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淮南军的后勤辎重都是通过水路运输来的,所以还不需要担心被梁军的骑兵切断。
“骑兵啊骑兵!”杨渥心中感慨着。
同时,在听说泰封国的使者到来的消息后,一个在他心中尘封已久的想法也重新浮现出来:济州岛!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隅,黄海与东海的东端界限处,属太平洋亚热带气候,每年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其东部是大片适于放牧的草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丰美的水草,使其成为后世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
历史上,生长于马背上的元朝统治者,同样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此设立了牧马场,并设立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驻扎在岛上的军队和居民的事务。后来元朝灭亡以后,岛上仍然留下了两三万匹马。
若是淮南能够将此地占领,然后开设马场,蓄养马匹,如果能够达到元朝时的那种规模的话,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极大的缓减淮南缺马的劣势。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马种问题。
如今的军中战马,一般都是后世所说的蒙古马,身形较为矮小,爆发力也不强;不过其优势却是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淮南如果要大规模蓄养马匹,这种蒙古马肯定是一种重要选择。
虽然说那些阿拉伯马、汗血马等等大名鼎鼎的马匹,在爆发力上更加强大,乃是更好的军马的选择;然而淮南如今要解决的首先就是大规模培养的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阿拉伯马等的获取上就有麻烦,此外如何保证它们在繁殖的过程中不退化,以及对中国的气候的适应性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再好的马匹也只能作为少数人的玩物,而无法大规模的推广。
所以别的马匹虽好,但蒙古马只需要一条:强大的适应性,就足够让它成为目前淮南军骑兵的首选。
第三百二十章 罗绍威的催促()
淮南必须尽早解决骑兵的马匹来源问题,这一点是淮南上下早就取得了共识,不过具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众人却有不同意见。
总的来说,淮南上下还是倾向于通过各种途径去购买,或者派使者去北方联络契丹人,用淮南特有的各种物品与他们交换马匹。
至于自己养马,这些官员们却是没有想过。
在他们看来,整个天下适合养马的地方都在北方,想要在南方养马,那就必须占用大量农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又或者强迫百姓进行蓄养,由官方进行补贴,但这样的话,不仅会给百姓带来负担,而且所养马匹往往得不到精心照料,同样不可取。
然而购买马匹的话,却经常受到各种制约,不仅价格昂贵,能够买到的数量较少,而且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所以商量了几次,众人始终拿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从那时候起,杨渥便想到了济州岛。
可惜的是,对于济州岛现在的情况他却一无所知,只是大致听说如今朝鲜半岛同样陷入战乱之中,具体情形他却不知道;再加上内部一直抽不出时间来,所以杨渥一直没有采取实际措施。
不过这一次泰封国的使者主动前来,杨渥若是还不想办法了解一下情况,那就是愚蠢了。
几天后,崔宁和王延翰二人乘船抵达,杨渥命刁彦能前去迎接,同时又在营帐里开宴席招待二人。
几杯酒灌下去后,酒量不怎么样的崔宁就变成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被刁彦能等人几句好话一说,顿时杨渥便知道了他想要知道的所有信息。
原来,他一直以为属于朝鲜的一部分的济州岛,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名为耽罗国,世代接受新罗王的册封,其国主被称为星主,星主之子也称为太子、世子,是一个附属于新罗的小国。
等到最近些年新罗衰败,出现了百济和泰封这两个新的国度后,耽罗对新罗的附属关系也出现动摇,目前与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都没有直接附属关系。
听到这个结果后,杨渥脸上笑意更加浓厚了。
既然济州岛如今还是个独。立的国度,那么事情就更加简单了,只要直接派兵占领了就是;如今泰封、百济和新罗三国现在都在内斗之中,想来他们也不敢因为这点事情而动兵。
至于朝鲜半岛一统,杨渥记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的似乎是一个叫王建的人,这人与如今的蜀王同名同姓,但他却建立了自新罗之后朝鲜半岛上第二个统一王朝。而且,他记得这个王建似乎就是后高句丽的大将。
一番询问后,杨渥明白了,此时的泰封国还真有一个叫王建的将领,被弓裔封为松岳城主。
继续一询问,杨渥发现这个王建目前还年轻,在泰封国内也没多少威信,看来要等到他建立高丽王朝,并且重新统一朝鲜半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或许那时候杨渥早就统一中国了,到时候即便王建对淮南占领济州岛有什么想法,想必他也没那个胆量跳出来。
想到这,对于吞并济州岛的最后一层顾虑也没有了,剩下来的就是什么时候发兵将其拿下了。
当然,在此之前杨渥觉得还是有必要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情况,至少也要搞明白岛上的具体情况,以决定该派多少人去占领。
宴席开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梁军又开始进攻了,虽然都是小规模的进攻,一般只需要张训、周本他们就能处理,但杨渥还是比较谨慎的命各部提高警戒。
……
又是半个多月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天佑三年的正月,新年的气氛因为连绵的大战而显得淡然无趣,从宿州到宋州、徐州、亳州等地,到处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给新年的喜庆平贴了许多肃杀气氛。
酂县,梁军大营中。
这一个多月的对峙,淮南军固然感到不好受,但朱全忠同样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虽然有兵力上的优势,还有骑兵上的优势,使得梁军在与淮南军交手时多了几分便利,不过随着对峙的时间一长,梁军的不利之处也日益凸显。
首先一点就是从去年十月开始,梁军便是接连的大战,到如今士兵们都很疲惫。虽说淮南军的将士们同样很疲惫,不过因为连连战胜的缘故,高昂的士气使得淮南军的疲惫都减少了许多。
而梁军则因为连连战败的缘故,将士们都对击败淮南军没有信心,自然感到疲惫厌战。
除了士兵疲惫以外,梁军的第二个不利之处就是他们处于进攻一方。
因为宿州失陷的缘故,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淮南军完全可以依托宿州进行防守,当他们与梁军交战不利时,只要稍微退后就能守住阵脚,不必担心被梁军所趁。
而梁军一旦战事不利,就没有这个好处了。所以两军交战时淮南拥有地利之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宿州的城防也不断恢复,到了此时不管是朱全忠还是他部下的那些将领们都已经知道,这一次想要击败淮南军夺回宿州只怕是不可能了。
出兵十多万人南下,结果苦战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却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朱全忠自然感到不甘心。
不过不甘心也没有办法,这么多次大战下来,他早就发展淮南军的强大的确超过了他的想象,尤其是他们的军纪严明,朱全忠还是第一次见到。
在他以前的对手中,不管是最早的秦宗权、朱瑾、朱暄,还是后来的李克用、李茂贞、王师范等,他们的军队在军纪上都是远远不如淮南军的。
比如李克用的军队,因为地处北方苦寒之地的缘故,李克用的士兵大多十分彪悍骁勇,再加上强大的骑兵,以及优秀的将领,按理说这支军队应该表现得非常强大才是;不过李克用作为沙陀族人,同样继承了很多胡人军队具有的特点:军纪败坏。
一支靠杀人虏掠来提振士气的军队,打起仗来往往十分骁勇,然而在韧性上就会有所不足,一旦战事不利,他们就容易被敌军所趁。
所以李克用在与朱全忠争锋的过程中就经常被梁军所制。
而与淮南交战的过程中,朱全忠就发现淮南严明的军纪使得他们非常有韧性,梁军要击败他们往往十分困难。
当然,梁军也不是没有取得过胜利,最大的胜利就是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