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足以说明梁军实力的强大。此番梁军南下更是气势汹汹,兵力众多;而我淮南虽然已经消灭了钱镠,但论实力,只怕还不能与朱全忠硬拼。”
“此外,我淮南如今的主要方针就是先统一南方,然后集合整个南方的力量进行北伐。所以末将觉得此时还是稳妥一点的好。”
“你的意思是我军应该直接去中路,先行挫败敌军攻取寿州的计划?”杨渥有些惊讶。
他一直都有些防备朱瑾,原因就是因为朱瑾当年也是一方强大的藩镇,全盛时期甚至不比朱全忠差。
再加上朱瑾与朱全忠有着深仇大恨,多年以来都以报仇为己任,所以每当淮南与朱全忠交兵的时候,他都会提出一些比较激进的意见。
这是因为他考虑的更多的是他自己能不能报仇,而不是淮南的成败。若是用那些稳妥的办法,虽然不容易导致失败,但要取得胜利却也困难。
不过这次听他的意见,却是完全在为淮南考虑,这不能不然杨渥感到惊讶。
他抬头向朱瑾看去,见他面色平静,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到杨渥在注视他。
杨渥也不以为意,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一个好的变化,朱瑾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若是能真心为淮南效力,倒是杨渥的一大助力。
“正是,末将觉得六万大军直接前往寿州增援,如此以来,不管是濠州,寿州还是西面的光州,我军虽然都处于兵力劣势,但敌军要击败我们甚至攻陷这三座城池都很难。那样的话,要不了多久朱全忠就只能撤军回去,而我军再趁机追击,应该也能小有收获。”
杨渥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直接去寿州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朱全忠的大军不可能在南方停留太久,只要坚守到他撤军的时候再发起追击,也能获得一场胜利。
不过因为敌军是主动撤军的,只要朱全忠留下来断后的兵马表现正常点,梁军要安然撤回淮河北岸基本上就没有问题。
“殿下,属下也同意朱将军的意见。朱全忠如今威震天下,所以天下各藩镇都不敢站出来反对他,若是此番朱全忠南下受挫而回,即便只是一点小小的挫败,天下人就会明白朱全忠也并非真的不能抵抗的。到时候各路藩镇一定会重新跳出来反对他,而我军也能放心下来继续攻略南方的计划了。”严可求也同样赞同朱瑾的稳妥计划。
如今天下人都怕了朱全忠,不敢站出来反对他,所以淮南就需要给天下人一个信号,告诉他们朱全忠并非无法战胜。
这个信号并不需要多大的胜利,它只要是一场胜利就行了,哪怕是一场微弱的胜利。
而若是采用东线较为激进的方案的话,一旦导致失败,不仅淮河防线有可能被突破,更是进一步助涨了朱全忠的威势,使得天下藩镇更加害怕他。
所以在这种时候还是用稳妥的办法好。
见两个枢密副使都主张采用稳妥的办法,杨渥不由有些不甘心。
这个时代中原的影响力还是远在南方之上的,杨渥即便在南方打了不少胜仗,彻底消灭了越王钱镠,但大家也只会觉得那是钱镠太没用的缘故,而不是杨渥的能力强的缘故。
这并不仅仅是关系到杨渥个人的名声,更重要的是杨渥如今已经接掌淮南一年时间了,他想开始对淮南内部进一步作出改革,而改革就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
在过去,他还有杨行密为他撑腰,有杨行密的巨大威望支持,总算没有出什么问题。
但如今杨行密即将老去,没有了他在背后支持,杨渥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而建立自己的威望,还能有什么比得上在正面交战中击败朱全忠来得大呢?
他不由向还没说出自己意见的李神福望去,想听听这位百战名将的意见,而朱瑾等人也一同向李神福望去。
李神福不慌不忙的饮了口茶,放下茶杯后才道:“殿下,以老夫之见,其实我军先去东线会一会康怀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就能取得一场大胜呢?”
