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包两餐,每天上工,一个月两元流通券。期间如果因公伤病。由我们负责救治。”关于用工待遇问题,乔志亚早就有了腹案,立刻便答了出来。

    黄雀在三亚住了一段时间,自然很清楚流通券这种货币与银子之间的换算比例。每个月二两银子对他们这些黎人来说,已经不算是小数目了,何况每天还包了两顿饭。至于住倒是没什么问题,现在的工地距离黎人的新居所并不远。每天上下工靠步行就够了。而能够免费医治伤病,这在黄雀看来已经算是额外的附加福利了。

    对于乔志亚所开出来的条件,黄雀已经没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了——事实上黄三木在他来此之前,只提出了每人每月酬劳不能低于一两银子的条件。这还是因为在此之前的募兵中,军方给前来应征的黎人青年承诺的收入是每月三元,完成三个月军训成为正式民兵之后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黄三木参考了这个标准,才大着胆子喊出了一两银子的价钱。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海汉这边倒是丝毫不吝啬这点小钱,没等黄雀提出条件就直接开出了两倍的价钱。

    “乔哥,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就让寨子里的人尽快来上工。只要手脚齐全,能担能抬的都可以来吧?”黄雀追问道。

    “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来。女人也没问题,我们的后勤部还需要很多帮忙洗衣做饭的人。”乔志亚恨不得能把石子峒所有四肢健全的人都拉到工地上来做事,让工程的进度加快再加快。

    尽管执委会的任命还暂时没有公布,但乔志亚通过颜楚杰等人的渠道,已经大体知道了执委会将在近期委任他为昌化地区的行政长官,而他本来又是本地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相关任命下来之后,他就将成为驻外机构中首个文武大权集于一身的地方长官,这绝对是十分难得的待遇。当然了,这种并不符合执委会执政思路的任命方式也只是因为昌化这边人力资源短缺,选择范围有限而作出的权宜之计,大概过不了太久就会派来其他人分走一部分行政权力,但对于乔志亚而言,这段时期将是极好的机遇,要趁着这个机会尽可能地多作出一点成绩才对得起自己这份运气。

    最显著的成绩,就莫过于加快筑路工程的进度,在对于劳工强度不能压榨过度的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案就只剩下想办法增加劳工数量了。石子峒搬迁出来的民众在除去入伍的青壮之后,还能作为劳动力使用的不到千人,对于庞大的工程来说,这点劳力能够拉动的建设速度还是很有限。不过乔志亚的想法是希望通过石子峒的操作实例,尽快吸引到内陆其他黎苗山寨的青壮前来投奔。

    这并不是乔志亚的妄想,当初符山峒外迁到胜利港之后,同样也在短期内就带动了一批黎苗山寨投靠海汉,而其中的青壮有绝大部分都被吸纳进了海汉的各个机构效力,同化的效果可谓相当不错。在这个过程中海汉相关部门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尽可能让这些缺乏遵纪守法概念的山民在短时期内适应海汉治下的各种规章制度。

    乔志亚当初被分配到化工部门,长期都在田独待着,跟黎苗两族打交道的时间也很多,亲眼见证了相关部门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这些原本戒心十足的山民吸纳到海汉的用工体系中来。他现在所做的,基本就是将海汉在胜利港的各种成功经验照搬过来,在加上一点自己的发挥,就已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黄雀在凉棚里歇了一阵,等日头稍稍小一些了,便告辞返回黎人驻地去了。黄雀的办事效率果然没有让乔志亚失望,第二天早上,便有两百多名黎人在黄雀的带领下来到工地,开始接受海汉雇佣,从事一些简单的劳作。

