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的表现居然会是如此的惊艳!对于香港锦湖电影集团公司和“方”的信心,使得那些喜爱恐怖片的人们走入了电影院,而出色的情节和良好的口碑,又使得更多的人因为好奇而走进了影院,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据说,几大电影院线甚至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扩大上映《死神来了》的电影院数。
《死神来了》在北美市场上的火爆,使得世界其他各国对于它的引进,也加快了步伐,尤其是在日本、韩国这些东亚国家,民众们对《死神来了》的上映充满了期待。
方明远很怀疑,这一次的《死神来了》全球票房会不会突破两亿美元,如果说要真的是那样的话,那么两千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两亿美元的票房,也堪称是一个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传奇了。尤其是现在,好莱坞流行大投资大制作的今天,《死神来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是难得可贵!
“八千万美元?”时文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它上映多久了?你们投资多少?”
“上映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总成本在两千万美元上下吧。具体的数字我也没记。”方明远道。
时文生不禁瞠目结舌,总成本才两千万美元,票房就已经有八千万美元了,这才半个月时间,这才仅仅是北美电影市场,那么它的全球票房又会有多少?这一部电影,香港锦湖电影集团获利极其丰厚啊!想想香港锦湖电影集团一年的业务额,再想想晋宁市的财政状况,时文生无语。
世界进入了十一月之后,也并不平静,美国社会更是如此。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仍然是在跌跌不休,让投资人们看不到触底的迹象。副总统戈尔和布什之间的选战,更是进行地如火如荼,两人的民意支持率死死地咬住,可以说不到最后一刻,仍然无法判断,到底会是谁获得新一任美国总统。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在美国动用储备原油之后,出现了明显下跌,但是很快就又企稳,虽然不再冲高,但是却仍然是在缓缓地上升过程中。
中东地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一对老冤家仍然在斗个不休,萨达姆政权仍然稳稳地控制着伊拉克,没有多少人关注到,在科威特的菲鲁祖尔油田的股东中悄然无声地多了一个黑发黑眼的华夏人名。而且,他的占股,达到了百分之十五!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科威特的北部油田里,多了十几支来自华夏的勘探队伍。而在迪拜,由来自华夏建设集团的建筑队伍,已经都干了大半年了。
而华夏的IT业,也不那么平静,位于津城青西经济开发区里原本由摩托罗拉公司独资经营的青西芯片厂正式开工建设,但是股东却已经变成了摩托罗拉公司和方家名下的德光电子集团公司。两家公司各拥有青西芯片厂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德光电子集团公司,再一次地成为了华夏IT业里众人瞩目的焦点所在,而就在四个月前,德光电子集团和三星集团宣布共同出资在潼宜兴建两座晶圆厂。青西芯片厂的股份无疑使得德光电子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地壮大起来,从制造晶圆到制造芯片,再到最终的电子产品,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令它的诸多同行们,为之羡慕不已。
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德光电子集团还在与摩托罗拉公司商榷着在潼宜再建设一座至少是采用0.18微米技术的八英寸芯片生产线。而且与此同时,方家还在于摩托罗拉公司商榷着收购他们的半导体业务部门。
经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狂跌之后,摩托罗拉公司在美国和全球的业务再受重创,而其中半导体业务,更是因为全球半导体业的不景气,而再一次地成为了摩托罗拉公司拖后腿的重灾区。两千年的前三个季度里,亏损额就高达三亿九千余万美元,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摩托罗拉公司董事会,已经实在是无法忍耐半导体业务部门的这种表现,这一次即便是董事长锆尔文仍然一再地反对,却已经无法阻止董事们将半导体业务部门和公司分割开来的决心。
而这个时候,从东方伸来的橄榄枝,无疑令这些急于将半导体业务部门出售的董事们无比的重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 韦尔夫家族来人()
而此时的方明远,却在汉城江南区的别墅中,接待着远道而来的翡翠鸟电影集团公司董事米洛特。弗里德里希。韦尔夫。
方明远是前来韩国视察三星集团的,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虽然说会长一职一直都是由李涧熙担任,但是三星集团的实际掌控人,却是方明远,只不过是对于李涧熙的经营策略,方明远放手任其施行而已。
进入两千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明显复苏,三星集团的业绩也有了很明显的回升,而因为有了方家巨额的资金注入,三星集团原本就是韩国诸多财团中经济状况最好的,没有之一。充沛的财力,使得三星集团能够继续在国内进行扩张,几年时间里,已经收购了大小公司足有数十家。其中包括了原来的起亚汽车,使得三星集团名下,重新又有了汽车公司。李涧熙在与方明远于迪拜见面后,回国后又大肆收购国内的炼油厂,如今三星集团名下的炼油产业已经占据了韩国炼油业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强!这使得三星集团在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相比起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过,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狂跌,也影响到了三星集团今年的业绩,好在三星集团已经全面展开与方家在华夏的合作,蓬勃发展的华夏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欧美市场的损失,使得三星集团公司今年的业绩在韩国诸多财团中,仍然是稳稳地居于领先地位。
三星集团作为方家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之一,与Sogo0株式会社集团相比起来,其未来的前景也更受方明远的重视。而且方明远这一次前来,也是为了对三星集团内华夏籍员工进行提拔和奖励一事而来的。
方家入主三星集团公司之后,也正如方明远一开始所承诺的,对于三星集团公司的正常经营,很少插手,三星集团的各部门中,除了财务部门的关键性职位,基本上是由方家所派遣的人员所掌控之外,其他部门,并没有做什么大的调整,基本上沿用了李涧熙的老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方家没有派人进入三星集团。
实际上,如果说不是考虑到韩国政府会对此有所抗议,方明远甚至想每年派个千八百人来三星集团工作个三年时间,这种在世界知名公司任职的经历,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虽然说这是韩国公司,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新人在这里工作三年,可比进入人浮于事、整日里忙于勾心斗角的国企收获更大。
从方家与李涧熙达成协议的当年,就有一百名来自华夏的员工加入到了三星集团和它的子公司去,这些人的薪水将全部由方家支付,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三年时间里,尽可能地进行学习。三年之后,这些人就会被调回华夏,充实到方家的各个产业中去。之所以只有一百人,一来是考虑到免得韩国政府认为影响到他们国人的就业,二来也是因为符合标准的人选太少!
国内商业人才中会说英语的人相对不少,会说俄语和日语的人数量也还可以,但是会说韩语的,除了少数小语种的学生,那就只有朝鲜族人了。而真正想要在三星集团里学出点名堂来,仅仅会英语无疑是不够的,所以这一百人都让方家东拼西凑,颇费了一番功夫。不过,大半年之后的第二、第三批二百人情况就好多了,在国内进行了三个月的韩语突击学习,虽然说高深一点的跨专业名词就足以让他们听得晕头转向,但是至少日常会话和本专业内的专用术语已经是勉强过关了,比起第一批人,来韩国后更容易适应这里的生活。
方明远这一次前来,则是带来的第四批的四百人。而在年底年初的时候,当年的第一批派遣人员就将回国,这些人已经绝大部分都做到了三星集团公司的中层管理职位,对于他们的能力,三星集团人事部门大多给予了优秀的评价。他们的回国,无疑将大大缓解方家名下企业管理人才始终吃紧的局面。
对于方家的这些人到来,三星集团管理层当然是欢迎了,好几百人,充实到了三星集团内的各个岗位上,而且这些人都勤奋好学、任劳任怨,很快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而三星集团却不用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