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想要打赢战争需要的投入要远小于他们能获取的利益。
——————————
人物篇到此结束,其实书中还有不少出场并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但是从塑造者的角度,我只给出了我塑造地比较用心的那些,这里面部分让我感觉满意,部分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在令我痛心地同时,也给了我失败的教训。如果让我给这篇小说里自己塑造得人物打分的话,我会打A-。从全篇来看,出彩的并不算多,大部分只是不功不过,最多只能算是B,但是人物的数量多少弥补了质量的不足,于是就恬不知耻地给自己加上半分。
设定篇
人物篇到此结束,其实书中还有不少出场并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但是从塑造者的角度,我只给出了我塑造地比较用心的那些,这里面部分让我感觉满意,部分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在令我痛心地同时,也给了我失败的教训。如果让我给这篇小说里自己塑造得人物打分的话,我会打A-。从全篇来看,出彩的并不算多,大部分只是不功不过,最多只能算是B,但是人物的数量多少弥补了质量的不足,于是就恬不知耻地给自己加上半分。
终于跳到设定篇了,人物篇写得甚累……
整部小说最让我满意的设定有两个,加上两个一般满意的设定,我就从这四个设定开始谈起。
先说一般满意的。
封神的设定,包括那个预言。进行这个设定的时候我是矛盾而且犹豫的。因为涉及到神灵的东西本来就和“性格造就命运”有些不符了,但是这恰恰是本文的核心设定。四个人物分别获得了一个神灵的四个能力的碎片,合起来就会升格成神这种设定我觉得本书还是头一个吧……虽然预言解得很牵强(因为预言和所谓自然界意向都是我后加上去的,到了最后才想到要把这几个东西扯在一起),但是“无影无形,无痛无觉,不眠不休,不死不灭”者就成了神灵这种设定我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只可惜这条线索和整篇故事有些脱节了。
另一个不甚满意的是对于肉体、灵魂和血液的定义,还有所谓的最后一瞬间的执念。肉体就像是一台计算机,血液就是这台计算机的电源,灵魂是人工智能的软件。当人死了,就像格式化了电脑,人工智能也随之失去。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把身体重新启动,此时,在内存里的意念和智慧被清空了,印在硬盘里的记忆也被清空了,剩下的是记在CPU中的那些行为模式,还有一些已经深深印进脑干之中的不需要思考的行动(假设是预装软件),以及那个所谓的临死前被印进了脑干的执念。相比于托萨卡琳的只需要“裸机”的行为,艾丽的更有技巧一些,她只是关机,内存被清空,然后篡改掉人工智能软件,让它按照自己灌输进去的意志工作(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原软件造成了损伤),记忆之类的保存在硬盘中的文件依旧保存着。
这个设定如果放在一部别的书里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述的话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设定,但是在这本书里我甚至没有机会去详细地解释它,于是就显得有些牵强,而且,牵强是必然的,因为本来就是为了填补很多原始设定中的改动和疏漏……
去掉了以上这部分,剩下来的是我最满意的设定之一——托萨卡琳的朔望会。
“为什么埋下苹果,会长出苹果树,而埋下一个人,就只会长出蛆和苍蝇?”
这是个人认为全篇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其实生命死亡的平等的设定存在已久,人与万物平等的设定也并不新鲜,我最引以为傲的设定实际上是苹果汁啊!哇哈哈哈哈!
这本书很多地方都有那些令人着迷的时代的特色,例如元老会和那些古罗马式的名字,例如魔法中处处透出那个科学启蒙时代的影子(后面会提及),还有就是这里,实际上这些绿色汁液的人的灵感来自所谓的“第一本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我觉得现在的所谓“奇幻”文或者“异界”文在设定上有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想象力的匮乏,其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影响。以前的传说,无论是东方神话,或者是西方神话,那些鬼怪、地府、天师、内功……或者是精灵、树人、龙、天使、吸血鬼……都是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不解之谜,因此奇幻小说也被定型了,人们不是套用这个设定,就是套用那个设定。
奇幻文需要拓宽思路,放开想象力。我不承认异界文是奇幻,那种东西根本就没有幻想的成分在里面。虽然不我不是设定党,我也不认为一个新颖的设定就可以支撑起一部小说,但是没有创新精神的奇幻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而方法,就是抛开一切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将自己放回原来那个愚昧的,狂热的时代。工业革命,人们对科学既敬且畏的时代,弗兰肯斯坦诞生了。现在人们不会相信将尸块拼在一起,加上强电流就可以制造出人,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电是神奇的,也是万能的。
将历史推向更早的时代,中国的五行理论和西方的“四元素”理论,都只不过是在时代的限制下人们对世界的一种猜想,也就是一种设定。而回到托萨卡琳的那句话:
“为什么埋下苹果,会长出苹果树,而埋下一个人,就只会长出蛆和苍蝇?”
这不仅仅是一个为难艾的问题,而是他对于世界的思考。有些人觉得这句话很搞笑,而事实上我们的前辈就是这么做的。在中国古代,土里长出了树苗,人们认为“土生木”;而在西方,将土壤密封在罐子里,里面长出了虫子,于是人们认为虫子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这就是这个设定的由来——想古人一样提出问题,思考,然后得出答案。
最后一个令我颇为自豪的设定,就是法师和魔法的设定。
之前已经提到,瑞文戴尔和魔法师是参照现代大学实验室和教授设定的。但是至于魔法本身,参照的则是曾经的科学。
这也是我对现在奇幻文的怨念之一,我受够了大量开篇给设定以及分级的打着“西幻”旗号的异界文了。有的时候,我一看到很多西幻文中把魔法的分级搞得十分郑重就觉得有趣——是谁给它们起得名字?又是谁给他们分得从一级一直到“禁咒”的等级?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级规范和森严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直到今天,科学也没有能够解释一切。而曾经,在经典物理发展到某个阶段时,人们曾经认为物理学已经能够解释一切,只剩下三片乌云,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总会有一些无法解释的东西,但是他们就是那样存在着,而人们认可他们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们被解释。在那个思想与科学风起云涌的春天到来之前,落叶也可以在空中飘落,但是直到伽利略将两个球从比萨斜塔上扔下,人们一直以为轻的物体落得比重的慢;苹果每年都从树上落下,但是直到有一颗砸到牛顿的头,没有人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每到暴雨来临,都会雷电大作,但是直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这种天气放了风筝之后,人们才知道划过天空的闪电和生活中时常出现的静电是一种东西……
书中对魔法的设定也是如此——它只是存在着,被人使用着,研究着,很多人不知道它为何存在,他们只是知道它存在而已。人们对它的存在提出很多理论,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没有人知道谁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直到有人证明了它,或者是历史将它证明。科学体系随着信仰崩塌而出现,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而本书中的魔法也同样。
真理在维格菲和博得的争论中产生,许多跨时代的发明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例如文中的火药或者历史上的火药),而同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交锋也随之展开,这就是一个发展的魔法世界。维格菲的“唯意志论”不是结束,而是开端。接下来,精神力会被量化,会被从魔法之中剥离,然后各种各样的理论会应运而生,用于解释这个世界……
在计划中,续集里,魔法的发展依旧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至于其他的,尤其是军事、宗教、政治、地理上的设定,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这是出于我“非设定党”的本性。我也会崇拜内裤门的那种庞大的设定,也会在写魔法的时候冒出类似于写成一部“科学发展史”的念头。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不愿意做太庞大的设定,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