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父摄政王明鉴,臣确实是为此事而来。臣以为,我军兵马休息时日已久,是该西进剿灭李闯了。”吴三桂小心翼翼地说道。
“此事本王早就已经计议好了,既然你也来了。不妨就说与你听,范文程,你来解释给平西王。”多尔衮喊来了一边侍立的范文程,对吴三桂示意了一下。接着他又开始射起箭来。
“平西王,皇父摄政王打算命英亲王为靖远大将军,领三万兵马前去攻取山西陕西。您和平南王一起随军出征。”范文程如实相告。
“那先生可知,皇父摄政王还有何打算?难道只是我们一支王师前去?”吴三桂虽然了解八旗军的实力,但他同时也想到了京师南面的那些人。
“平西王是担心畿南和山东一线的李闯余孽是吗?”范文程也是看得透彻。
“正有此意。”吴三桂回道。
“这个皇父摄政王早已经想到了,同英亲王一起,豫亲王将亲率两万大兵南下,挥师江南。其实山东河南局势是不需平西王担心的,那里的李闯设下的官吏多是故明旧臣,此刻他们怕是已经脱离李闯,自立门户或者重新归附南京了。以大清的大兵威力,只需传檄下去,像平西王一样联大清以平贼寇的人还不是会尽相呼应。”范文程得意地说道,早在京师平定之后,他就想多尔衮建议派人招抚畿南山东一带。而今从奏疏上看来,这一招的效果十分好。除去一些故明官员重新站在南京立场,奉弘光皇帝为正朔之外,畿南和河南北部,山东一部,均以点头答应归附大清。
“皇父摄政王真是天纵奇才,远虑如此,大清何愁不会据有中原!”吴三桂听完之后,内心大震,这多尔衮眼光分明已不在黄河以北或者是划江而治,而是要进取天下之地。“那我这还算是借虏平寇吗?”
“平西王觉得,我的计划如何?”多尔衮射完了箭,拿起戈什哈送来的绢帕擦着手,又要来一杯水,边喝边问。
“皇父摄政王计划天衣无缝,臣佩服!”吴三桂由衷的赞叹。
“哈哈哈,平西王现在觉得,我大清与大明何如?”多尔衮抛了个问题给吴三桂。
“这个……以臣之见,大清胜上十分!”吴三桂犹豫之后,果断回答。
“哈哈哈,既然平西王对我大清有如此之信心,那就有劳平西王随英亲王去一趟陕西,待取了李自成的人头,朝廷自有更大的奖赏!”多尔衮对这个回答也挺满意,和颜悦色的说道。
“喳!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父摄政王所托!”吴三桂呼喊一声,施了一个满清式的跪拜礼。
“哈哈哈……”多尔衮笑的更大声了。
……
史可法头疼朝中的事情,和江北的乱局。多尔衮得意自己已经收取了黄河以北的疆土,阿济格领兵西进,多铎统军南下,怎么看大清的气数都是正兴旺的时候。
但历史总会不一样。
山东,青州。
最近,山东巡抚方大猷感到自己有点束手无策。
“今则无百姓、无官、无兵,而总因无饷。虽奉令旨准免三分之一,部臣王鳌永复推广德意请免新、练二饷。臣又除去荒地,止就成熟者姑征一分。然究竟民无以应也。久已抛弃农业,渐有从贼巢中观望来归,而一旦闻有开征之示,掉臂而返,有以相率从贼为得计者。此开征两字求之一百四州县中不过十数处耳。”这是他早前呈给朝廷的奏疏中所说的情况。
虽然多尔衮并没有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能够搞定北方,他只是低估了当地人的反抗力量。这导致大清在山东的统治并不稳定,反抗的事情时有发生。
山东百姓留恋李闯大顺的免征赋税一事,以永昌年号为旗帜奋起抗清,当地明朝官绅也倾向于回归南京朝廷。
他方大猷这个大清的山东巡抚,手里兵丁不多,粮饷不足,只能固守着济南府一处。对于他地,则鞭长莫及。
“唉,早知道就应该请求皇父摄政王早日派旗兵过来,这样我也不会落得如此困境了!”方大猷看着手里的急信,这是王鳌永送来的求援信。
(本章完)
第63章 乱局()
史可法是比较关注江北形势的,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左良玉、刘泽清,这些人虽然是支持福王的一系,但他们手握兵权,掌控的地区也多是拱卫南京的险要之处。
