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资源大亨-第3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的话在过来的路上她就已经问过了,所以根本就不用再问方明远他们。

    他们在那里嘀嘀咕咕的,方明远和苏爱民站在河岸边,看着停靠在岸边的那两艘并不大的渔船,看起来已经有不短的年头了,船身上很多地方都掉了漆,船舱的外表也是破破烂烂的。再看看张本根和站在一旁的那两个孩子,虽然说还不至于衣衫褴褛,但是也看得出来,衣衫也是有年头了。再看看船上的东西,都是堪称破烂级的东西,很显然,这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很低。

    “苏二伯,看来这是一家相当有典型性的连家船民。唉……”方明远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华夏如今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是很显而易见了。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人们的收入水平差距之大,已经完全逼近基尼系数在全球的极限。而与华夏类似的国家全球虽然也有那么十几个,但是全部都是贫穷和动荡的国家,欧美发达国家无一在其中。

    如果说是在中西部省份,那些老区里,眼前的这一切并不会令方明远多么意外,但是这里是峄城,是淮阳省,是长江边,是华夏的鱼米之乡啊,也是华夏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可是就在这里,也一样有一群人过着没房没地没保障的艰苦生活。看看他们的生活,再看看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城市,仿佛是在两个世界一样。而只要想一想,在峄城市里,像张本根这样的人至少还有上万人,方明远就想问问那些官员们,他们就不怕这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吗?

    “是啊,真是苦啊,在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有着这样的事情。”苏爱民也不禁叹了口气。国家经济发展,但是国民的收入却没有普遍性地跟上,执政者,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禁渔十年,固然是保护长江的鱼类,也是一次让这些渔民们转职的机会。长江已经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渔民了。”方明远道。如果说苏爱民给他的没有假的话,仅仅一个淮阳省就有着近十三万人的渔民,而淮阳省内的长江段只有四百来公里,就是去算长江上游并不适合打渔的地区,也可以想象得到,渔民的数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目,就算其中一部分老孺妇幼并不直接负责“生产”,这个数目对于长江来说,也是压力太大了。

    “部里也是这个意思,希望能够让大部分的渔民能够借着这个机会转职,从事其他的职业。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这个事情,做起来很难很难!”苏爱民苦笑道。沿海的很多省份都在做渔民转职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人普遍性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除了打渔之外又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年青人还好一点,年纪大一些的人,由于长年打渔,已经不适应再去打工和务农,所以成效并不怎么好。

    “是啊,我想得到。”方明远前世里也从舆论中了解了一些,在苏爱民提出长江禁渔一事后,他也察看了国内的一些资料,所以对这其中的困难也是心中有数的。

    但是,如果想要挽救华人的母亲河,想要挽救长江中的这些珍贵鱼类,他们也就只能偏向虎山行了!(。。)u

    1

第二百六十八章 残酷的现实() 
有了钱佳的保证,又拿了那二百元钱,张本根自然就不会拒绝方明远他们的登船参观了——家的船,再聊会天就能够拿到二百元钱,这样的美事,简直就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全文……○如果说可能,他希望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发生。那样的话,母亲的医疗费用,还有孩子的上学问题,就都不用再担心了。

    “边是谈好了,我们过去。”苏爱民注意到了钱佳他们那边的谈话是告一段落。

    明远他们走了过来,钱佳连忙迎上前道:“苏先生,方先生,您可以上船参观了。不过,他说旁边的那一艘船,是他母亲居住,老人这些天身体不大好,天气又不好,所以能不能就艘船?”