    乔志亚也没让黄雀闲着,这些黎人劳工的身份,还必须要由他去进行统计和造册,这样最后计算工饷,才能一一对得上号。黄雀虽然对此感到兴趣缺缺,但当他听到乔志亚说这些管理方式也是海汉崛起的原因之一,便欣然拿着纸笔挨个给黎人劳工登记去了。这个差事虽然有点闷,但既然能够学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黄雀还是很乐意去完成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62章 官方套路() 
在此期间,来自安南的海船仍以五六天一艘的频率将南越战俘源源不断地送到昌化港。复制网址访问 在顺化战役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时间之后,从安南输入战俘和移民的速度也在随着其国内局势的平定而减少。高峰时期每月三千人以的运送规模,在近期逐步缩减到到去年下半年同期水平的每月千人下。虽然为了保证昌化工地有足够的劳动力可用,执委会将其大部人口都直接交给了昌化的工程部门,但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来说,即便这个数字翻几倍,也未必能满足工程进度加快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石子峒这点为数不多的劳动力也同样成为了工地指挥部眼里的香馍馍,乔志亚花了不少心思,终于是将石子峒剩下的劳动力都悉数拉进了工地,虽然多少显得有点杯水车薪,但也总算是给本地的劳工来源增加了一条行得通的路子。这样接下来再用同样方式去套路其他黎苗山寨的时候,有了可以展示的成功样板。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黎人都能够适应这种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石子峒也有少量不愿意离开山区的人员,并没有加入到外迁移民的行业。但迫于石子峒和海汉人已经达成了协议,这些人也不能继续在石碌地区继续待下去,只能转投那些位置更加深入内陆地区的黎峒了。

    1629年9月3日,一艘隶属于民团海军的“探险级“战船缓缓驶入了昌化港,停靠在军方专用的五号泊位。由于每个月都会有好几批军用船只抵达这里,执行巡逻或是运输人员物资的任务,因此码头的工作人员也习以为常地接住船抛下的缆绳,拴到岸边的水泥桩。不过当这名心不在焉的水手看到从船通过跳板下到岸边的人,立刻条件反射地站直了身体,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口虔诚地喊道“为执委会服务!“

    陶东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外面享受到这种有点类似于“宗教领袖“的待遇,他倒也见怪不怪,微微抬了一下手向这名码头工人示意,在一众民兵的簇拥之下离去了。不过这名归化民的情绪依然激动不已,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有机会在这么近的距离为陶首长服务,更何况刚才对方还有非常明显的反应,这事已经足够让他在亲朋好友面前吹个半年了。

    陶东来突然出现在昌化,一方面是因为刘山夏调去执行其他任务之后,建设部在昌化地区已经没有重量级干部坐镇监管施工。乔志亚虽然也能指挥一般的筑路工程,不过他的编制终究是在军方,建设部也不太好把自己的活儿全交给别的部门来完成。

    当然了,以陶东来身所肩负的繁杂职务,他在这里常驻的可能性甚至刘山夏更小,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巡视工程进度,并且一些政策性的东西给这里的管理人员更为明确的意见和命令。

    除此之外,陶东来身还有另外一个小小的任务,那是宣布正式成立昌化港管委会,并代表执委会任命乔志亚为管委会临时主任,并继续兼任昌化石碌交通线项目指挥部总指挥职务。

    乔志亚从陶东来手接过任命书的时候也颇有点唏嘘,三年前他还是底特律的一名汽车技工,爱需求刺激的他跟着要好的几个狐群狗党参加了神秘的“穿越之旅“,来到了这个无法想象的时代。穿越前所学会的五金、化工、工程、航海、战斗等技能,让他在这个团队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不过能够一步一步地从其他领域走了从政这条道路,这是连他自己都并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如果三年前有人对乔志亚说你会在国南部的某个海边渔村当个县长之类的职务,他肯定会认为这家伙是在说胡话。然而今天这种看似荒谬的剧情却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乔志亚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现在这种五味杂陈的心情。说实话他对于从政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但他很清楚在这个团体,从政毫无疑问是一条通往权力高层的捷径。

    相之下,从军虽然也可以快速地累计军功,获得提升,但其的风险性还是存在的。建立民团至今,虽然还没有发生过穿越者军官在战斗阵亡的状况,但受伤却是难免的。乔志亚自己在第一次去安南参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