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不然的话就只有货车里的敞车和蓬车了。
李勇知道他说的意思。军事运输不象是人员运输有那么多的讲究,象一般的部队调动用的就是货车里的蓬车,俗名叫闷罐子,车里铺上一些草和席子就可以拉人了,冬天冷夏天热不说。因为没有厕所,解决起大小便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坐起来很难受。
可是专用的客车就不同了,就算是最老式的客车体,也要比篷车强的多,起码客车有独立的给水和取暖装置,还有专用的铺位和座位,要比货车舒服多了。
李大旅长心想看来当官也不错,起码出门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待遇,要不然以他这个年龄段的军官,部队调动的时候坐客车是想都别想。
沿着装载好的军列绕了一大圈,能看出来军列的重要性,因为是用两台机车牵引,李勇没问车上装载的是什么,站长也没说,部队有纪律,这一点谁都懂,李勇和他的一个警卫连只是这列军车运输任务的一部分。
两台蒸汽机车,两个乘务组,六名铁路上的工作人员都穿着部队里发的军装,和真正的军事人员的区别是,他们没有军衔,没有武器。
李勇简单的给大伙做了一下介绍,机车的乘务组是三个人,一个司机,俗名叫大车,一个副司机,还有一个司炉,也就是专门管机车锅炉烧火的,俗名叫小烧,小烧是最辛苦的,他负责整个机车锅炉的燃烧工作,一个大铁锹每一次铲煤都在三十多斤,紧张的时候要连续挥动几个小时才能把机车的动力蒸汽烧上去,小烧从司炉混到正司机起码要十年左右的光景。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站长和几个机车乘务人员震的够戗,因为外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铁路的专有词汇,这个年轻的部队首长到是好,不但知道铁路各个工种的大名,连他娘的俗名都知道,这是纯粹的内行啊。
在独立旅里大家都知道旅长脑袋里乱七八糟的玩意多,至于是怎么多的大家谁也没去想,反正就是多,可是细心的姑娘李佳就不一样了,李佳自从到了解放军的部队就一次又一次验证了旅长的神奇,今天又一次被震撼了。
李佳惊讶的目光里透漏出来的信息很多,李大旅长很熟悉这种目光,只好含糊其词的解释,咱们王司令员就是铁路工人出身,我了解的这点东西都是从他那里听来的,不算什么。
这个解释到也合理,谁都知道,李勇和整个独立旅都是王司令员的宝贝,是司令员麾下的王牌,旅长自然和司令员的关系很好。
分给李勇和他一个连战士们的是几辆平板车和一辆老式草绿色的客车体,平板车用来运输警卫连的十几辆车是没问题,问题出在客车体上,整个一个军列上只有这么一辆客车,李勇进去看了看,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二十一型车体,车里的核定装载人数只有不到六十人。
二百多人,只有一辆能装六十多人的客车,这还不算两位随车的检修师傅,李勇皱了皱眉头,问一直跟在身边的站长,可以不可以再增加两辆客车,要知道,东北和朝鲜的气温都已经非常低了,如果没有专用的客车,战士们就只能坐货车,那样就会遭大罪了。
站长一脸的苦笑,他告诉李勇,别说是客车了,就连闷罐子都没有了,只剩下这么几辆平板,如果不是因为李勇的级别高,上级特意调拨过来一辆客车,首长也就只能坐货车。
李勇总算是想明白了,要是后世,增加两辆客车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现在是五零年,刚刚建国,国家的实力还非常薄弱,别说什么客车了,就连货车都是最古老的拱板式转向架车体,承载力有限。
这就是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的区别了,还没有到前线的李勇就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实力不强给部队带来的限制。
跟在李勇身后的李玉明和几个战士到是觉得没什么,有火车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什么客车货车的,平板车上也一样,反正我们有卡车,大家也是在卡车的车厢里,有什么不行。
战士们不清楚情况但是李勇知道,别看现在没什么,到了东北边境的时候就知道寒冷对人员的影响了,就象九兵团那样,一路高歌进朝鲜,可是一场战役下来就把整个兵团打的都失去了战斗力,那可不是李勇想看到的。