    “哦,没有关系,我们就不打扰老人了。”苏爱民摆了摆手道,“你做得不错!”他只是要借张本根一家实地地了解连家船民的生存状况,又不是抄家。

    方明远苏爱民还有郭晴儿上了船,张本根把自己的媳‘妇’叫了出来她陪同着,破家值万贯,虽然说他不认为这些人会拿他家什么东西,但是还是有个人比较地放心。

    船并不大,从头到尾也就是六米左右,最宽处三米左右,就在这不大的地方里,是张本根一家人生活的地方。船里没有什么电器,唯一称得上电器的恐怕只有收音机和手电了。不过,来张本根一家人还是比较爱干净的,虽然说家里的东西都是破破烂烂的,有些甚至于堪称古董,但是都比较干净,也没有什么怪味道。但是常年在水上,东西难免都带着‘潮’气。

    “你们方便就是在船上吗?”郭晴儿好奇地问李‘玉’梅道,船尾那边全无遮拦的。她无法想象人蹲在那里会是什么样?

    “一般可以的话,都会上岸的,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站在她身旁的李‘玉’梅拘谨地道,“而且我们的船太小,有些家的船大,就会在后面‘弄’一个。”站在郭晴儿的身边,李‘玉’梅简直都不知道手要往哪里放了,简直就像电视里的大明星一样。

    “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你们晚上天黑了做什么?”郭晴儿左右,这里放眼望去,稍近点的村镇都得走相当长的时间。

    “当然是睡觉了,实在睡不着的时候,我们就坐着船头数桥上过的车辆。”李‘玉’梅指了指远处的公路桥道。虽然说也可以听收音机,但是买电池那也是要‘花’钱的。郭晴儿怔了一下,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是好,对于已经对夜生活习以为常的人们来说,简直无法想像只要天‘色’一黑就要睡觉。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出外玩乐的生活是什么样了。

    “那是你们的孩子?几岁了?上学了吗?”郭晴儿的目光落到了站在船头好奇地们的张虎兄妹,随口问道。

    “嗯,一个十岁一个七岁。没有上学。”李‘玉’梅垂首道。

    “为什么还不上学?”郭晴儿诧异地道,“是因为没有钱吗?你们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支撑不起了?”

    “晴儿!”方明远回头叫道,微微地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再问这类戳人心窝子的问题。虽然说国内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在地方上实行的时候,还是有着很多折扣——并不是地方政fu都有潼宜的魄力和财力来义务教育。定点入学,就近入学。择校费等多种多样的要求,将那些没有后台没有财力没有足够聪明的孩子拒之‘门’外。像连家船民这类渔民,船无定所,孩子有时也会随着他们流动,上学也确实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哪一所学校也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在学期里频繁地增减。

    郭晴儿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对方明远做了个鬼脸。方明远笑了笑,又扭回头来道:“张大哥,你们如今一年打渔的收成怎么样?听说与前些年相比起来,收获越来越少了?”

    “是,与前些年相比起来,没法子比了reads;。”张本根叹了口气道,“我们每天早上一早出船一直到下午才回来,但是打到鱼是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就拿长江的刀鱼来说吧,您知道刀鱼吧?”

    “知道,长江四鲜之一,生活在长江入海口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以‘肉’质鲜嫩闻名。”苏爱民笑道,“不过这些年来,长江刀鱼的产量明显下降。”

    张本根“啪”地一拍巴掌道:“您说得再正确不过了。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在长江上打渔,到现在也有三十年了吧,八十年代刀鱼鱼汛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每天能够打到六七十斤,最大的刀鱼足有一斤重。而到了九十年代,我们就只能打到二十斤左右了,到了今年,整个刀鱼鱼汛期间,我家总共就打到了八斤九两刀鱼,最大的也就是三两多。去掉成本,再去掉办刀鱼特许捕捞证的费用,我家就挣了不到五百元钱。”

    苏爱民侧头对方明远道:“根据部里的资料,七十年代的时候,长江每年刀鱼的产量都能够在三千五百吨到四千吨之间,而到了八八年的时候,产量就下降到了三百吨,而到了去年,产量已经不足百吨。”

    “如果说不改变的话,也许十几年之后,就没有了长江刀鱼。”方明远道。

    “准确的说,应当是没有了野生的长江刀鱼,我听说有研究所正在研究如何人工养殖长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