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主张派黄河沿线大军南下抵挡吴军的大臣的理由。

    “北线大军必须留下来防备晋军,即便李存勖调动部分兵力去攻打张文礼,但剩下的军力依旧很强,我军必须留下来防备。若是调动北线大军南下,到时候晋军趁虚而入,岂不是大事休矣!”

    这是反对派北线大军南下的大臣所持的理由。

    此外,有一些大臣主张割让部分地盘给吴国,双方展开和谈的。

    也有一些人主张派人与晋王李存勖和谈,以集中兵力南下先对付吴军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主张直接放弃中原,将黄河沿线大军直接撤回洛阳,让晋军南下与吴军交战,梁军则坐收渔利的。

    各种观点纷乱嘈杂,让朱友贞听得心乱神迷,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在现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已经回到洛阳的张汉杰,他的意见和另一个心腹赵岩的意见同样有所不同,而李振和敬翔等人的主张同样存在分歧。

    整个朝堂完全乱套了,这也是为什么吴军北伐的消息已经传来两三天时间了,但朝堂上依旧拿不出一个决策的原因。

    望着众臣的纷乱,朱友贞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若是先帝尚在,或许他根本不会有这么多的犹豫,直接就带着大军南下亲征了吧!”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若是朱温尚在,或许梁国根本就不会落到现在的局面。

    他伸手抚住额头,轻轻的揉动起来。

    不远处,崇政院使李振见此情形连忙大声道:“各位肃静,天子面前,如此吵闹像什么样子?”

    众臣这才停下吵闹,看向上方的朱友贞。

    “陛下,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吴国北伐,这乃是关系到我朝国运的大事,岂能让那些不知所谓之臣胡言乱语,扰乱朝纲?臣以为如今陛下独断专心,无需询问太多意见。”李振大声说道。

    “不错,陛下,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您就应该乾坤独断,无需过问众臣之见!若是再这么吵闹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宋州那边就失陷了。”一旁赵岩等人也连忙附和道。

    朱友贞闻言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时候的确不是争论的时候,而且各方人的意见杂乱,给出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充分,他是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就算赵岩、张汉杰等人是他的心腹,但此时他也不敢过多相信二人。

    不过李振二人的话还是让他听到心眼里面了,现在不是让各方讲理由的时候,各方意见的支持者都已经争论了两三天,有什么理由想必都说出来,再争论下去也没有什么新见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目前要做的是做出决定,而不是听从各方意见。

    但到底该听从哪两三个人的意见,这却是个问题。

    众臣之中,如今的主要观点就是三种,第一种是从北线大军中调集部分兵力,由一员大将领兵南下,尝试解围宋州;若是能够击败吴军,那时候梁军必然士气大振,说不定还能继续南下,收复失地,保住中原。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乃是最多的,包括朱友贞本人也是这个观点。

    毕竟现在梁国虽然势弱,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直接放弃南方,退守洛阳,这让朱友贞心中有些不甘心。

    而且晋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攻打镇州,这也让北线梁军的压力减轻不少,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南下。

    所以众臣之中,包括李振、赵岩都是这种观点。

    而第二种意见,放弃黄河防线,直接退守洛阳,将晋军放进来,让晋军和吴军交战,梁军坐收渔利。

    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以老臣敬翔为代表的少数人,不过因为敬翔在朝中的威望较高,再加上之前梁国就有退守关中、洛阳的计划,所以使得这种观点同样有较强说服力。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友贞的另一位心腹张汉杰,他的意见竟然和敬翔一样,也是主张直接退守洛阳,这就让朱友贞感到十分惊讶了。

    而第三种意见就是割地求和,当然不是向晋国求和,而是向吴国求和。

    毕竟之前吴国和梁国和平相处多年,有着和谈的可能性;而晋国一方却与梁国征战多年,双方积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难。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认为,只要晋国和吴国南北夹击梁国的总体局势没有改变,那么梁国失去中原就是迟早之事。

