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嘛”德芳点点头“李筠胸无谋略,但他反叛的第一仗却得胜了,一举夺取了泽州,如此一来京城就有被阻断粮道的危险,太祖皇帝也不再坐视,御驾亲征,率大军平乱,此时北汉的刘钧也要出兵,幸得韩王先见,派使节喝阻了他,如此一来,李筠就成了孤军,太祖派出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和王全斌等将领,多次击败李筠,迫使他退入泽州,太祖亲自领兵攻城,李筠见大势已去,投火自尽,其子李守节在潞州归降,虽然李筠被平,但南方的李重进却也要趁机反叛,他派了亲信幕僚翟守珣联络李筠,可是怎么也没想到,翟守珣直接到了京城,把他的计划全都告诉了太祖,太祖皇帝要翟守珣回去拖住李重进,李重进果然听从,太祖立刻下旨封他为平卢节度使,守青州,李重进当然不愿离开本地,于是起兵造反,太祖派出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和宋延渥等将领平叛,亲率大军□□,结果只用了不到五十天就平定了叛乱,李重进也自杀了。”
558。第十八章 第五节 仁勇之帝宋太祖(5)()
“父王”惟叙说道“李重进的亲信都背叛他,这个人注定要失败的。”
“说得对,太祖皇帝得人心,才会受拥戴为帝,兵不血刃开创大宋,将士们用命以报,文臣献策治国,百姓无不归心,太祖亲征百战百捷,我大宋今日才会一统中原之地。”
惟宪听着很是高兴“父王,孩儿还要听太祖爷爷的故事。”
德芳笑笑,站起身向天拱手说道“太祖皇帝不但勇武,而且为人豁达仁厚,气量宽宏,一次,太祖设宴与群臣共饮,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就突然思念后周旧主周世宗,于是大声喊叫起来,太祖皇帝并未责怪,而是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但王著不肯,还在屏风后面失声痛哭,侍卫好不容易才把他搀了出去,第二天就有大臣上奏说王著胆敢在皇上前思旧主痛哭,应当严惩,但是太祖皇帝说:王著乃醉酒之人,朕早年曾与他同朝为官,知其秉性,他乃一介书生,哭思旧主并无大罪,随他去吧。”
“太祖爷爷真是大量”惟叙说道
“太祖何止大量而已”德芳转身看看堂上牌匾【仁德处世】继续说道“太祖皇帝初入行武之时不过二十一岁,曾跟随后汉刺史董宗本,董宗本乃宣祖之友,但其子董遵诲嫉妒太祖才干,不断诋毁排挤太祖皇帝,为此,太祖只在随州待了半年就离开了,等到太祖皇帝创立大宋,此时的董遵诲为骁武指挥使,他十分害怕太祖皇帝会因为以前的事情杀他,所以十分惶恐,这个时候又有大臣上奏了董遵诲早年不法之事十多件,但是太祖皇帝并没有追究以往种种,而是对董遵诲说:朕岂是心胸狭隘之人?勿要忧虑,朕将重用于你。于是将边镇通远军交给董遵诲治理,董遵诲感恩,立下大功,太祖又将自己穿的真珠盘龙衣赐给了他,有大臣说董遵诲是下臣,不应有如此重赏,太祖却说:朕将重镇交与董卿,又怎会以此为嫌?后来,太祖皇帝了解到董遵诲的母亲在幽州受难,杳无音讯,于是对边镇之民给予重赏,秘密接回了其母,使得董遵诲与其母亲可以团聚。”
狄妃听着也点点头“这可是段佳话呢”
“是呢”德芳笑笑“那时候赵丞相也曾力谏重惩那些早年欺压过太祖皇帝之人,但是太祖皇帝却说: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太祖皇帝有着仁爱之心,任人为能,乃千古圣君。”
德芳点点头“夫人所言甚是,太祖皇帝不但任人为能,还能及时反省改正自己所做的过失之事,记得有一次,太祖皇帝带着年幼的我在宫内后院弹鸟雀,这时一个大臣因急事匆匆来见,太祖一看折子就生气的说:此等小事扰朕雅兴,该当何罪?大臣却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来得重要。太祖皇帝听此大怒,拿起旁边内侍手中的柱斧向其砍去。”
559。第十八章 第五节 仁勇之帝宋太祖(6)()
“啊!”惟铃叫道“那。。。那太祖爷爷杀了那个大臣吗?”
“没有”德芳摇摇头
“父王!”惟宪问道“那怎么样了呢?”
