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的缺陷就是,这样一来梁军不得不承受更多的损失,而蜀军只需要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最大的功劳。
不过在如今的局势下,寇彦卿二人也顾不得再去与蜀军争夺什么功劳了,只要能击败吴军,保证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吴军不会再染指荆襄,二人就会感到满意了。
过了许久之后,寇彦卿突然抬起头来,缓缓对刘鄩问道:“将军从洛阳而来,可知到洛阳如今的局势怎样了?”
刘鄩皱眉不语,他当然知道寇彦卿的意思,无非就是在问他,关于皇位继承的事情可有什么消息。
可惜的是,刘鄩虽然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完全融入到梁军之中了,但他在梁军中的地位并不高,那些关键的消息又哪里是他能够搞到的。
见了刘鄩的神色,寇彦卿当即知道自己问错人了。
他也不感到失望,只是有些苦笑道:“陛下这一次兵败,给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咱们这些人需要操心的,还是让博王、均王等人去管吧。咱们还是先商议一下,该怎样打好接下来这一仗!”
刘鄩点了点头,同样面带忧虑之色。
如今的梁国,随着朱温病重,局势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一个弄不好,梁国就有可能陷入内乱之中。
如今梁国外有晋、吴这样的大敌窥视在侧,内部局势又不安定,他们这些领兵大将们,虽然表面上不说,但实际上谁的心中没有担忧呢?
要知道他们这些领兵大将,一身富贵与荣辱都已经与梁国牢牢的绑在一起了:梁国兴荣,他们自然也跟着享福;梁国衰亡,他们自然就跟着倒霉。
……
吴军营地里,众将的气氛相比于寇彦卿二人的忧虑自然是要热烈许多;不过与蜀军的兴奋相比,又要清冷不少。
毕竟,大战在即,即便众将心中都觉得吴国将会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在真正的取得胜利之前,大家都要镇定下来,为了取胜而努力去拼。
此时,出使蜀军营地回来的周宗正在讲述着自己的见闻,而众将一个个都认真倾听着。
过了一会儿,周宗总算讲完了:“大王,这次臣出使蜀营的经过就是如此了!”
杨渥点了点头,他没有开口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众将,向他们无声的询问着。
朱瑾首先说道:“大王,看来敌军对于取得胜利很有信心啊!这也难怪,这几天面对他们的步步紧逼,咱们却是步步后撤,他们的信心充足一些也是正常。”
“周舍人在最后离去之前,才提出希望蜀军能适当的放纵吴军对梁军的攻击,这个时间点选得尤其的好,可以肯定王宗寿等人听了之后,一定会以为这就是咱们的真实目的了。”郭崇韬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这些天的步步回撤,当然是杨渥等人有意为之。
倒不是想让敌军变得骄纵起来,而是有意让敌军觉得,吴军没有任何取胜的把握。
这样一来,当吴军发起挑战的时候,敌军才会接受挑战,展开对决;而不是紧守营地,两军打一场漫长的消耗战。
当然,步步后撤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吴军将士的战意积攒得更足。
吴军将士的士气本来就比较高,在敌军抵达江陵的时候就有许多将领主动站出来请战,不过那些请求都被杨渥拒绝了。
而之后的每一次后撤,都会让这种求战之心进一步积累,等到决战的时候,吴军将这么多天积累的战心释放出来,必然能爆发出最强的实力。
此外,故意后撤让敌军度过江陵城东北处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这也能够进一步占据地利;到时候若是真的击败了敌军,那条之前不被他们看在眼中的小河,就有可能成为阻止敌军逃出生天的天堑。
总之,在下定决心要与敌军来一场决战后,接下来吴军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将决战变得对吴军更加有利。
而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条件几乎都已经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决战时刻。
所以再确定无误后,杨渥郑重向众将宣布道:“孤已经决定,明天就与敌军决战。能否拿下江陵,壮我吴国声威,就在明日一战了!诸将务必奋勇杀敌,不得有任何胆怯之心。”
“末将遵命!奋勇杀敌!”众将齐声大喝道。181
第五百四十三章吴军的部署()
看到众将脸上的坚毅,杨渥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接着下令道:“明日一战,秦将军,由你来负责统领我军右翼,以牵制梁军为主。”
“末将领命!”秦裴大声应道。
虽然他对于杨渥将牵制敌军这种次要任务交给他有些不满意,不过此时杨渥不是在和他商议,而是在下达命令;既然是下达命令,那么就没有他拒绝的余地。
杨渥接着又看向王茂章,沉声道:“王将军,明日你负责统领我军的左翼,负责陷阵破敌、击败蜀军的重任!”
