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来完成内部的整合。

    所以在捷报传来的第二天,杨渥便趁机公布了军队整编的具体计划,准备对全军进行调整。

    按照计划上说的,杨渥将会派一批人前往各地对目前的淮南军队展开选拔,将那些精锐士兵挑选出来进行整合。为了配合选拔,杨渥专门制定了选拔标准,对士兵的年龄、身体状况、力量、武艺等等都做了规定,凡是年龄太小或者太老的,身体有残疾的,身高太矮的,力量不够的,武艺不熟的,射箭的准头太差的等等,只要是不符合标准的,都会编入州兵;而符合标准的精锐则会重新整编,按照军…师…卫…都…营的编制进行编组。

    计划一出炉便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将领当即便跳出来表示反对,其激烈程度比之前徐温上书提出要搞军政分离时还要大。

    这些反对者们大肆攻击着这份整编计划,有的认为如今正是战时,军队不宜作出太大调整,以免影响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有的认为杨渥的整编计划提出得太过草率,之前都没有和大家商量过;还有的干脆就在具体细节上做文章,专门寻找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过在众多反对者的声音中,也有许多支持的声音,而且这些支持者大多都是军中能力较强,功劳较多的将领。

    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想建功立业,就必须有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杨渥的整编计划毫无疑问就能让淮南军队战斗力变得更强。

    而那些反对者之所以反对,并不是说他们就看不到整编计划将会带来的好处,不过这些人或者是能力缺乏,依靠混资历得以提拔的,或者干脆就是降将出身,考虑到当时的具体局势才让他们担任高位。这些人早已失去了进取之意,只想着就这样得过且过下去,加上他们大多与杨渥没什么交情,所以担心整编之后会将他们手中的军队给整没了,自然会反对。

    不过相对来说,支持整编计划的都是军中的一些实权将领,比如在广陵的秦裴、李德诚等,以及远在外地的台濛、李承嗣、王绾、张训、李简等人,甚至连远在军前的李神福在得知消息后也立即上了奏章表示欢迎。这些将领实际上早就觉得如今淮南的军制有不少问题了,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在得知消息后都选择了支持。

    而在反对者那边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大,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将领却一个都没有,自然没法与支持者一方相对抗。

    而接下来杨渥又趁机宣布将会成立枢密院和统兵司这两个衙门,那些不再负责领兵的将领可以安置到这两个衙门中去。

    有了这个安排,那些反对者的声音进一步弱了下去,最终在那些军中实权人物的大力支持下,军队整编的计划被通过了,唯一存在疑点需要讨论的地方就是,按照的杨渥的选拔标准,只怕淮南军队能够通过考核的连一半都不到,需要降低标准。

    对此杨渥的对策是制定一高一低两个标准,只要能通过较低的那个标准的士兵,就可以进入整编后的新军,称为正兵;而能通过较高标准的士兵则被称为上等兵,享受比正兵更高的待遇。

    当然,所谓的低标准也只是相对于较高标准而言的,实际上并不算低,杨渥估计最后能通过低标准的士兵数量或许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淮南军队大约有二十万,最终能够通过选拔,编入新军的兵力或许只有十二万人左右;剩下的八万人,尚可一用的将被编入州兵,在地方各州担任守卫工作;而那些老弱病残较为严重的就只能退役了。

    不久,那些前往各地负责选拔士兵的使者开始离开广陵,军队整编的事情正式开始。

    而淮南上下除了继续议论尚未有定论的军政分离之策外,整编后的军队各级将领人选也成了大家议论的重点。

    同样与前些日子徐温上书时的风平浪静不同,这一次在各级将领的人选上,众人表现的非常积极,而节度使府也变得车水马龙起来,整天都是前来拜访的将领们;也只有像台濛、秦裴等这些资历、威望、功劳等样样不缺,又与杨渥关系亲近的将领还能稳坐钓鱼台。

第212章 将领安排() 
这天上午,刚送走了几个前来打探情况的将领后,杨渥不由得对身旁的高勖苦笑道:“这都是今天的第五批了,再这么下去,咱们还要不要办公事了?”

