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是从山上下来吗?应该知道山上有座寺庙,我们这是上山拜佛祖呀!”
小男孩侧转着脑袋,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笔者问道:“那寺庙里没有什么人了,大家都是大清早就过来烧香了,你俩来晚了!”
“哟。。。。。。貌似你很懂的样子。。。。。。”对于小男孩如此成熟的“建议”,郭丹丹表现出一种非常莫名其妙的不耐烦,笔者从这小男孩的口吻中察觉到一丝异样,从职业的本能来说,这里面绝对会有故事发生,出于慎重考虑,不能无视对待,在细细打量着这小男孩的同时,并随口问道:“小朋友,我是外地过来的,来晚了,但如果今天不能进寺拜佛的话,那就只能等下次了,可下次是很遥远的时候。。。。。。为了不留什么遗憾,所以还是准备冒昧的去拜一下菩萨!”笔者这番话说的真挚意切,把一旁的郭丹丹说的是愣在了那边,很明显,笔者跟一小男孩说这番非常“复杂”的话,证明了这个小男孩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郭丹丹用惊讶的眼神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听到笔者的这番言语,也觉得有些好奇,随后很诚挚的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佛祖面前,本该如此。能来这里,足见心诚!那你可知道这天马上就要下雨了?”
第488章 番外篇 我的心理案例最终章(6)()
大家可以查阅一下10月3日的天气预报,当时正好有台风登陆福建地区,所以整个华东地区都基本上处在阴雨大风的天气之中。当时笔者跟郭丹丹上郎山的时候,就是大风四起,云层很厚,才五点多的天,已然是暗了下来,笔者点了点头,对着那小男孩说道:“知道呀!可是都路过寺庙了,不进寺庙祭拜一下,这也说不过去呀!”江南地区的老百姓都有一个风俗:过寺庙就要进寺庙祭拜一下,过寺不拜是一种比较忌讳的行为。
这时候的郭丹丹也观察到眼前的这名小男孩有着一些特殊的地方:眉宇间比较凶杀,且肤色比较暗沉,更为关键的是那鼻梁和眉宇间,感觉不是纯粹的中国人,像是一名混血儿。郭丹丹不免脱口而出的说道:“这小孩好凶哟!”笔者早已察觉到了,连忙拉着郭丹丹,向那小男孩告别道:“快要下雨了,我们还有山路要走。先再见了!”笔者一说完,就主动的带着郭丹丹上了山。
那小男孩看着笔者和郭丹丹的背影,嘟囔了一句:“也算是心诚,不能让其委屈了!”嘟囔完毕后,人也就不见了踪影。
笔者和郭丹丹一边爬山,一边讲述着刚刚发生的事情,郭丹丹满心疑惑的问道:“蒋凯,刚才那小男孩是不是有点奇怪呀!你用你的灵异角度来分析一下呢?”
笔者沉思不语,只顾爬山,最后被郭丹丹实在是追问的急了,笔者才应了一句道:“那小男孩我还真看不出什么诡异,总觉得他有些特别!天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上山进寺吧。”
本来郎山并不是很高,且在笔者和郭丹丹一路不间歇的快走。没多久,就来到了郎山的山顶,一座巍峨的寺庙——郎山寺出现在了笔者和郭丹丹的面前。
郎山寺。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这郎山寺建寺之初并不是叫郎山寺,而是叫航慈院,根据通州志记载:“唐总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宝殿、殿阁、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设舟以济,号航慈院。郎山奉祀的开山师祖是僧伽,又称郎山大圣。传说当时郎山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后世称他为“大圣菩萨”。
后周显德五年(958),海淳建城。航慈院改名为郎山寺。“郎山”,佛典释为律宗语。佛成道以后,唯说“诸恶莫作”等教。制弟子行法,谓之“略教”;12年后,弟子中不如法者渐多,为广说戒律,示一一持戒,谓之“郎山”。?宋朝术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智幻法师住持郎山寺,弘法创业,修建寺宇。主持建造了大圣殿、支云塔,并塑僧伽像进行供奉。此后江淮一事许多寺院供奉僧伽像。智幻法师圆寂时,留下一偈曰:“当初不肯住长安。现像西归泗水间。今日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郎山。”后人称他为伽化身。为纪念智幻法师,明嘉靖年年间在寺内建幻公塔,至今保存。
