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动攻击大明水师的行为。”
陈林一直听到陈一鑫说完三个条件,才突然回过神来——这节奏不太对啊。自己是上门来给海汉人提条件的,怎么谈到最后,倒是海汉人提出了三个如此苛刻的条件。
陈一鑫可不管陈林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直接了当地说道:“我们是很乐意与大明水师保持和平甚至是合作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在崖州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崖州水师跟我们的关系就相处得非常好,如果岛上的水师军官有这个意愿,我们可以安排他们去崖州看看当地的水师是怎么和我们和睦相处的。当然,由此产生的费用是由我们这边全部承担。”
陈林现在除了点头称是之外。也没有更多的话好说了。陈一鑫这话分明就是说崖州水寨已经被降服,如果岛上的大明水师觉得不服,可以去崖州看看他们的同行——如果那些人真的如他所说那样还活着的话。
“既然陈老板已经没有其他异议,那就送客吧!”陈一鑫坐下来不过片刻,便完成了与陈林的会谈,很快就端茶送客了。
陈林别无他法,也只好告辞离去。至于这三个条件带回去之后,刘参将是暴跳如雷还是选择隐忍不发,这就不是陈林能够预计的事情了。他只盼着刘参将在失望之余,不要将怒气全部都发到他的身上。
“哦对了,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忘了说。”正在陈林走神之际,便听陈一鑫又出声叫住了他:“听说你是在中间代为传话的商人?那你给水师的刘参将带个话。就说今后在中间传话这件事,我们只认你一个人,不用再派另外的人来了,免得麻烦。”
“啊?”陈林应了一声,却没有回过神来,直到出了屋子之后,他才突然醒悟过来——海汉人这是在给自己留生路啊!要是刘参将真打算寻自己的晦气。陈一鑫这话可就是救下了他的一条命了。陈林不禁暗自开始琢磨,自己现在所从事的木材生意,是不是也应该学着别人那样去跟海汉人搭一搭关系,听说海汉人在这里要修建大型港口,还要建许多商栈仓库,需要的木材应该也不是小数目……
陈林带着满肚子的心思离开了,陈一鑫这才有暇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倒了一大口下去,末了抹抹嘴道:“游哥,跟大明打交道这事不容易吧?”
“的确不容易!”游益汉虽然此时心情已经彻底地放松下来,但想起先前跟陈林打交道时的惴惴不安,仍然还是有些后怕:“幸好你回来得及时,要是再拖上一时半会,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家伙了!话又不敢说得太满,你们军方的事情我可不敢替你们强出头。”、
陈一鑫摆摆手道:“游哥,其实你把话撩狠一点也无所谓,大方向把握好就行了。从长远来说,执委会要的就是整个香港岛,而不是我们现在占的这一角,迟早都会把水寨这件事解决的。这些明军如果不肯服输,一定要选择跟我们做对,那肯定最后还是得武力解决。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他们能有这个决心,所以我刚才提条件的时候干脆就不给他们留什么余地。”
“这样做会不会把他们逼得太狠,起到反效果?”游益汉对此还是感到有点不安。
“几率很小。”陈一鑫对此显得非常笃定:“如果他们要选择强硬态度,那么到最后无非是给我们一个动手清理他们的借口而已,我估计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之前的几年里就一直选择了逃避,现在应该已经没有站起来一战的勇气了。我提的条件虽然听起来有点过分,但对他们现在的状况其实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一切还是跟我们来之前一样,而且说不定还会从我们这里多得到一份好处,你说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拒绝?”
“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你是专业人士,我信你。”游益汉虽然自己有点拿不定主意,但看到陈一鑫的态度这么坚定,也就选择了相信他所作出的决定。
虽然陈一鑫比游益汉小了将近十岁,但在军事相关的领域中,陈一鑫才是专家,而游益汉虽然是本地的行政主官,在这种涉及外交的事务上还是得听从专业人员的意见。
“对了,你出发的时候不是说得一两天才能回来,怎么这么快就转回来了?”游益汉想起陈一鑫回来这时间也的确有些凑巧,便顺口问了一句。
“出海没多远就发现天气不对,看样子是要吹大风了,所以赶紧调转船头回来。我问了几个老船工,看这天气,估计两三天之内就会有大风来袭。我已经给万山港、番禺、广州都发了电报,提醒他们注意天气。”陈一鑫解释道。
“大风?”游益汉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两年前台风在三亚过境时的状况,当时各种生活设施都还在修建之中,那场台风可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如今本地的状况与两年前的胜利港极为类似,如果有天风吹到这里,倒真是一件不小的麻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八十五章 赈灾()
1629年10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自西向东扫过了珠江口,覆盖了肇庆府、广州府和惠州府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根据实地观测情况来看,这场台风的最大风力可能达到了12级左右,这已经超过了两年前胜利港所遭遇的那场自然灾害——那次的状况顶多只算是强热带风暴而已,风力还够不上台风的等级。
这一场台风当中受灾的共有十几个县,近十万民众,珠江口的新宁、新会、顺德、新安等县成了受灾最重的地区,这其中也包括了新港口所在的香港岛在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台风仅仅只是过境而已,在珠江口兜了一圈之后便朝着东南方向的海面行进而去了。绝大部分地方遭受台风侵袭的时间还不到一天。
由于民团海军较早地发现了天气的异常状况,新港口得以有一天多的时间来做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这场风灾中并没有出现人员的损失,只有几个民众被风刮起的东西砸到受了轻伤。倒是有多艘小船被汹涌的海浪直接推上了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另外绝大部分茅草房顶的民房都被揭了顶,有六七间民房被吹得东倒西歪,已经无法再住人了。
有赖于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较为充分,灾后本地民众的吃住并没有立刻出现问题,粮食和帐篷的数量都足以供应本地所需,社会秩序在民团的维持之下也没有发生混乱。
陈一鑫在灾后立刻联系了驻广办、番禺和万山港,通报了本地的受灾情况。广州和番禺倒是没有受到直接的影响,万山港因为早早得到了警示,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倒是驻广办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人手、船只和救援物资,如果这边受灾的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广州就会立刻派出救援船队南下。
相较于两年前登陆胜利港的那场强度稍弱的风暴,这次的台风对海汉控制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反而更小一些。游益汉先前所担心的受灾状况,在灾后并没有出现,临时管委会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让本地的建设工作恢复到正常的节奏当中。
然而这仅仅只是海汉治下地区的状况而已,其他的受灾地区在灾后的遭遇可就没那么好了。多个州县都在这场台风当中出现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的情况,而地方官府在灾后的救援赈灾工作,多少显得有些无力和混乱。
灾后第二天,番禺李家庄的移民营地便迎来了第一批求助的灾民。这些民众都是在番禺附近居住,也知道海汉人在这里设立的移民营地会收留无助的穷人。尽管这些民众多数只是来求一点赈灾粮。未必会选择加入归化民,但移民营地的临时主管沙喜还是架棚施粥,只要来求助的灾民都能至少得到一份维持生存的食物。
这股人潮在三天之后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大量在灾后失去食物和财产的灾民在无法及时得到官府救助的情况下,纷纷从周边地区涌向番禺县,在李家庄之外形成了人潮。萧良和虞尧不得不紧急率领驻广办下辖的武装人员以及“金盾护运”的保安们赶往番禺,维持当地的秩序。
灾后第五天,在李家庄附近聚集的灾民已经超过四千人,这个数字甚至比前往广州城求助的灾民数量多了好几倍。之前的几年中一旦地方上遭受自然灾害。往往有大量民众涌向广州城求助,而如今这种行为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对于救灾乏力的广东官府,民众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