他这个督师名义上总督江北四镇兵马,事实上也就是黄得功会比较听命于他。最不听话的,当属现在湖广驻扎的左良玉部。每次这些人之间一闹别扭,他这个督师就要出去救火,活脱脱灭火器般的存在。
其实守在扬州一线,也不是他想干的事情。
很多幕僚都劝他,早日发兵江北,尽复河南山东直隶之地。他何曾不想,无奈擎肘的事情太多,脱身不得。近的说马士英在南京胡作非为,一旦他走了还不知会闹出些什么幺蛾子。远的说,河南那边有兴平伯高杰的队伍,自己去了也未必能指挥的动。还有就是,如果他走了,那京师的防务可不就落入了马士英控制的人手里?以马士英的为人,很有可能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于情于理,他都走不开。
虽然走不开,史可法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去探查直隶一带的的消息。
前几日,他才催促朝廷派了以左懋第为使臣,带着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向大清通好,用以感谢他们杀退了叛匪李自成,并打算结两国为“叔侄”之好。他的想法和平西伯一样“借虏平寇”,李自成攻破京师,让大明天下失去一半,这是奇耻大辱。而大清则充当了一个打手的角色,帮助大明除去李自成,届时等他们两败俱伤,再尽出江南兵马北上,说不定还可以重复太祖皇帝立国的光辉时刻。
这也可以向幕僚们解释他为什么不现在出兵:山东河南直隶地区现在局势复杂,官军匪军交杂在一起,还有大清的兵马也掺和其中,如果现在过去,等于是蹚了一趟浑水。说不定没找到狐狸还惹得一身骚,何必!
“我多多关注,找好时机,再行出兵,才是上上之策!”史可法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
青州之变的消息不仅仅是史可法得到,也迅速传到了北京和江南,在这个地区的高杰和黄得功都嗅到了一丝立功的气息。
经探查,各方都知道了是谁搞出了这么一个事件。
大清的山东巡抚方大猷更是几乎要喷出一口老血出来:接到王鳌永的求援信没几天,自己还正犹豫着要不要将手下的六百多号人派一般过去支援一下,紧接着有传来了王鳌永被处死的消息!
“我可真是背运!”方大猷想着:“要赶快向京师求援,再晚点,说不定下一个死的就是我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磨墨,不多时,一封加急奏疏便写好了:“请发真满洲官兵一万,星夜南驰”。
找了亲兵,骑着快马,送去京师。
看着骑士离去的背影,他才松了一口气。
。。。。。。
对于钦差招抚山东、河南加户、工二部侍郎的王鳌永而言,他算是倒霉到家了。
招抚工作做得好好的,朝廷也很器重自己,现在的官职比在大明做臣子时高了不知多少。山东巡抚方大猷也要给自己几分面子,更不要提现在正巴不得和自己联络的大明官员。“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这种状态描述他可谓恰当至极。
然而乐极生悲。
任谁能想到那赵应元和杨王休率领队伍并不是单纯的入城拜会或者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投降自己,而是要来取自己的性命呢?
“完了,完了!”躲在城内房员外家中的王鳌永心里哀叹。
他听到了鼎沸的人声,和搜捕人员的呼喊:拿获部堂者赏金五十两,拿获部堂下官一员者赏银十两。
部堂是谁?不就是自己!自己才值五十两黄金!
街头上到处是提着刀枪的士卒,他们在挨家挨户的搜查。
指挥这次作战的赵应元原是驻守河南的大顺军将领,闯王在山海关兵败,这里的局势顿时乱作一团。幸好他这人比较机敏,又有实力,才得以从乱兵中杀出血路。
但他这次攻打青州的行为,并不是为了重建大顺政权。从闯王杀了李岩,又没有能力再次聚拢流散的弟兄们来看,大顺已经不可靠了。自己身边的人,被杀的被杀,逃走的逃走,目前都聚集在怀庆一带,那里有袁宗第坐镇。不过赵应元觉得自己可以干点别的,毕竟且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