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弹()
十月中旬,寿州。
如今已经是初冬季节了,不过天气依旧比较热,在阳光的照耀下,人们都感觉像是在蒸笼里面一样。
城墙上面,在寿州的各官员将领纷纷登上城墙观望着城外敌军的动向。
“看来敌军并不打算强行攻城啊!也是,寿州城池坚固,就凭朱全忠的这十万大军,若想攻破城池,至少也要半年时间,再付出几万兵力的损失才行。只要他还没疯掉,就不会直接强攻的。”看着城外梁军既没有将城池彻底包围起来,也没有修建攻城器械的打算,陶雅脸色轻松的说到。
当初杨渥让他担任这淮北巡抚的职务时,陶雅心中还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巡抚的职务看上去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却受到各种制衡,不能像以前在歙州时那样自行其是了。
不过这段时间下来,尤其是消灭了钱镠之后,他也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为自己的新职务而尽职。
这次朱全忠南下,他就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寿州各县在接到命令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百姓和财务都转移走。
而李承嗣之所以会在淮河边上设立防线阻击梁军,就是因为那时候坚壁清野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不可大意,朱全忠向来狡猾,加上梁军兵多,我军还是要小心防备才是。”李承嗣沉声道。
守城方面,李承嗣是不担心的,寿州城墙只有十四里长,又有护城河保护,而城内有三万守军,足够守住城池。
此外,淮南军还学习当初钱镠在杭州的做法,建造了上门苏州炮架在城墙上。
在这样的防备之下,朱全忠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攻破的。
“殿下的打算是先去濠州对付康怀贞还是先来寿州这边?”李承嗣接着问道。
“目前还没有消息,不过以本官的看法,世子殿下这一次肯定会选择去濠州,李将军觉得呢?”陶雅的语气显得很肯定。
在他看来,这次朱全忠南下并非是为了一举消灭掉淮南,而是想要来个趁火打劫。也就是说,如果有战机的话,朱全忠自然不会放过,说过没有战机,他也不会强行攻城,最多也就是大肆抢掠一番就走。
在这种情况下,杨渥如果直接率军来寿州与李承嗣汇合,朱全忠见淮南军实力强大,无机可乘,肯定是大肆抢掠后就撤退回去。
那样一来杨渥兴师动众的调集十余万大军就没有多少意义了,那显然不符合杨渥的想法。
他虽然对杨渥所知不多,不过他都猜猜得到,杨渥这几年里每次作战都是采用的积极主动的进攻策略,一心防守的时候几乎没有;即便是如今敌强我弱,但陶雅觉得杨渥肯定还是会选择进攻性较强的东线方案。
李承嗣的看法与他差不多,这时,去城外打探消息的斥候返回,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诸位将军,根据小人打探到的消息,如今梁军正在各处大肆抢掠,许多隐藏到山里去的百姓都被他们找到了。而且据说,梁军的兵锋最远已经到了庐州去了。”斥候气喘吁吁的道。
对这个消息,李承嗣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连忙问道。“那么我军的动向呢?可有世子殿下的消息?”
“世子殿下的军队如今正在向寿州赶来,据说我军的前锋都已经与梁军交战了,我军取得了一场胜利,消灭了三百多敌军。”
“什么?世子殿下直接来寿州增援了?”李承嗣和陶雅纷纷感到惊讶,这和两人的判断都有些不同啊。
“难道说殿下最终放弃了获取一场大胜的机会,而选择了较为稳妥的迎敌策略?”两人心中都有些疑惑。
在陶雅二人感到疑惑时候,城外的朱全忠听到淮南军援兵直冲他而来,也同样有些疑惑。
不过他所疑惑的却不是杨渥为什么会来寿州,而是在疑惑淮南军到底来了多少人。
由亳州团练使寇彦卿率领的前锋的确已经推进到庐州去了,这是因为寿州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各县的百姓都提前撤离了,这让他的大军连劫掠人口都不行。
这一次大军南下若是最后什么成果都没有,他的面子往哪放?所以朱全忠便下令寇彦卿率领前锋南下进攻庐州。
然而没想到的是,寇彦卿今天派人来报,说他与一支淮南军的援军遭遇了,打了一仗后损失了数百人,不过也抓获了几个俘虏。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