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赏赐了他王冠上面佩戴东珠。以往只有太子才有资格佩戴东珠,也是因为这颗东珠才让朱高煦心里一直对太子之位有窥视之心,现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便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护卫带出了奉天殿,胖太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前一步想替自己的弟弟求情。不过他的话还没有出口,已经听到朱棣开口说道:“太子身为国家的储君,却连自己的弟弟都管教不好。让他对着少师说出如此无礼的话,祸是朱高煦闯的,不过你这个太子哥哥也脱不了干系。罚你一年的俸禄,收回太子玉带作为惩戒。”
一句话将朱高炽求情的话挡了回去,当下太子低着头也不敢再说话。这时。殿中的文武大臣的目光都对准了姚广孝,希望这个和尚能说句话给皇帝一个台阶,收回对太子和汉王的责罚。
不过姚广孝坐在椅子上低头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任凭朱棣骂完了汉王骂太子,他都像是没有听到一样。随后竟然还打起了小呼噜,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了下来。
看着和尚的样子,朱棣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叫过来太监,说道:“送少师回庙里休息吧,从今往后只要不是大朝,少师可以不用上朝。”
这时,才有太监过来唤醒了姚广孝,搀扶着和尚出了奉天殿。不过当姚广孝进了小轿之后,他迷迷糊糊的眼睛突然睁开,随后和尚微微一笑,低声的对着自己说道:“你还是不相信和尚……”
到了寺庙之后,太监陪着‘昏昏欲睡’的姚广孝去了库房,在里面找到了当年徐福出海之前,打造船只的造船图。随后太监如获至宝的将船图带回到了皇宫……
第二天一早,皇宫里面便传来了册封大太监郑和为国使,出使南洋各国的消息。等到出海的大船建造成功之后,便立即起航。因为建造船图当中宝船的规模太大,朱棣临时改了主意。集结了全国造船的能工巧匠,只建造两艘宝船即可,剩下的改用大明水师的战船即可。
转过年来六月,两艘大船终于造好。在太子朱高炽的陪同之下,郑和从太仓出海,正式开始了出使西洋各国的行程。
此次出使的船队空前的强大,除了两艘长达四十四丈的宝船之外,还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官兵以及水手、随从将近三万人,这样的规模别说出使了,就是扫平西洋各国都足够了。
一时之间,郑和出使西洋的消息传遍了各地。自古以来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么大的阵仗,上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下到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一开口便是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各国的消息。一时之间,那只庞大的船队成了大明百姓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话题。
这段时间里,姚广孝继续待在庆寿寺里。除了每逢初一、十五的大朝他去参拜皇帝之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是待在庙里编辑、翻译天竺传来的佛经。虽然和尚不经常出入皇宫,不过朱棣却时不时的亲自、或者派太子来看望和尚。在外人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很看重这个靖难功臣的。
也是在郑和出海之后的档口,被朱棣封为靖难第一功臣的李景隆因为被朱能等其他的官员弹劾,举证他图谋不轨。说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他关上门接受家奴的跪拜。到了朱能等官员的嘴里就变了,变成跪拜如同君臣之礼,是为大逆不道。
朱棣登基之后,便亲口封了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还加封了他左柱国,光禄大夫和太子太师的尊号,一时之间李景隆的风光无二。虽然朱能等靖难功臣不服,不过朱棣亲口许下的靖难第一功臣,谁也动不了他。
没有想到李景隆风光了没有半年,朱棣一道圣旨便剥掉了他身上所有的官职。最后念在靖难功臣的份上饶了李景隆一命,不过还是将他这一家人都圈禁在了家中不得私自出府。
期间,想保住李景隆性命的人也找到了姚广孝,希望这个永乐皇帝身边大红人能说句好话,可以让李景隆告老还乡。
不过和尚两句话便让求情那人闭上了嘴:“大人你是要害死李公爷吗?现在陛下将他幽禁起来是保住了李公爷的性命,一旦没有了官职的李公爷出了京。那走不出十里便会死在建文帝党羽的手里……”
原以为这样李景隆被囚禁起来终老就好,谁也想不到这位昔日的靖难第一功臣的气性太大,最后竟然气的绝食而死。他的死算是给朱棣靖难之役最后的京城被破一个交代……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多,这当中姚广孝也派人去打听了有关吴勉、归不归的消息。根据泗水号那里听来的,现在归不归已经完全掌控了泗水号,他和吴勉还去了一趟波斯,不久之前刚刚回到财神岛。
就在姚广孝想着是不是应该通过泗水号的商铺来联系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时候,一天深夜,还在睡梦当中的和尚被小沙弥叫醒。皇帝陛下刚刚下旨请他到皇宫,好像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和姚广孝商量。
等到和尚再次出现在奉天殿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兵部、刑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太子殿下朱高炽等人已经到了殿上。看到了姚广孝到了,朱高炽亲自过去将他掺扶到了皇帝的身边。
还没等姚广孝坐下,朱棣已经忍不住开口对着和尚说道:“郑和不负朕望,他在暹罗抓住了朱允文……”
这一句话说出来,姚广孝的笑容便凝固在了脸上,当下他少有的打断了皇帝的话,说道:“陛下,郑和不会已经伤了建文君的性命了吧?”