德芳坐在堂椅上继续讲道“太祖的柱斧打断了大臣的两颗门牙,那个大臣没有喊痛,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握在手中,太祖问道:汝怀齿欲讼我耶?大臣回答: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这时太祖皇帝转怒为喜,赏赐了这个大臣诸多金帛,以示褒奖其敢言进谏。”
“太好了”惟铃笑道“吓了孩儿一跳呢。”
“小家伙,你太祖爷爷可是仁德之人呢”德芳说道“太祖皇帝身在京中,却也时刻想着戍边的将士,父王听宫内人说过,乾德二年攻打后蜀时,京城下了大雪,由于天气寒冷,讲武堂设置了毡帷,太祖皇帝戴着紫貂裘帽抱着父王说着话,这时太祖皇帝忽然对左右说道: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于是摘下了紫貂裘帽,派人送给了正在征战的统帅王全斌,王将军拜赐感泣,那一战大获全胜。”
“紫貂裘帽哦”惟铃想着“很暖和吧”
德芳抱过惟铃“赶明儿父王也给铃儿做一顶厚厚的帽子好不好?”
“嗯,谢谢父皇”惟铃十分高兴。
狄妃摸了摸德芳的茶碗,觉得还热,就推了推“王爷,喝点茶。”
“谢谢夫人”德芳饮了口茶
“太祖皇帝如此体恤臣下,得天下也是情理之中了。”狄妃说道
“嗯”德芳说道“太祖皇帝还曾为生了病的客省使卢怀忠亲手和药,派了太医前往诊治,并对卢怀忠说:朕曾尝用此药,效用甚好,你且安心服用。”
狄妃点点头“太祖皇帝仁爱之心普惠群臣万民。”
“是啊,夫人,你知道沧州百姓至今都在说:有冤帝王管,无钱圣君赏。”
“王爷,这是何意?”
“太祖年间,曾任命安国节度使张美上任沧州节度使,但他到了沧州之后却向一名百姓所要钱财数千,还强迫他的女儿入府为婢,于是这人来到京城告御状,太祖皇帝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召见了这个人,未等他说话,太祖就先问道:张美至沧州前,该地可太平?来人答:不太平,外敌侵扰,屈辱不堪。太祖又问道:张美到后可还如此?来人答:外敌不侵,得以生计。太祖这才说道:张美有功于家国,朕不会轻易罢免他,这也是为了沧州百姓,但你所受之不公,朕自会替你做主。太祖皇帝当即下旨,由官府替张美把钱还给告状之人,还让张美把他女儿归还,太祖还赏赐了张美的母亲很多钱,并使人告诉张美:爱卿若少钱粮,尽可上折向朕拿取,但不可再向百姓索要。张美接到圣旨,惶恐不安,于是改过自新,在当地为官廉洁,政绩颇佳。”
“王爷”狄妃说道“太祖皇帝真是有办法,又为百姓伸了冤,又维护了功臣的颜面,还使得良将悔悟,为家国百姓做了更多的事。”
“嗯,太祖皇帝确是圣君”德芳笑笑“不过圣君也会忘事,孤王记得年幼之时,有一天太祖在崇政殿召见张融,问政之后对他很是满意,当即承诺会任命他为司徒长吏,但是之后太祖就忘了这件事,过了许久,这一日,太祖皇帝带着我和王兄同几名大臣出外城骑马,却看到张融骑了一匹十分瘦小的马,太祖就问他:爱卿的马儿为何如此瘦小?难道你都不给它喂粮草吗?张融答道:臣每日会喂它食一石粮。太祖很是奇怪:每日食一石粮怎会瘦成这般?张融不慌不忙的答道:臣承诺它每日一石粮,但却常常忘记,所以它才这般瘦小。太祖听此忽然想起崇政殿之事,于是第二天就下了圣旨,任命张融为司马长吏。”
“太祖皇帝真是仁君,若是放到前朝,恐怕官没升成,连命都丢了。”
“是啊”德芳点点头“太祖皇帝英武仁勇,平五代十国之乱,天下少有敌手。”
惟铃坐在德芳的腿上说道“父王,这是不是叫仁者无敌啊?”
“仁者无敌?呵呵呵,铃儿说得好”德芳点点头“太祖皇帝心怀天下,胸怀磊落,赵普丞相曾对父王说过,在开宝元年时,皇宫修缮完成,太祖皇帝亲自给每个宫门都赐了名字,然后端坐在大殿之中,命人将所有的门都打开,只见诸门端直轩豁,毫无蔽挡,太祖皇帝说道“此如朕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矣。”
德芳讲了许多太祖皇帝的事情,几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兴奋的不想睡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