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流贼-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0章 守城() 
朱启明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漏可不是那么好捡的。

    对此,李定国做过很好的分析:

    走水路太显眼,毕竟数百条船在那儿放着,别人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水路眼下都有军队占据:襄阳是鞑子,武昌是李自成,九江是左良玉。随随便便都是好几万大军,己方只有两万多人,其中仅有六千多骑兵,剩余的都是有骡马驮着辎重的半机动步兵,外加那两三千的精壮的降卒。

    如果说杨展死于急功近利,曾英死于没有防备的话。那阿济格、李自成、左良玉可不是蠢货,他们一是挟常胜之威,二是人多势众,三是离己方较远。一句话,全都不好搞!

    朱启明深以为意,这些确实是事实。

    李定国建议,舟师承载全部伤员,率大部船只返回。只留最好的水手,最有战力的大船,多携火炮弹药,作为前进的支援。这样也方便夜里偷渡,缩小目标,不容易被发现。

    全军走陆路前进,取道县界,避开敌人主力。沿途继续搜集骡马,争取人人有马骑,提高机动性。

    目前前进的方向应是荆州一带,经湖广中南部,绕去九江。

    他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也有两个人不满意:王复臣和王自羽,水师是他们负责的,自然也想去争争功劳。

    朱启明只能告诉两人,蜀都的巨舰将要造成,让他们的人回去接收,再多多训练些熟练水手和战兵出来,这也是件大功劳。

    如此如此,二人方才怏怏地答应了。

    新军的前进方式已定,诸将领各自回去准备。

    这是一次冒险,虽不能收拾万全,也当做到尽量不失。

    ……

    九江。四月初三日。

    自从袁继咸同左良玉谈过之后,他就发现今天早晨饭点不久,左良玉的船队就开始启锚移舟了。

    这是似乎要和平进入九江说事情的节奏。

    但他考虑到左良玉进入城中将有许多不便,说不定冒出点大事出来,便赶紧迎到江边,就地在船上与左良玉相见,部下的各将领也都不带护卫一同前往。

    左良玉对九江还是有所图的。

    等袁继咸和将领们都到船上参谒以后,他从袖中取出来由黄澍之前给他看过的太子密谕,说道:“太子蒙难,诸位有义务随本侯前去南京!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同焚香盟誓,驱逐奸佞,还朝政清明!”

    九江城里的诸将不觉一怔:怎么突然来了这一出?

    他们不知怎么办,全都齐唰唰的望向总督袁继咸。

    袁继咸也懵了,昨天不是说的好好的?一会儿之后,他神色严峻地望着左良玉大声说道:“太子密谕从何而来?虽说先帝旧德不可忘,但今上新恩也不可负!这究竟是哪里来的密令?!”

    左良玉闻言脸色一变,这不是在变相说自己反对皇帝么?遂恼怒地说:“陷害太子的是奸臣马、阮之辈,所以本侯才要清除君侧奸臣,这和当今圣上无关,袁大人这话说的可相当不对!”

    袁继威心想,你自己怎么想的你自己知道。

    他望着左良玉手下的一群将领说道:“师以义动,大家应当爱惜百姓才是。”

    左良玉一看袁继咸似乎要展开口遁,便说道:“我辈做大事,行不得小惠。”

    袁继咸不依不饶:“继咸负罪深重,蒙先帝赦以不死,仍付以封疆重任,待罪浔阳。九江一城百姓生死,系于侯爷,我不能不为百姓请命。”

    左良玉听了之后,沉思良久,脸色很是严峻,叫人望而生畏。

    趁着左良玉沉思无言的机会,袁继咸向诸将领讲明了国家目前面临的危亡情势。

    他说,满洲鞑子正在南下,侯爷此时前去兵谏,南京势必不得已要抽调防北的兵力去防。而一旦满兵临长江,则大事去矣,你我必成千古罪人。兵谏不是正道,应改“檄”而为“疏”,以存君臣之体,听候圣旨处分……

    左良玉想了一阵,改用缓和的口气说道:“前日我同制台大人约定,决不破城。至于‘清君侧’之事,也可以将‘檄’改为‘疏’,暂时驻军候旨。”

