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晚,让这五百牙兵穿控鹤军的军服,在冯延谔的协助下混进宫中。

    夜里三更,韩勍下令动手,随即领兵攻打万春门。

    这五百名亲兵都是左龙虎军中的精锐士兵,又经过战场的历练,都是些骁勇敢战之士。

    而那些控鹤军的将士虽然肩负着保卫皇宫的重任,但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洛阳城中的富贵子弟,养尊处优惯了,又很少经历战场厮杀,所以战力远远比不那些左龙虎军的精锐。

    再加韩勍是突然发动,打了控鹤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万春门就被攻破。

    随即,乱兵突入至寝宫,在宫中侍奉的人当即都被吓跑了。

    躺在病床的朱温吓得坐起大喊说:“到底是谁造反了?是谁?”

    话音刚落,便有人答道:“不是别人,正是孩儿!”

    原来是朱友珪在乱兵的护卫下赶到此地。

    朱温大怒道:“我怀疑你这个逆贼很久了,恨没早点将你杀掉,你这个逆贼忍心杀父吗?”

    说完他又看向左右那些乱兵以及他们的统领韩勍:“你们这些贼子,朕待你们不薄,难道你们想要弑君吗?”

    “韩勍,你追随朕多年,如今位高权重,原本可享一世富贵,如今你难道想要被抄家灭族吗?”

    ……

    不得不说,朱温多年积威深重,被他这么一番喝斥,到朱友珪、韩勍,下到那些普通乱兵,一个个都心惊胆战,犹豫不敢前。

    过了片刻之后,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现在已经造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如今看来他们也已经成功了,朱温已经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不过是一个躺在病床的老家伙罢了!”朱友珪冷笑一声,随即向亲信冯延谔示意。

    冯延谔点了点头,提起手中还在滴血的佩剑就前走去,准备将朱温击杀。

    朱温虽然病重,但在如今危急时刻,竟然撑着病体起来,围着柱子躲避。

    冯延谔手中的佩剑三次击在柱,始终未能将朱温击杀。

    可惜的是,朱温如此逃命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没过多久,他便感到身体疲乏,最终扑倒床,再也起不了身。

    冯廷谔这才走前以剑将其刺中,剑身穿过朱温腹部,拔出来后,连带着肠胃都流出来了,引得在场众人一阵反胃。

    此时朱温尚未断气,在惨嚎声中挣扎了许久,这才最终毙命。

    可怜一代枭雄,威震天下三十年,最终却是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不过当年朱温派人去弑杀唐昭宗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的结局也是被人所弑,而且还是被他的亲生儿子所弑。

    这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朱温死后,朱友珪命人用蚊帐被褥将其尸体包裹起来,就安放在寝室里,秘不发丧,开始筹谋下一步的行动。

    虽说朱温已经死了,但要掌控朝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朱温已经下令召博王朱友文前来,准备托付后事而朱友珪又被贬斥为莱州刺史,可见朱温传位给朱友文的心意已经十分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突然传出消息说朱温已经死了,而朱友珪位了,这其中的猫腻只怕连傻子都瞒不过。

    那些朝中臣子们虽然对朱温传位养子而不是传位亲子感到不满,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接受一个弑君之人,而且还是弑父之人登皇位。

    所以朱友珪在兵变之后,立即下令关闭宫城,隔断内外消息。

    不久之后,朱友珪以朱温的名义下达诏令,遣供奉官丁昭溥飞速赶往东都开封,命均王朱友贞杀掉博王朱友文。

    朱友贞也是朱温的亲生儿子,对于朱温将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同样感到不满。

    所以此时接到诏令之后,虽然明知道诏令有问题,但他依旧按照诏令行事,将朱友文杀死。

    乾化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朱温被杀之后的第四天,得到朱友文已死的消息后,朱友珪感到大局差不多定下来了,这才以朱温的名义下达遗诏。

    “……博王友文谋逆,遣兵突入殿中,赖郢王友珪忠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友珪权主军国之务。”

    在遗诏中,朱友珪将弑君的罪行完全推给了已经死去的朱友文,而自己这个真正的主谋,却被描述成了危急中救驾的功臣,并且朱温还在死前命他继位。

    如此一来,在名义他倒是有了继承皇位的理由。

    可惜的是,朝中文武们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他欺瞒过去呢?