既然没有客车体,没有办法的李大旅长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站长给他们预备一些防寒物资,特别象是棉被什么的,要多准备一点。
这个要求站长同意了,在发车前给多拿上来许多行李,怎么用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说了算。
李勇的想法是在气温下降的时候用这些多余的行李在他们卡车的内部再围的严实一点,多做一些防寒准备,其实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带着兴奋的心情,李勇和战士们登车了,连长李玉明和指导员李佳副连长何翠花都随李勇上了客车,而三牛和小成,还有宁二子三个排长就只好和战士们在一起坐平板车了。
“呜”汽笛一声长鸣,两台机车同时喷吐出黑烟,半人高的红色机车主动轮慢慢转动起来,然后越来越快。
吭哧、吭哧、吭哧,随着大喘气一样的机车启动,火车的速度提了起来,按李勇的估计应该平均时速超过了四十多公里,然后逐渐平稳下来。
车上的战士们又大呼小叫起来,车上没有外人看,所以就没有丢脸的可能,都是自己人,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心中的兴奋。
呵呵,八百章了,老巴给自己祝贺一下。
第801章 车到山海关()
火车比汽车的优点多太多了,不但运行起来非常平稳,还不象汽车那样颠簸的厉害,在路况不好的地段,心还得一直提溜着。
坐上火车了,这舒坦劲就和过年一样,要知道,老西北野战军纯粹是钻山沟起家的部队,是正经的土八路,能有汽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坐上火车,要搁在以前,别说坐了,连想都不敢想。
六十多人的车厢里能放下一个排的战士,大家都趴在车窗两侧看外面的风景,何翠花也和大家一样,挨着李勇坐着,不时的把眼睛看向道路两侧,美丽的眼睛里透漏出来的是兴奋和惊讶。
现在的何翠花已经变成了李大旅长的贴身警卫员,旅长是她的专有物品,这丫头的心眼不时的转动着,嘿,还是和旅长出来好,坐火车多好啊,比待在日喀则的那破地方强一百倍。
火车的速度不快,估计每小时也就是四五十公里,可就这速度就已经让战士们感到很厉害了。
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新奇,兴奋的劲头一直在高涨,就连警卫连的新任指导员,文化人李佳也挺兴奋,起码她不用与何翠花在一个小吉普车里大眼瞪小眼了。
但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只有一个人显然不把坐火车当一回事,不但不往外面看还把眼睛闭上了,把两条腿扔在铺位上,嘴里哼哼唧唧的不知道在嘀咕着什么:嘿嘿,有什么呀,坐个火车有什么了不起。
这人是谁?还能有谁,不把坐火车当一回事的,整个独立旅里也就一个人,李大旅长心想,哼,让你们看吧,等时间一长眼睛疲劳了就知道难受了。
、
李大旅长很有经验。车窗外面的风景虽然好看,可是也不能老盯着,因为火车始终都在运动中,长时间看下去会造成视觉疲劳。不过,战士们都太兴奋了,想让他们不看也控制不住。
何翠花的心思很大条,但并不是说这丫头缺心眼,何翠花不但心眼够用还很聪明,只是性格的原因让她在大家面前表现的象个假小子一样。
李勇的表现让何翠花觉得太奇怪了,为什么旅长这家伙好象什么都知道,他的年纪和自己一般大,虽然私下里管他叫哥哥,但也不过是仅仅大了几个月而已。大几个月就能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就能不把火车当回事!!
草绿色的客车体是一种老式的硬卧车,每一个睡觉的铺位是半封闭的,为了让旅长李勇能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大家专门腾出来一个空位给李勇,算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可是何翠花才不管这些,她就是要和旅长在一起,别人爱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情,跟老娘我没有关系。
用鼓胀的胸脯蹭了一下李大旅长,何翠花明亮的眼睛盯住他问道:
“哥,跟我说说火车呗。”
李勇被蹭的激灵了一下,这太娘的也太刺激了。何翠花这丫头不愧是干游击队长出身的,胆子大的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