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1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快速而顺畅。

    这培训基地虽然不允许随意出入,但学员在内部的活动却没有多少限制,只要不捣乱,就算是去旁听其他专业的培训课程也不会被驱逐。而刘尚目前所在的宣传专业正好没开班,也就由得他逍遥自在,四下游走,去参观其他专业的培训内容了。

    这培训基地中开设的专业甚多,刘尚随便转了转,发现除了医疗卫生之外,还有进出口贸易、金融、文教、探矿、治安、农事、建工、航海等诸多专业。每个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时长都各不相同,学员在完成培训课程之后就会被分配至各个行业的国家机关中任职。另一些名为“专业进修”的班级,就不允许刘尚这样的外人旁听了,据说这些班的学员都是在职人员,通过进修培训之后便会获得职位的晋升。

    有很多专业是刘尚以前闻所未闻,并不知道这个行当居然还能以这种正式的方式开班授课,但转念一想海汉还为此成立了管理该行业的衙门来运作,这开个培训课程倒也只是小事了。刘尚由此也能感受到海汉高层对于某些行业的重视程度,与大明的确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大明想要入朝为官,要嘛通过科举一层一层地考取功名,要嘛就只能拿命去战场上拼杀,像这种凭借着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专长就能当官的情况,在大明是比较少见的,即便有也只是在六部中分管具体事务的底层官吏。

    而海汉的举措却是为各个行业中的普通人准备了专属的上升通道,这些人不需要通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不用擅长舞文弄墨撰写八股文,只要在某个海汉高层需要的领域里有专长,就可以通过招募的形式进入到海汉官方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后续的深造进修和升迁提拔的机会。

    刘尚不明白什么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桎梏与区隔,但他现在已经能切实地感受到海汉这种开放社会上升通道的制度对平民百姓的吸引力和刺激作用有多大。即便是完全没有任何背景,刚刚才抵达三亚不久的新移民,也会有机会凭一技之长来获得国籍与地位,而这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状况。

    这也就难怪近几年大明东南明明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天灾**,但仍有大量人口选择背井离乡移居海南岛,而且这些离开大明的人往往不是因为生活不下去而逃难,只是想移民海汉之后,能为自己或是下一代搏一个更好的前途。如果换个国籍就能换来入朝为官的机会,而且这个国家还正是处于开国之后的上升期,那又有多少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

    受到这种诱惑的可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而已,据刘尚所知,东南沿海因为各种原因辞官之后到海汉这边来当官的人也不少,而且原本在琼州任地方官的官员,有相当一部份人都在这个岛易主之后也跟着改换门庭,投入了海汉门下效力。如今在海汉的官僚体系中,曾经在大明官府中有过任职经历的人至少还有两成上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汉目前似乎还无意在大陆推广这套制度,否则再经营几年下来,只需振臂一呼,只怕就会有整州整县的地方直接投靠海汉了。

    看到这些人之后,刘尚才想到了自己来到三亚之后所接触过的那些官府中人,应该也都是在这里接受过类似的培训。话说回来,海汉若非有了这种量产式的培训方法,想维持分工细致的主管机构也难能有足够的人员可用。当然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海汉官府机构的复杂程度对专业人员需求量极大,才会因此而催生了这样的征召和培训体制。

    海汉能够迅速建国并崛起,跟这么庞大的官吏队伍所起到的作用肯定是分不开的。

第1273章 意外收获() 
这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于主任,自然便是移民中从龙时间极早的于小宝了。于小宝早在1627年穿越者们在榆林湾登陆时就已经随其父亲于大山一起投靠海汉,算工龄也算是归化民中年限最长的一批人了。早年又先后师从于陶东来、宁崎、何夕、马力科等人门下,从十六岁开始就已经在大人物身边任职,这份履历在海汉国内也是不多见的。