第五百五十六章 议和?() 
北方局势的变化如今尚未传到南方来,朱温之死更是被严格保密,连梁国内部知道的都不多,杨渥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从襄州撤军以后,杨渥并没有直接返回金陵,而是暂时停在了江陵城中,因为蜀主王建派来的使者张格到了。

    张格乃是当初的江淮宣谕使李俨的兄长,前唐朝宰相张浚之子在张浚被朱温所杀后逃入蜀中,如今得到王建重用,官拜宰相。

    这次张格前来出使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代表王建与吴国议和。

    江陵一战的结果已经让王建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止吴国的崛起,更不可能单独依靠蜀国的力量就将江陵夺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与吴国为敌无疑是不明智的,所以王建决定与吴国暂时罢兵停战,改以防守为主。

    听张格说完自己的来意后,杨渥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同时也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将其打发下去后,召集众将前来商议此事。

    荆南节度使府中,当初高季昌用来议事的厅堂如今稍加改造后就成了临时会场。

    除了留守襄州的柴再用和重伤在身的王茂章外,其他将领基本上都到齐了。

    简单向众将介绍情况后,杨渥问道:“诸位将军,情况便是如此,诸位觉得孤是不是要和王建议和,还请诸位各抒己见!”

    “大王,蜀国与我吴国向来相安无事,但那王建却无故出兵江陵与我军为难,如今兵败之后却又派人来求和。天下岂有如此好事?所以末将以为不能答应议和!”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的却是吕师周。

    杨渥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的看向其他将领。

    从本心上讲,杨渥其实是打算接受议和提议的。

    毕竟现在要灭掉蜀国那是不可能的。

    在王建还没死之前,蜀国的实力足以名列当世前列,连燕国和岐国都有所不如,也就是晋国、吴国和梁国这三个大国可以压其一筹。

    但要灭掉蜀国,便是吴国倾尽全力只怕都未必能行。

    别看历史上的后唐灭前蜀一战似乎轻而易举就取得了成功,但那是因为前蜀后主王衍太过无能,将整个蜀国搞得一团糟再加上蜀国那些开国老将不是老死,就是被杀,剩下的要么在家养老,要么和王衍不是一条心。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后唐领兵将领郭崇韬指挥得当,这才轻易取得胜利。

    若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在王建还活着的时候,想要灭掉蜀国那就困难了何止百倍?

    从峡州西进蜀中的话,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遍地都是地势险要之处,蜀军只要以少量精兵扼守住要道,就足以阻止吴军入蜀。

    即便吴军能将蜀国拿下,也会元气大伤,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反过来,若是等王建死后,让王衍折腾几年,等到蜀国被折腾得元气大伤之后,再出兵伐蜀就会轻松得多。

    杨渥的算盘打得很好,不过众将却不这么看。

    除了吕师周外,朱虔佑和秦裴等将领同样主张不与蜀国议和他们觉得蜀军新败,内部必定人心惶惶,吴国应该趁此机会讨伐蜀国,以报蜀军救援江陵的一箭之仇。

    见众将都反对议和,杨渥又看向朱瑾和郭崇韬二人,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意见。

    朱瑾却是在心中寻思开了。

    “看大王这个神情,似乎是倾向于与蜀国议和?”

    他沉吟了一会,这才开口道:“大王,如今眼看着南方除了一个岭南之外,其余地区已经一统了。在消灭刘龑后,接下来到底是该休养生息等待北伐时机的到来,还是应该趁着晋梁对峙的时机将蜀国消灭,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大王打算休养生息,直接等待北伐时机的到来,那就和蜀国议和反之,则不要议和!”

    杨渥听了顿时面露喜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