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病症易发区,所以吴静在整合完医院之后,便着手在偏远地区建设一些小型门诊或医院,这是一项庞大的计划,吴静计划用三年时间在鲁西地区的几地市中先建设几个大医院,用五年时间,涉及到县一级。至于半岛地区,发展水平已高于西部,短时间内维持原状即可。
对于这个计划,凭吴静一人是不可能完成,所以,现在么董文青和张云生已从一线医生,提为行政人员。协助吴静建立这个医疗体系。对于这个计划,董文青出力最大。因为要建新医院,就需要大量合格的医生,董文青负责招收医生,他利用她在欧洲留学认识的关系,邀请大量的同学极校友前来。由于王文静一行在欧洲引起很大的轰动,董文青这一邀请,几乎没人拒绝。而吴静则在几大高校设立医学院,由张云生负责安排医生前去授课并管理医院建设任务。
郑源三人来时,这三位正在为人员按排争的面红耳赤,其实就是董文青和张云生在争,吴静只好帮着劝解。其实他们俩人争的是这个时代五位有名的中医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杨绍棠这五人。这时候,五人除杨绍棠和孔伯华在这儿外,其他三人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四川,还有一个在浙江。
正在两人争的不可开交的,郑源推门而入,原本争吵的两人立刻安静下来。三人一看郑源到来立刻起身相迎。郑源一进屋,方刘二人也随着进去。三人一看另外两人,并不认识,都看向郑源。郑源为双方做了一下介绍。董文青并不认识这二位,只是出于礼貌打了声招呼。
而吴静和张云生却已是瞠目结舌。吴静虽然表面依然冰冷的似乎不近人情,可内心已激情澎湃。张云生的眼前早已是一闪一闪亮晶晶了。两人都怀着无地激动的心情与方志敏两人握手问好,吴静的手都在发抖。张云生直接握住两人不放手。郑源说道:“行了,别激动了,以后都会在一起工作,有的是时间崇拜,今天我来主要是带两位同去了解一下你们的工作,你们制定的医疗体系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没有?”
吴静闻言说道:“现在计划正在有序的推进之中,各市医院已开始动功,医护人员在正在招聘之中,现在…”吴静开好滔滔不绝讲述他的计划,方刘二人认真的听着,不时的问上一两个问题。随后又在吴静的带领下,参观了济南的两家医院,吴静又讲述医院对百姓的医治状况,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过去了。
午饭过后,郑源又带领二人去了济南长这车站,这个车站也在建设之中,而且所有地市的车站也在建设之中,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有序的进行建设。郑源将山东按后世的行政划分,每个城市都建一个车站。对于长途客运这一块,郑源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两年内不可能实行,可工业部门已经从德国引进了发动机生产线,油田也已出油,炼油厂也已建设完成。制造客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只要钢铁产量达到供应,一年之内便可以制造出客车。
而这段时间正好抓紧时间修建基础设施。在参观完车站之后,郑源又带两人去了发电厂,现在在济南的发电厂是一座小型发电厂,而且还是热电厂,以火力发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浪费极大,在郑源提议下,正在进行扩建,将来会形成供电,供热,供煤气的三供企业。郑源说道:“这电厂未来可用于城市百姓提供照明,冬天取暖,平时做饭之用。”
方刘二人一时之间听不明白,郑源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解释,二人听完之后感叹道:“后世已发展到如此水平,真是让我们望尘莫及,拍马也赶不上啊!”刘畴田又问郑源:“这些如此先进,恐怕没有很高的知识是办不到的,你们对教育有如何进行的呢?”郑源说道:“我们现阶段先实行六年小卡义务教育,并办理一些扫盲班。对八发至十三岁的孩子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不管什么人家的孩子,统一上学,不在鼓励私塾教育,由我们制定一套新的教育体制。走,我带你们去学校看看。”
“好。”两人痛快的答应。很快三人来到市内的一处小学,这座小学是利用一个废弃的工厂改建的。现在华北政府对辖区内的所有小学施行素质教育,主要让这些适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学课分为语文,数学,体台为主。初中以国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为主。其余如音乐之类的副课,是高中以后的事。
三人到学校之时,正赶上最后一堂课,这所学校设六个年级,六个班,学生不到一百五十人,其中大多集中在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不过三十几人。方刘二人听到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心中莫名的激动,方志敏问道:“你们有多少个这样的学校啊?”郑源说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要到教育局去查一查。”
“教育局?这是专管教育的吗?他们都做什么?”郑源说道:“他们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门,具体工作分类很多,我也不是太清楚,要不咱去看看?”二人同时说道:“走。去看看,你给我们的惊喜太多了。”郑源没有办法,只好再次带领二人前去教育局,可是三人到达时,教育局已经下班了,三人只好失望而归。郑源看到二人失望的表情,决定带他们去一趟教育局局长家里。
二七章 教育()
山东省现在的教育厅厅长是陶行知,陶行知不用说是被李天文拐来的,当时在选教育厅长时,李天文有很多人选,其中很多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如陈寅恪、梁漱溟、晏阳初、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胡适、蔡元培等多达三十几人。这些人那一个都是神级存在。大都在各地大学任教,其中几人在北大清华,无暇抽身,只有陶行知闲赋在家,在蔡元培的推荐下,李天文带上蔡元培的亲笔信,赴上海将其请来。
这个时期的陶行知刚到44岁,正在上海打理山海工学团。自从一九三二年,创建了山海工学团后,陶行知便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从此与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在一九三四年,他又在生活教育刑物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一心奔波救国救难之中。
当李天文拿着蔡元培的介绍信和教育规划书找到他时,陶老先生看完后激动的说道:“贵政府主张一切从娃娃抓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看来贵政府确实真心为国,如贵政府真能说道做到,我陶某愿将其一生供于教育事业,愿接受贵政府的邀请。”
李天文再三承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陶行知满意的点点头,当天就收拾行李带着家春跟着李天文返回济南。当郑源三人赶到陶行知的住宅时,还好赶上饭点,郑源顺路买了一只饭菜。陶行知一家正在看中,真夫人和保姆正在准备晚饭。郑源前去敲门。陶行知闻声出来开们一看:“哎呀,郑省长,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快请进。”
郑源连忙拱手道:“陶厅长,此时前讨扰不知方便否?”“方便,方便,郑省长光临寒舍,那有不方便之说,这二位?”“噢!我来介绍一下,这二位方志敏同志和刘畴田同志。”郑源指着方刘二人说道。“噢!莫非是中共红军的方志敏和刘畴田?”陶行知惊讶道。
陶行知这一番话,把方志敏和刘畴田也惊了一下。方志敏问道:“莫非陶先生听过我俩?”“当初在上海,时常从中央日报上见到二位的新闻,今日一见便与郑省长他们一联系,稍加猜测一番,没想到猜中了,来,三位里边请。”三人随陶行知进入客厅,几人落坐。
郑源也不客气,率先说话:“陶厅长,今日前来,不巧赶上饭点,不知陶先生可曾用饭?我们仨人可是准备曾饭来啦。”陶行知呵呵笑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夫人正在准备晚饭,你们再晚来一步,恐怕要饿肚子了,我去说一声,多加三个人的饭。”陶行知一直对李天文三人十分尊重和喜受,只因三人对中国教育的热情,对三人显的格外亲切。
郑源本就来蹭饭,见陶行知特意为自己三人加饭,便说道:“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