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站稳脚跟活下去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作战任务,虽然暂时没有仗可打也要做好准备,但一提起准备打仗就又有很多让人挠头的问题。
粮食可以开荒种地,木材也可以开采,就连煤炭和食盐都可以就地取材,可是武器装备和弹药怎么办?弹药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不用说打仗,就连日常的训练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不会也让战士们从土地里种出来吧!!
封闭的后藏日喀则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想自己生产不亚于痴人说梦,怎么办?道理很浅显,部队不训练战斗力就会下降,可是每天训练所需要的弹药从哪里来?辎重营是有一部分的储备,可是储备用光了以后。。。。。,靠野战军后勤来保障?后勤单位连吃的粮食都没有办法有效供应何况是弹药,李大旅长愁的一天到晚睡不着觉。
办法还是人想出来的,绞尽脑汁的李勇最后还是想到了自己的修理连,最近一段时间修理连扩充很快,虽然人员没有工兵连那么蝎虎,可是也达到了将近四百人,简单的军械修理已经不成问题,独立旅所有的武器、汽车以及大型装备的维修基本上都是修理连完成的,也就是说,修理连的技术储备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几年的磨练让修理连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按现有的技术能力,只要有设备和材料,生产简单的步枪和手枪等还是有把握的。
修理连的连长三牛被李勇喊了过来,三牛是李勇最早从延安附近招的兵,和小成一样,给李勇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警卫员,后来因为部队发展的需要到修理连当连长。
开门见山,李勇张口就问:“三牛,你们连能不能把武器弹药鼓捣出来,不光是修理,还要生产,有没有把握?”
因为一点准备准备都没有,三牛楞了一下,旅长今天唱的是哪一出?为什么要问能不能生产武器弹药?
旅长:“又要打仗了?太好了,咱们要打谁?”三牛的口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第769章 转机()
连打谁都不知道,提起打仗就高兴的象吃了蜜蜂屎一样,三牛一蹦八丈高,满脸的兴奋,当时的老战士基本上都是这个德行。
李勇被三牛气的有点哭笑不得,只好解释道:“你小子别瞎猜,暂时没仗可打,咱们旅离开主力太远了,后勤供应很费劲,就算粮食能自己解决,可是武器和弹药怎么办?部队不打仗也得训练,但一训练起来消耗就会很大,总不能指望子弹和手榴弹都从地里长出来吧。”
原来旅长是为这事发愁,三牛想了想回答:“旅长,军械修理没问题,就算是零部件不足,咱们也可以从废旧武器上拆下一部分,暂时还能维持,但要是想生产就难了,技术人员到是不缺,主要困难有两点,一是原材料,二是设备,目前这两样咱们都没有,想把武器生产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李勇知道三牛说的很有道理,独立旅从成军那天起就恶仗不断,武器装备的损耗相当可观,三牛带着修理连基本上没有过一天消停日子,每天都忙的要死,可是这样下来也有好处,战士们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把各型武器装备的性能都摸个烂熟,李勇相信,只要有了原料和设备,再摸索一段时间,简单的武器和弹药生产应该是可行的。
生产和打仗不同,想要把武器装备自给自足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样的工程在内地由国家负责才有可能完成,而靠一个旅级别的部队在后藏几乎没有办好的可能,没有上游的配套企业。想凭借单一的力量把装备生产出来简直是空想。
