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一次王延均二人实在是非杀不可的。
而此时杨渥之所以要向王审知询问他的处置意见,这不仅是在试探他,更是为了借此机会来进一步打压王审知的声望。
王审知不管如何都曾经统领过福建十多年,又素行节俭,勤于治理,宽以待人,在福建当地的声望是非常深厚的。
杨渥如今虽然平定了福建,但要想保证当地安安稳稳的不出乱子,自然也要想办法打压一下王审知的威望。
而打压一个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是他的德行上动手。
以前的王审知,他的个人品行在这个时代诸多藩镇之中都算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当初王潮三兄弟相互推让的故事,使得的个人名声同样很好。
但这一次王家内乱,先是他的长子在福州的各种倒行逆施;接着又是王延钧和王延禀这两人联手起来,兄弟内讧,手足相残,这已经极大的削弱了王家的名声和在福建的影响力。
若是能进一步逼得王审知亲口说出王延均二人其罪当斩的话,这自然能进一步打压他的名望。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不管王延钧做了多少坏事,王审知做为父亲若是主张将其杀死的话,那都会有损于他过往敦厚长者的形象的。
自古以来,父子相残的,即便有再多的理由,都会受人诟病的。
此时,王审知听到杨渥的问话后当即便清楚杨渥的心思,不过他心中同样痛恨这两个儿子,为了夺取权利便将身在金陵的他的性命置之不顾,更是杀死了他的长子王延翰。
所以王审知对于将二人处死并没有任何异议。
他站出来向杨渥下拜后,咬牙切齿的说道:“启禀大王,这二人所为,不忠不孝,非臣之子。臣已经将二人革出王家。对于这二人,臣以为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
杨渥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这两人应该是凌迟处死呢?还是应该腰斩于市?”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眼角一抽,王延均不管如何说都是他的亲生儿子,将其处死他还能接受,但要将其凌迟处死,他的心却没有那么硬。
就在他犹豫着该怎么回答时,杨渥却突然哈哈一笑道:“罢了,却是孤有些思虑不周,你身为这两人的父亲,孤怎么能让你来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松了口气,只听杨渥接着道:“既然琅琊郡公都觉得王延钧和王延禀二人其罪当诛,那么传令下去,这两人不必押来金陵,直接在福州腰斩于市!”
一句话定下了二人生死后,杨渥接着又下令,将跟随二人作乱的几十个叛将,一并腰斩,以震慑世人。
刘侃、张志这两个王延钧的心腹,虽然声称自己乃是主动投降的,但并没有得到吴军的承认,他们投降的时候吴军已经攻入了他们的营地,所以这一次二人依旧被列入了腰斩的名单之中。
此外还有一大批人,因为为虎作伥,但罪行又够不上死刑的,最终都被判处流放夷州。
杨渥下令由福建五州,加上新设立的夷州,一同组成新的福建行省,而这个福建行省的巡抚,则由原本的苏州刺史徐温来担任。
在原本的历史上,徐温此时早就保持了淮南的军政大权,成了江淮二十多个州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在这一世,因为杨渥的缘故,徐温自然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那番机遇;不仅如此,他虽然在吴国资历较高,乃是杨行密的麾下老臣,当初太祖三十六英雄之一,不过因为缺少战功,再加上杨渥有意为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在苏州刺史的任上已经待了七年多了。
到了此时,杨渥自然不会再去忌惮他这么一个既没有兵权,又缺少名望的地方刺史,所以这一次福建巡抚的职务就由他来担任了。
……
当杨渥在朝堂之上对于福建之事做出安排时,邵州城中,楚王马殷正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聆听着梁国皇帝朱温下达的圣旨。
“……特加封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许置百官,钦此!”