“末将领命!”王茂章同样大声应道,同时脸上露出兴奋和感激之色。
这一次领兵进攻梁军,他最后未能完成任务,心中本已经感到愧疚,对这次大战原本也没指望自己还能担当主攻的重任,没想到最后杨渥还是将此重任交给了他。
不过杨渥在下达军令之后,又大有深意的对王茂章道:“王将军,明天一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尽快打开局面,迅速将蜀军打垮。孤将这个重任交给你,就是因为孤知道你向来骁勇敢战,进攻起来最是犀利。所以明日一战,将军可要好自为之!”
王茂章心中一凛,顿时知道这一次或许也是杨渥给他的最后机会,若是他还不能破敌制胜,那么以后的战事中他只怕也难以再受到重用了。
王茂章心性高傲,他原本打算在这一战后回金陵养病,如今听了杨渥这不无警告的话,当即在心中决定:“大王父子两代人都对我有厚恩,先王昔日将我从一介侍卫逐渐提拔为大将;而大王更是多次委托重任于我,如此重恩,岂能不报?明日我便是舍掉性命也要打垮蜀军,让那王宗寿知道我王茂章的威名不是吹牛吹出来的!”
杨渥见了他的神情,当即在心中笑了起来。
之所以将破敌的重任交给王茂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此人身上有一股锐气,那是一种打起仗来势不可挡的气势,用来攻坚最是适合不过;而秦裴虽然也算是猛将,不过他的“勇”与王茂章相比起来却还是差了一筹。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王茂章的旧伤需要回金陵休养,在短时间内都不会有领兵打仗的机会,这一次自然要照顾他一下。
安排了左右两翼的统领后,杨渥接着便是分配兵力。
敌军的部属是蜀军在右翼,梁军和荆南军队的联军在左翼,那么相应的,吴军的部属就是秦裴在右翼牵制对面的梁军和荆南军,而王茂章在左翼负责击破蜀军。
具体的兵力部属自然也要根据这个目的来安排。
如今的吴军总兵力,除去之前接连战事中的损失,以及那些受伤未愈,还需要休养的伤员外,如今还有八万七千兵力可以投入明日的战事。
其中除了三千羽林和三千骑兵外,另外还有五千州兵,六千水军,以及七万禁军。
而敌军方面,根据这些天打探的消息估计,梁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应该在四万人左右,加上荆南军队一万人,便是五万军队;而蜀军一方的兵力估计同样在五万左右。
联军总兵力大约为十万左右。
当然,对敌军的兵力毕竟只是一个大略的估计,具体如何,除了敌军的将领外,谁都难以说清楚。
除此在外,江陵城中还有一万荆南军队,虽说相比于联军的主力,这一万军队有些不值一提;不过那毕竟是一万大军,若是在关键时候杀出来,同样有可能一举逆转局势。
所以杨渥还需要留下部分兵力来防备城中的守军。
最后杨渥决定,六千水军因为不擅长陆地争锋,干脆就让他们负责牵制江陵城中的守军,以免他们在关键时刻出来捣乱。
右翼秦裴部,除了两万禁军外,五千州兵也配属给他们。
剩下的五万禁军全部放在左翼王茂章部,由他统领以对蜀军发起致命攻击。
至于三千羽林军和三千骑兵,则作为最后的预备军,由杨渥亲自统领,留在后方,以备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个部署可以说是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