给他们带孩子。”
其实,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姐俩心里边是很愿意留京城的。她们年纪再大,也想偎爹娘身边过日子,能看着守着爹娘,心里边就有主心骨。
可是,她们不只是杜家的闺女,她们还是别家的媳妇别家的儿媳妇。有句老话讲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们敢打包票,她们真要是搬到京城来,不出三天,什么小叔子大姑子的,肯定立马拖家带口的来投奔她们。
不是老杜家的闺女不孝顺公婆,实是救急不救贫。不说孩子们挣下这份家业遭了多少罪,就说他们,开个小饭馆,三更半夜就得爬起来洗菜和面。等饭馆关了门,还得再洗半夜的碗筷。严寒酷夏,也风雨无阻。可他们吃苦受累的时候,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他们谁看见了,家都热炕头睡着呢。
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们只看到他们吃得好穿得暖,还有钱花,可是,那份罪他们谁都没看见。其实,这两年乡亲们生活也都好过不少,倒是他们却越来越眼热别家的富余。
自家的孩子是吃国家粮的,按说拉扯老家一把帮着找份工作也没啥,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可是,杜家大姑他们心里边门清,县里的小厂子做工还能被撵走,可不都是好吃懒做的主!他们这当爹娘的宁肯老家耗着,也不舍得让糟心的亲戚都跑京城来扯孩子们的后腿。
王大江他们几个基本上算是杜家长大的,跟王家和郭家那边的亲算不上有多亲。而且,他们清河湾吃喝拉撒的,从没听见杜妈这个当大舅母说过什么酸话,再说了,男孩子都心粗,哪能猜得出来杜家大姑他们的那些顾忌。
倒是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