听着朱温下达的旨意,马殷心中无喜无悲。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马殷趁着吴国的注意力完全被福建吸引的时机,迅速向西南发展势力。
九月份的时候,马殷亲自领兵讨伐敛州蛮。
敛州蛮的实力更在辰州蛮之上,各路蛮人部族组成联军,依托险要地势试图阻挡楚军的进攻。
马殷于是以姚彦章为将,领兵五千人,让他绕道攻袭敛州蛮的后方,他自己则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来吸引敌军注意。
姚彦章出兵之后,不负重托,他一路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而行,最终成功的绕到了敛州蛮的后方,与正面的马殷相互配合,前后夹击,一举攻破他们的营寨,杀死蛮人数千,降者更是多达数万人。
至此,马殷终于消除了对他有重大威胁的敛州蛮,在西南之地初步立足下来。
有了新的根基之地后,马殷面临的压力顿时大大减少,终于不再满足于以楚王的身份统领部属。
他深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正式脱离后梁开国称王,所以他最后采用的办法就是向朱温寻求册封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这个称号,最初起源于李世民的封号,地位更在一般王爵和大将军之上,并且能置百官。
获得了这个封号后,马殷一方面依旧可以作为后梁名义上的臣子,另一方面又能够自行封官,这与正式建国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而朱温在与杨渥达成了默契后,这两年集中力量想要打压晋王李存勖,可惜取得的效果却是不好。
对于马殷的请求,朱温本来就没多少能力干涉,自然是欣然从其所请,册封马殷为天策上将。
至此,楚国才算是正式成为一个国家,而不再是之前的藩镇。
第四百二十八章择婿()
马殷的立国对于其他势力来说影响并不大,毕竟在此之前其他势力就已经将其看作成一个独。立的王国了,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名份而已。
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名份,但依旧触动了吴国某些人的心思。
随着福建的并入,如今的吴国如果只算地盘大小的话,其实际控制的地盘已经在梁国之上了。
虽说吴国现在的地盘很多都处于未开发状态,人口和州县的数量也还比不上朱温,但论整体实力已经完全是不输于朱温了。
再加上岭南刘隐、虔州卢光稠以及海外的泰封国,百济国等小国纷纷来朝,奉吴国为正统,现在的吴国已经有了一点正统王朝的气象。
在这种情况下,马殷这个素来不肯臣服的势力,如今竟然还敢开府建国,设立百官,这就使得吴国的某些以正统自居的文臣们大为不满,纷纷上书请求讨伐马殷。
此外,还有人认为岭南刘隐虽然名义上臣服,但实际上却独领一方,乃吴国之敌。
他们觉得如今吴军既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将福建给拿下了,那么不妨继续乘胜进兵,将岭南也一举拿下。
看着这些乱糟糟的上书,杨渥不由得有些苦笑。
这就是打了胜仗的不良反应,大家都有些飘飘然了,以为吴国如今已经能横扫天下了。
诚然,这次征伐福建的确没有费多少力气,将士们除了行军以外,并没有打什么仗,只需要稍微休整一番,就能继续用兵。
然而若是大家都是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只怕距离一场大败就不远了。
骄兵必败,这一点不管如何强大的军队都是适用的。
好在那些上书之人,都只是一些没有掌握核心权利的年轻人,内阁的重臣们一个个都很谨慎,没有忘记步步为营的根本策略。
所以那些上书请战之人,在受到杨渥的一番训斥后便偃旗息鼓了。
这天,王宫之内。
“王兄,抱抱,抱抱。”御花园中,一个粉妆玉琢的小丫头,身着粉红色宫装,正张开一双粉嫩的双手,朝一个英朗的年轻人抱了过去,样子显得十分可爱。
这时,另一个年纪更小,不久前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姑娘,同样张开双手,奶声奶气的说道:“父王,我也要抱抱!”
“好好!都过来,小宁儿,小舒儿,都过来让我抱抱!”杨渥笑呵呵的放下手中的文书,伸出双手将两个小丫头抱了起来。
这两个小家伙,大一点的乃是杨渥年纪最小的妹妹杨宁,当初杨行密留下的遗腹女。
她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