    若是现在派北线梁军南下抵抗吴军,即便是这一次成功挡住了吴军,下一次吴军北伐时也很难挡住;而若是一旦失败,那么梁军如今剩下的少数精锐军队也将损耗一空,到时候连退守洛阳都难以做到。

    这部分大臣认为,目前梁国的总体策略就是退守洛阳、关中等地,但因为吴军北伐来得太突然,许多准备都没有做好,比如迁移人口,囤积钱粮等等,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提上议程,结果吴军就打过来了。

    所以现在应该和吴国和谈,为做准备争取时间。

    这三种意见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种意见,至于其他意见,朱友贞连想都没想就在心中将其否决了。

    从本心上来说,朱友贞自然最赞同第一种意见,如今梁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或者派人与吴国和谈认输,那样他心中都会感到不甘心。

    但就像敬翔所说的那样,派兵南下与吴军一战的话,很可能会将梁军如今最后的精锐军队也葬送掉,这种风险朱友贞必须得考虑。

    至于和谈的方案,他们给出的理由倒是很充足,就算朱友贞也难以反驳派人和谈的好处。

    但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实现。

    吴国准备这么多年才突然北伐,兴师动众数十万大军,连吴王杨渥都亲自领兵了,如今更是势如破竹,一路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夺取了大片领地,怎么可能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接受和谈的请求?

    即便是梁国提出割地也没用,因为吴国可以自行取得那些地盘,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这根本就不能作为梁国的筹码。

    所以在朱友贞等人看来,所谓求和的举动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反而会极大影响到梁军上下的士气,并且进一步助长吴军的气焰。

    想到这,朱友贞顿时在心中将和谈的想法给掐灭了。

    “是打还是直接退守?”他心中沉吟。

    下方众臣见朱友贞陷入沉思,也都没有开口打扰,一个个肃然而立,或是低头沉思,或是闭目养神,或是静静等待结果。

    他们都知道现在再争论也没用,除非有谁能突然拿出什么决定性的理由来,一举说服其他人,但显然这样的理由是不可能存在的。

    过了许久之后,朱友贞终于做出决定,道:“朕意已决,吴军来势汹汹,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到时候我军必然士气大挫,就算是坚守洛阳也难以做到;此外,如今退守洛阳、关中的计划才刚刚开始,迁移人口、钱粮等都准备都没有做好,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朕决定,从北线抽调四万大军,再加上洛阳禁军一万人,南下救援宋州!”朱友贞大声宣布道。

    “臣等遵旨!”众臣连忙大声应道。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即便朱友贞的决定让不少人都感到不满,但大家还是选择了遵照他的旨意,即便是敬翔等人也没有再出言反驳。

    不过接下来,关于南下的大军统兵将领人选上,众臣又开始了新的争论。

    “臣以为应当由北面招讨副使段凝将军负责统兵南下!”张汉杰一个闪身,首先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人选。

    段凝原本在梁军之中声明不显,能力也不出众,而且并非朱温时代的功勋老将。

    此人一开始仅仅是渑池县主簿,因为擅长逢迎,这才受到朱温的重用;后来更是因为其妹为被朱温纳入宫中,所以成为朱温的心腹,一路提拔,成为怀州刺史。

    不过说到底此人并没有多少才能,在朱温死后这些年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此人一贯擅长逢迎,这几年就靠上了张汉杰,所以张汉杰才会推荐他。

    一旁赵岩闻言也连忙站出来道:“陛下,臣也推荐段凝将军,段将军向来忠于职守,这些年担任北面招讨副使所向有功,若是以其统兵南下,必能取胜!”

    赵岩和张汉杰原本就是同伙,两人虽然偶尔有意见不一的情况,但大体上两人的主张却是相同的;而且段凝除了向张汉杰贿赂外,自然也少不得贿赂赵岩,所以他当然也要出来支持段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