军工生产是一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工业原材料的获取,就需要采矿、冶炼、设计、工艺等等几十道上百道繁杂的工序。还要有一大批专用的机器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比如说,无缝钢管工艺,膛线加工工艺。无烟火药工艺,一时半会的就掌握不了,凭借独立旅现阶段的技术能力,凭空就想生产武器装备太难了,光是探矿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日喀则周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光明,各种稀有金属矿产有几十种,其中生产武器装备必须的铜矿、锌矿和铁矿的储量都不小,但这些都是在后世才被探明的储量。五十年代的日喀则。能开发的只有煤矿和盐矿以及少量的硼砂矿。所以说,独立旅自己把稀有金属冶炼出来的想法李勇还不敢有,也不现实。就是能办到至少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原材料自己冶炼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可能,独立旅现在的力量还做不到。其实最开始李勇的想法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独立旅并不需要一切都由自己来完成,向上级打报告,向兄弟部队求援,都能解决一部分原料问题,惟有这设备可是让人头疼。
所谓的兵工厂还是一个雏形,李勇经过思考,打消了自己获取原材料的想法,暂时只能靠上级来解决,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机器设备了,原料还好说,如果机器设备也要上级来解决,实际上就等于向上级打报告在日喀则成立一个兵工厂。
在日喀则建立兵工厂???封闭的后藏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上下游的配套企业,独立旅的计划上级能批准吗?估计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被直接枪毙掉。
独立旅想保持住战斗力不下降就必须保证训练的质量和以前一样,甚至以后还要提高,但是训练又会消耗大量的物资储备,给后勤增加压力,后勤又是现阶段部队最大的短板,想自己生产又没有能力。
就在李勇愁眉不展的时候,侦察营长张劲松又烽烽火火的跑了进来,张劲松最近一段时间带着他们侦察营在日喀则的周边地区四下里活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人文和资源信息,也和当地老百姓渐渐的混熟了。
“旅长、旅长,我们在离日喀则六十多公里的一个聚居点抓到了一个大鼻子外国人,你说这家伙鬼不鬼,穿着一身当地老乡的衣服,土话说的比咱们还溜,要不是老乡们给提供消息还真就不好逮。”
张劲松带着大嗓门进门就嚷,旅部里的人差不多都听个清清楚楚,警卫连长李佳有点奇怪的问:“张营长,不会吧,这么偏僻的地方还能有外国人?是不是弄错了?”
也不怪李佳好奇,五零年的中国,外国人在大地方都是稀罕物,偶尔出现一个都能引起围观,谁能想到在这么极为封闭的地区还能看到。
对李佳的好奇张劲松有点不屑一故,这家伙拍着胸脯回答:“错不了,咱老张是干啥的!咱老张是侦察兵,被逮住的小子长着黄毛绿眼睛,肯定不是中国人。”
张劲松这么一解释大家都不吭声了,可不是吗,长着黄毛绿眼睛的还能是中国人吗?他要是中国人,母猪就快要会上树了。
李勇这时候也来了点兴趣,刚到拉萨的时候抓获了一批外国人,不过都被李勇给喀嚓了,这家伙难道是漏网之鱼吗:“劲松,人在什么地方?“
张劲松猛喝一大口水,然后抹着脑门子上的汗珠子回答:“嘿嘿,人就在外边,来人,把俘虏押过来。”
最后一句话是冲着外面喊的,几个侦察营的战士连拉带拖把一个家伙弄了进来,然后咕咚一下扔在了地上。
李勇仔细一打量,呵,还真他娘的是一个外国人。
这家伙三十左右岁的年纪,穿着一身藏民习惯穿着的皮袍子,脑袋上戴着一顶类似于狐狸皮的帽子,眼珠子骨碌骨碌转个不停,被战士们扔进来的时候皮帽子掉了下来,露出了一脑袋金黄色的头发。
好家伙,这么个打扮离远一点真就没有人怀疑他是个普通的当地百姓,可是狼总有露出尾巴来的时候,不可改变的黄头发和绿眼珠子把这小子的底细暴露出来。
对审问犯人李勇和侦察营的战士们还是有一套办法的,经过仔细询问,被逮住的还真是一条不大不小的鱼,据他自己交代,这家伙是英国人,隶属于英国远东情报局,来到西藏为的是执员都被解放军抓获而失败,他暂时没有办法逃跑,只好潜伏下来等待机会。
被抓获的俘虏提到了佰尔计划,李勇的心理猛的象划过了一道闪电,一下子透亮起来,对呀,老子咋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为了永远占领英王皇冠上的明珠,永远殖民印度,永远保障菜篮子的安全而制订力量,曾经支援给噶厦政府一个兵器制造厂,也就是咱们熟称的兵工厂,全套的机器设备,都是从英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