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陛下虽然病重,但敬先生现在却还在执掌朝政,有他在,朝廷不会不管襄州的!”刘鄩的声音掷地有声,显然充满了信心。
寇彦卿听了之后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开始认真思考起守城的可能来。
然而他们几个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襄州南城守将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秘密筹划着向吴国献城的事情。
“诸位,如今的局势不用本将多说,想必大家也清楚了。吴王亲自领兵至此,城中将士们的士气如何大家这都知道,洛阳那边……”
开口之人,是一个身穿一身黑色铠甲的中年将领。
此人名为张易,乃是南城城门的守将,手中执掌着三千兵力。
见他开口说话,其他将领都认真听着,显然这个张易在众将中的威信较高。
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后,张易道:“如今梁国动荡不安,朝中局势变化莫测,再加上吴王大举进攻,别说襄州难以守住,只怕咱们梁国这一次都有可能垮掉!”
众将纷纷变色,询问道:“局势如此危急,敢问将军,咱们现在该如何做?难道要……”
“不错!富贵险中求!咱们若是没有一件大功奉上,只怕便是去了那边也难以受到重用。所以本将决定,今晚打开城门,放吴军入城!”张易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坚定有力,让众将听了之后不由得心中凛然。
(国庆期间,作者君也要休息,也要出去耍,所以更新可能会慢一点,但保证会更新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
听到投降这个决定,众将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第一个让他们感到不安的地方就是,寇彦卿之前对他们还算不错,他们也不想直接背叛。
而第二点就更加让他们难以下定决心了,那就是投降吴国之后的待遇问题。
在这之前,投降吴国的将领除了当初钱镠的部下如今逐渐融入了吴国外,其他势力的将领即便投降吴国一般也得不到重用。
而且根据吴国的规矩,即便他们得到了重用,将来能够行使的权利也远远比不上在梁国为将。
相比之下,似乎还是留在梁国要更加舒服一些。
张易自然也明白众将的担忧,他低声对众将道:“实不相瞒,投降之后咱们会受到何等待遇,就是本将心中也没底。不过若是留在襄州城内的话,你以为咱们还有活路吗?”
众将脸色一变,连忙问道:“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张易叹道:“本将听说,陛下已经不行了,朝中之人,根本就无心也无力来支援咱们这里;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诸位觉得咱们能守住襄州吗?”
“别忘了,即便咱们不投降,那几位只怕也会投降啊!”
张易提到的“那几位”,其实也就是另外几个领兵将领。
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即便是众将自己不投降,但谁能保证别人不投降呢?
只要有一人起心要投降,襄州就会失守。
甚至于,即便没人主动投降,襄州依旧会失守。
在这种情况下,众将即便对于投降吴国依旧有些顾虑,但最终还是决定同意张易的计划。
随即,张易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部将派出城去与吴军联络。
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杨渥等人自然是欣然接受,并且约定好了与入城相关的事情。
当天晚上,张易果然打开城门,早有准备的吴军当即涌入城中,将城门接管。
紧接着后续的大军源源不断的开进城中。
守军顿时一片大乱,要么在吴军的进攻下当即选择了投降,要么在匆忙抵抗未果后被吴军消灭。
可惜寇彦卿、刘鄩、高季昌等人见势不妙,早早的就选择了出城渡河前往樊城。
到了第二早上天光放亮时,整个襄州城都已经落入了吴军的掌控之中,城内唯有少量敌军尚在顽抗。
此时,吴军大营内。
“尔等献城有功,让我军得以轻易拿下襄州这座大城,孤自然不会亏待。”
杨渥端坐于上手中央,手指头轻轻的敲击着扶手。
而张易则带着手下的将领们心情紧张的跪伏在地上,等待着杨渥的决断。
“这样吧,张易,孤听说你手中原本就有三千人,昨日城中守军又有不少梁军投降我军。”
“孤允许你从这些降军中选出两千人,加上你原本的三千人,成立一个新的效义军,你就做为效义军的指挥使,单独听命于枢密院的统领!”
“若是将来你能立下功劳,那么孤还会给你更多的军队,让你做都指挥使,甚至是都督!只要你能对孤忠心,将来拜将封侯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你的部将,也都各有封赏,你将他们的名单和功劳列出来,稍后会有加封!”杨渥郑重承诺道。
张易听了之后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感激道:“末将多谢大王厚恩,必当誓死相报!”
虽说昨日夜里他派出的使者在与杨渥商谈投降之事时,杨渥就说过事后会有重赏,但那毕竟是在战前。
如今大局已经定下,杨渥是不是会兑现“重赏”,这一点谁都没把握。
即便杨渥真的给他们重赏,张易也觉得,按照吴国以前的做法,很可能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厢军指挥使的职务,而且以后还难以得到重用。
但如今看来,杨渥虽然依旧只给了他一个指挥使的职位,但兵力却是他原本的部下,而且还不是厢军的指挥使,而是独。立于禁军之外的新的编制,由枢密院单独统领。
这就意味着他的地位与禁军的那些指挥使相比甚至还要更高一点。
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杨渥还答应他,只要他将来能够立下更多的功劳,那么他的职务还能继续升迁。
“赌对了!这一次真的是赌对了!”张易一边感激着,一边暗自为自己昨夜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他却不知,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待遇,还是昨天杨渥等人临时商议之后的决定。
在张易的使者回去之后,杨渥便召集众将开了个小会,其中郭崇韬就特意提出了降将的待遇问题。
在以前,吴国对于那些降将都是完全吸收融合,不给他们任何坐大的机会。
为此,那些降将基本上都不会有太高的待遇。
不过郭崇韬却提出,随着吴军成功夺取荆襄,南方除了岭南外,已经基本一统了。
接下来吴国的主要目标就要放到北伐中原上去。
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当吴军进行北伐时,梁国肯定有不少人都会在“投降”与“坚守”之间犹豫。
尤其是考虑到当吴军北伐时,晋军肯定也不会放过南征的机会。
这样一来,在吴军和晋军的南北夹击之下,梁国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崩溃。
到时候许多梁国的地方势力就会做出选择,到底是投降吴国还是投降晋国。
若是吴国的国策依旧不发生变化,依旧对那些投降的外来势力小心提防,并且想尽办法的予以打压,只怕在与晋国争夺这些地方势力的过程中,吴国会远远落后晋国。
换言之,那些地方势力就有可能投降晋国,从而变成吴国的敌对势力。
那时候,有了晋国在背后撑腰,只怕吴国也未必就能轻易击败这些地方势力;即便能击败,但一地一地的打下去,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彻底收服那些地方。
而若是吴国也能改变一下策略,适当的给那些降将一个好的前程,那些地方势力自然就会有不少人会选择投降。
说到底,投降之后再次背叛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更多的还是只想着保留自己原本的利益。
而且如今的吴国有整个南方作为后方,单独一些地方势力即便造反也不需要担心。
等到将来局势定下来后,吴国自然有的是办法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地方势力。
听了郭崇韬的建议后,吴国众将都没有说什么,毕竟他们只负责打仗,对这些事情一般不怎么关心。
但杨渥却不同了,这么重要的建议他自然要好好思考一下。
历代以来,像吴国之前那样小心提防投降势力的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势力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都会利用到那些投降势力。
最有名的莫过于清朝了。
以清军原本的实力,想要统一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就是善于利用降军的原因。
清军在入关的一开始就给那些降军各种厚待,比如吴三桂、尚可喜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