    高勖今天有空闲,占城稻的试种已经走上了正规,他也能将更多经历放到政务上来,这些日子的具体事物都是他在办。

    “这也正常,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嘛,能不着急吗?不过,这人事安排上世子殿下心中可有数了吗?大王又是怎么考虑的?”

    一旁,骆知祥、崔肃等其他几个杨渥的亲信听了高勖的问题也非常好奇的看着他。

    像这种将领安排的事情何等重大,根本不能假手他人,必须自己亲自把握。

    历史上,赵匡胤为何能掌握禁军发动陈桥兵变?他起家的本钱还不就是当初后周世宗柴荣让他整顿禁军时,许多后来的大将都是他发现和推荐上来的吗?

    所以这次军队军队整编的具体人事安排都是杨渥亲自安排,连高勖等人都不是很清楚。

    ?“父亲那边只给了我一个名单,其他的都让我安排了。”杨渥笑道。

    杨行密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是自古少见的。虽然他们是父子,但历史上父子反目的事情还少了吗?

    而且,他还是确定了的继承人,历史上的那些储君们实际上许多人在真正接班前都是小心低调的过日子,不仅他们的其他兄弟们可能会觊觎他的位置,而且即便是他们的父亲对他们往往也是小心提防着。

    而这一切在杨渥这里都有不同,他不仅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而且他父亲对他也非常满意,不仅没有提防他,反而在大力支持,连这种将领安排也只是给了个名单就让他去安排了。

    “具体安排目前已经有了大致的考虑,到时候你们自然就知道了。”杨渥笑了笑,却是没有透漏出半点风声。

    他看了看下方有些失望的秦裴、范思从等人,不由笑道:“其他人担心紧张也就罢了,你们几个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我还会亏待你们不成?”

    秦裴等人相互对视一眼,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知道杨渥不会亏待他们,但心中难免会患得患失,这也是人之常情。

    倒是侯瓒满不在乎,他知道不管怎么整编,他手下能指挥的骑兵也就那么点,没办法,淮南缺马。

    不过侯瓒本来就是个很纯粹的人,一心只想打仗,对其他事情反而不怎么看重,所以这时候反而能够坦然自处。

    见其他几人神情,侯瓒笑道:“殿下,其他人的安排也就罢了,我看您还是将对秦将军几人的安排给大家透露一下吧,不然大家怎么安心工作呢?”

    杨渥心中一动,知道侯瓒说的是实情,也就开口道:“好吧,那我就说说对你们几个的安排吧,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不要外传。”

    秦裴等人精神一震,连忙保证不会外传。杨渥这才说道:“这次整编,最后大概会有六个军,十二万人。六个军的都督,目前考虑的是李神福,李承嗣,台濛,周本,王茂章,以及我本人!”

    六个都督里面,台濛和李神福代表的是淮南功勋老将,李承嗣代表的是外来势力,王茂章代表的是新崛起的将领,周本则是杨渥的岳父,自然是他的支持者。这样一来,六个都督中至少有两个是支持他的,其余四个都督与他的关系也不错,只有李承嗣与他关系要远一点,但李承嗣作为外来者,向来保持中立。

    当然,像秦裴,朱思勍等将领却是杨渥自己的心腹,自然不可能交给别人,但这些人里面,资历最高的秦裴都有些不足以担任都督,所以只能杨渥亲自担任,等以后再将秦裴提拔上来。

    “你们几个自然会安排在我的那个军,秦裴,你和朱思勍分别担任左右两师的都指挥使,秦将军,你再兼任副都督职位,其他人暂时担任卫指挥。”

    杨渥又转向侯瓒道:“另外,骑兵会单独拿出来,直属于节度使府,你的职位暂时不动。”

    听了这个结果,秦裴等人这才放心下来,既觉得有些失落,但又觉得理所应当,与他们之前预想的没什么区别,他们毕竟资历威望都不够,暂时只能这样了。

    得知了自己的安排,秦裴等人也有了心情关注别的安排。

    “殿下,那么像张训,王绾等将军又该如何安排呢?还有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