    听到这句话,袁继咸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虽然左良玉答应他不破九江城,不骚扰百姓,但是他深知左良玉部下自来就是军纪很坏,而目前左良玉又受小人包围,身边无一个是敢说直话的正人君子,别看他名为统帅,实际上已驾驭不了他的乱糟糟的十几万大军。所以袁继咸决定还是守城。

    其实不仅袁继咸不太放心左良玉那些部下,就连朝廷那边也开始了清除有关人员的动作。

    南京。金銮殿。

    朱由崧威严地坐在皇位上,目光炯炯的看着诸臣。

    他心里想着,这些人平日里批评这批评那,说自己昏庸无道,爱好女色,不理朝政。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自己有多厉害,这次倒是不敢发声了!

    这样也好,趁机杀杀他们的锐气!

    朱由崧眼睛转了转,说道:“大学士马士英何在?”

    马士英自然知道皇帝要干什么,这是早已经就商议好的。他走出班列,向皇帝深施一礼,说道:“臣在!”

    “你如何看待宁南侯此时选择东进?”朱由崧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宁南侯居心不测,名为清君侧救太子,实为乱天下之社稷!如此行径,着实可恶。朝廷应速派大军前去征讨!”马士英毫不犹豫地回答。

    “臣附议!”阮大铖出班发声:“什么清君侧,一派胡言!这都是复社那些文人挑唆的,臣以为,应当速速查明朝中城中藏着的左良玉的奸细和同党,告诉天下人,万岁也不是人人可欺的!”

    朱由崧赞许地看了阮大铖一眼,对着群臣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地下站着的王铎等人都不敢出声了,性命攸关,同志算什么!

    “那就这样办吧!”朱由崧终于狠狠地出了一口气,下令道:“逆臣周鏕周钟兄弟,有通左良玉嫌疑,着即刻枭首示众。左光先等,具有不法事,混淆视听,命有司按律法办,不得推诿拖延!此事由马士英监看,阮大铖从旁协助!”

    “臣领旨,陛下英明!”阮马二人高呼道。

    而群臣班列中依附于二人者,也随身呼喊着。

    朱由崧既出了口气,又吩咐道:“命史可法、黄得功移部采石,刘良佐拱卫南京外围,其他兵马加紧操练,防备左良玉来袭!”

    这也算是对左良玉的反击吧!

    更新不能定时了,真是抱歉!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书友们!谢谢了!

    (本章完)

第131章 身死() 
“调江北之兵,以防左良玉!”

    朱由崧一说出这个命令,原本沉寂的大殿立刻熙熙攘攘如同菜市街起来。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啊!”王铎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看透了利弊:“宁南侯只不过是因一时激动而已,况且九江由袁继咸镇守,他们本是故人,袁继咸又时常帮助左良玉,理应可以劝说一番。北面乃直面满洲之地,贸然撤军西防,怕是会引起不必要动乱,还请皇上三思啊!”

    “王大人此言差矣!”马士英深知左良玉就是要自己下台,才好把持朝政,如果这时候妥协,势必万劫不复,因此他的态度十分强硬:“皇上,值此危急之时,臣宁可君臣皆死于满清,也绝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望皇上定夺!”

    “但淮扬的确时势最急,应立即防御才是。”一个东林一派的官员低声说道。

    “皇上,臣建议有再议守淮者斩!为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马士英听到了这个反对声音,他对着朱由崧请命道。

    “那就按照马爱卿的意思去做吧!”朱由崧有些累了,他也不太喜欢搞这些得罪人的事情,索性,都放手给马士英他们吧!

    “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士英跪下呼喊道。

    事已至此,其他人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王铎走出殿外,长叹一声,摇了很久的头。

    当天朝议之后,马士英恳请朱由崧下诏让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如若史可法不肯,立刻下书“切责”,总之,一切以防左为要务!

    朱由崧此时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可是心心念念想要证明自己,他觉得,是时候给这个人一个机会了。

    这个人,就是西王……张献忠,如今的朱启明。

    ……

    九江。

    “宁南侯欲行兵谏,借‘清君侧’之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