“那是朕的侄子,朕怎么会伤了他?”朱棣看了一眼广孝之后,继续说道:“允文回来之后,朕会把他秘密的接到宫中。每天看他一眼朕也就放心了,起码他不会被宵小之辈利用。”
这时候,纪纲起身向着皇帝行礼,随后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可以擅自离开京城,迎回建文君,臣下的锦衣卫足够了。”
朱棣的目光从姚广孝的身上挪开,看了纪纲一眼之后,说道:“朕意已决,三天之后起驾泉州,郑和身为大明国使回国,当的起朕亲自去码头相迎。你们都不要多说了,去安排吧……不亲眼见到朕的那个侄子回来,朕心难安……”
说完之后,朱棣轻轻的拍了拍姚广孝的手背,继续说道:“这次也要麻烦大师一同前往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登岸前夜()
准备了三天之后,朱棣的御驾启程,向着泉州泗水号码头的位置行进。
严格来说,泉州的码头属于泗水号的私产。不过郑和出发的太仓刘家港太过简陋,不宜迎接皇帝驾临。当下光禄寺找到了泗水号在京城商铺的管事,征用了泗水号在泉州的码头。
朝廷亲自征用,管事一边派人去财神岛向归不归禀告,一边代替他们这位新任的老东家答应了征用码头的事情。选在泗水号的泉州码头还有一层意思,顺便看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态度。朱棣登基以来不管是对泗水号还是对邵家女人都是照顾有加,看在这个份上吴勉、归不归他们几个也应该和逃难的朱允文划清界限了,不管怎么说朱棣现在才是一国之君。
朱棣心里着急再见朱允文,当他一路上拒绝了所有沿路官员们的拜见。几乎就住在了他的那架豪华至极的马车上,半个月的时间便到了泉州码头。
原本郑和的船队前一天便到了泉州码头附近,不过为了创造出来一种皇帝陛下亲自迎接郑和下船的局面。船队在距离码头二十里的位置便下锚停船,就等着明天皇帝陛下亲临码头了。船队停好之后,郑和下命所有官员、士兵和船员们都要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以最好的姿态来答谢皇帝陛下的厚恩。
船员们正在准备明天见驾的事情,郑和带着一名亲随到了一间重兵把守的船舱当中。这里只有两个白头发的年轻人,见到了郑和亲自到来之后,一个身穿白袍的白发男人冲着他笑了一下,说道:“船停了,是回到陆地了吗?这里没有窗户,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是,现在船队已经到了泉州码头。”郑和冲着这个年轻人施礼之后,继续说道:“我们需要在这里暂停一晚,明天一早陛下会来亲自迎接建文君。”
刚刚说话的白发男人竟然就是那位从京城逃出来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另外一个白发男人是他的贴身护卫郑军。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俩的头发变成了这样,头发白的和吴勉一模一样。
当初朱允文、郑军被抓到之后,郑和只和他们俩见了一面。只是宽慰了几句,防止二人自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