    在穿越者们的言传身教之下,于小宝所学到的本事要大大胜过后来者,而且对海汉的忠诚度也足够高,所以执委会对他十分信任,并将其任命为海汉青年团的主管官员。

    与听上去的第一印象有所不同,海汉青年团并非军事组织,而是一个政治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很简单,就是让海汉治下的年轻国民效忠国家和执委会,并成为执委会的“政治近卫军”。青年团的编制并不受制于行业和部门,仅仅只看国籍和年龄这两个条件,符合即可加入其中。因此青年团也就成为了一个跨行业跨部门,并且成员众多的大型组织。按照今年国庆期间的统计数据,青年团的成员数目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汉军的兵力,在国民中的影响力也可想而知了。

    虽然加入青年团会对日后的个人前途有诸多益处,但青年团对个人并不具备行政方面的管理权力,所以于小宝这个官职可以说影响力很大,能够左右千千万万人的前途,但同时实权也很小,甚至不能直接决定某一个人的职位升迁。但只要深谙海汉体制的人都明白,于小宝这个职位看似没有实权,其在民间的影响力却已经堪称归化民第一人了,目前已经升无可升,否则就得顶掉某位首长的位子了。

    于小宝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又常年跟穿越者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穿衣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已经基本脱离了明人的状态,甚至有很多初到三亚的新移民,会将他等同于真正的“海汉人”。不过于小宝自己和上面的大人物对此似乎都没有什么顾忌,类似配备警卫员这样的待遇,过去也的确只有穿越者才能享受到,但现在像于小宝这样的归化籍高官出行也会配备警卫了。当然了,在三亚良好的治安环境下,这种人员配置更多的功能还是身份象征而已。

    于小宝今天来到培训基地这边的目的是视察工作,同时查看一下近期招收准公务员中有没有什么年少的苗子值得注意。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自然是要悉心接待,唯恐有什么差错。但于小宝走到这边就注意到了躺在草坪上的刘尚,所以才打发了工作人员过来询问是什么情况。

    由于青年团的特殊工作性质,宣传部门一向是主要的合作单位之一,而且海汉宣传部里很多入籍时间较早的年轻官员都曾师从宁崎,说起来跟于小宝也是有师兄弟的关系。比如三亚港区管委会宣传科的洪敬文,就曾与他同门学艺,也算是有一点私人交情。这个没着落的新人既然是洪敬文的下属,那他自然要多过问两句了。

    刘尚不明对方为何要过问自己以前的职业,但还是按照标准答案老老实实说了,自己曾在广东某地说书为生,听闻海汉这边的人特别喜欢听书,所以搭船来了三亚谋生,后来便接到了来自常德高的征召。

    于小宝点点头又接着问道:“可会识文断字?”

    刘尚躬身应道:“小人粗通文墨,以前说的书也都是自己写的。”

    “宣传部的班什么时候能开?”于小宝这句话却不再是问刘尚,而是旁边的工作人员。

    旁边的官员嚅喏着应道:“近期宣传部招的人少,凑不出足够的学员,加之各位兼职的讲师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所以……大概要等到下月了。”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培训基地总不能为了刘尚这么一个学员,就专门召集讲师开班。给这些学员上课的讲师可并非专职,基本都是相关部门的在职官员,要安排培训课程也先得协调讲师们的时间安排才行,刘尚可没有这么大的份量能让这么多人围着他转。宣传部把人交过来了,这边负责办理手续的人不清楚安排,直接就将人收下来了,也只能将错就错让他暂止住在这里。反正收留刘尚也就是添双筷子添个碗的事,这点额外费用对于培训基地来说并不会产生负担。

    不过这事被于小宝注意到并过问,就意味着有人可能得为此事负责了。于小宝的官职虽然是挂在青年团这边,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平时做的事可都是代表了执委会的意思。特别是出来巡视地方上的工作,这几乎就是钦差大臣一般的地位,培训基地的工作出了岔子被他发现,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相关人员还是不免紧张起来。

    但于小宝今天显然心情不错,并没有立刻责怪工作人员的安排失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