大家万万没有料到,这小小的郎山上还有这等千年古刹吧?自打笔者一来到这郎山寺的门口,那种肃然起敬的心神顿时油然而生。
我们先来看看这郎山寺的主体结构群,让大家再次感受一下这郎山寺的雄伟壮丽:郎山寺的寺院建筑遍布郎山,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下的建筑主要有大佛殿、轮藏殿、大悲殿、金刚殿、藏经楼、晒经楼、枕山楼、方丈室及僧寮等。山顶有郎山寺的主要建筑群,有山门,萃景楼、圆通宝殿、大圣殿、还有葵竹山房、三仙祠、支云塔等。郎山寺周围还有唐文学家骆宾王墓(这个让笔者最为意外,实在是想象不到骆宾王的墓竟然会葬在郎山。)望江亭、御碑亭、平倭碑亭、清末革命者白雅雨墓等景观,有双眼石、鸽子岩、磊落矶、寒玉泉、名盘醒石、仙人洞、净智泉、题名坡、狮石、滴珠岩、海月岩等名胜。支云塔下的大圣殿是全山香火的中心。大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宇高崇,梁架精壮,为明朝建筑。殿正中供奉的是广教寺开山的师祖僧伽大圣坐像,两侧侍立着弟子慧崖和木叉。大圣殿两侧彩塑二十诸天像。
最为主要的就是那圆通宝殿,圆通宝殿是山上的主要建筑,又称“禹王殿”、“江海神祠”,殿中供奉大势至菩萨像。大势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为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同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佛经称,大势至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能断众生烦恼,使众生摆脱苦海。因郎山寺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故供奉大势至菩萨像。这尊坐像高达4。5米。佛台用白梵石雕花镶嵌,佛龛木雕精美,殿内锦幛绣幔,金碧辉煌,看上去极为奢华。两侧为十六尊者塑像,各自形态也是惟妙惟肖。
大佛殿山下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为明代建筑。殿内供奉明塑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墙壁上嵌着十八高僧瓷砖壁画。这组壁画是1982年由著名国画家范曾(这个同样是笔者万万没有预料到的)创作的,每块壁画高2。2米,宽1。3米。所绘的十八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分别是:安世高、道安、慧远、鸠摩罗什、法显、菩提达摩、智觊、吉藏、道宣、玄奘、善无畏、惠能、法藏、一行、鉴真、怀海、敬安、弘一。他们是佛教各派始祖、佛经翻译家、科学家、知名学者,神貌各异栩栩如生。这种用画像形式把从东汉至近代二千年历史中中国佛教的主要人物反映出来,在佛教艺术上是新的创造。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法乳堂”并撰写了门栏对联:“一堂都圣哲,万派尽朝宗”,这十个字写的苍劲有力,气韵非凡!
原本笔者还想去那藏经楼一睹真面目。因为先前就听说郎山寺的藏经楼中藏有安徽佛教徒仁祥奉赠给郎山寺历代名画观音宝像,据说这观音宝像有150多种,神态各异。让人观后茅塞顿开,流连忘返。且表现的形式还不是油墨画,是由刺绣大师沈寿刺绣所成,150多幅观音像,都是由巧夺天工的刺绣所制,那场面想想都非常的壮观,但是人家这个藏经楼不再对外开放,换而言之:也就不能见到这150多幅观音像的庐山真面目了,甚为可惜、甚为可惜呀!
但可惜归可惜。奇怪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笔者和郭丹丹两人刚进郎山寺,一场“如期而至”的大雨就哗啦啦的下了下来,郭丹丹庆幸着说道:“呀。。。。。。我俩的运气真是好极了,要是上山的速度稍微慢一点,我们就被淋透了!”笔者总感觉这个运气有点奇怪,但不好说什么,外面下雨,两人参观郎山寺也就并不显得很焦急。这个时候是郎山寺僧众们做晚课的时间了,一群群僧众聚集圆通宝殿。人家在做晚课。笔者和郭丹丹当然不方便在圆通宝殿里“闲逛”着,那就在圆通宝殿的门口庭院中,四处参观了一下。当笔者和郭丹丹参观到一处池塘的时候。郭丹丹愣在了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