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兰政府要员、波兰统帅部的高级军官们急匆匆登上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飞机,逃离了华沙,逃往法国。
德国空军飞行员看到英法的运输机,并没有开火。虽然英法已经对德国宣战,但双方都心知肚明,那只是宣而不战,德国飞行员在得到希特勒的命令之前,没有必要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的飞机开火。
波兰政府和统帅部的出逃,给了苏联人一个最好的借口。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报告元首!波兰政府外逃了!”贝利亚急匆匆的闯入斯大林的办公室。
自从战争爆发开始,负责情报的贝利亚有权自由出入斯大林办公室,随时汇报最新情报,以便于斯大林作出判断。自从战争爆发之后,斯大林的睡眠时间更少了,他变得更加的忙碌,每天都有突发事件发生,原计划的安排经常被打乱,于是斯大林只能依靠减少睡眠时间来完成他的工作。
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太好了!本来我们不好去动波兰,有条约规定。现在好了!他们的政府都跑了!传我命令下去,准备进攻!”
很快,还在火车上准备赶回莫斯科的莫洛托夫就得到斯大林的命令。
莫洛托夫立即以苏联外交部部长的名义发电,向全世界公开声明:“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地区!”
苏联人无耻的声明,意味着向波兰开战。
莫洛托夫的声明刚刚通过无线电波向全世界发出去,战争便已经爆发。
苏联指挥官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带着两个方面军的兵力,拥有一百多万大军,上千架飞机,近万门大炮和三千多辆坦克。
随着斯大林一声令下,苏军的重炮轰鸣,比德军更加猛烈的炮火像是冰雹一样,狠狠的砸落在波兰军队的阵地上。紧接着,苏军的轰炸机群也出现在波兰上空,投下了铺天盖地的炸弹,把波兰军队的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经过了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苏联的坦克群、步兵、装甲车和骑兵旋风一样冲入波兰境内,横扫被炸得七零八落的波兰军队阵地。
华沙,原本波兰军队正在哭哭抵挡德军的进攻。现在苏军发动攻击的消息,无异于给波兰人当头一棒。
很快,波兰军队就开始失去斗志。
苏军轰炸机出现在波军莫德林要塞上空,同德国轰炸机并肩作战,一起向波兰人的要塞投下了大量炸弹。在苏德两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之下,莫德林要塞失守,华沙被德军包围,残余的波军退入华沙城内坚守。
苏军从波兰的背后猛捅刀子,所过之处,波兰军队四散逃窜,大批波兰士兵阵亡,更多的波兰人当了俘虏。
由于俄罗斯人对波兰人的仇恨,不少波兰人被俘之后,苏军嫌俘虏难以管理,当场就枪决了大批战俘。
苏军的进攻,导致波兰人两线作战。原本波兰军队还是三十多万人,如果这三十多万波兰军队抵抗到底的话,那对于德国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会让德国人损失不小。可是苏联人的加入,波兰军队顿时土崩瓦解。
苏军的攻势势如破竹,很快苏军就彻底击溃了波兰军队,同德军胜利会师。在整个波兰战役中,苏军仅仅阵亡了七百多人,俘虏了二十五万波兰官兵。
华沙被德军攻克,波兰,这个欧洲大陆上曾经的军事强国,支撑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苏联和德国联手给灭了。
无疑,苏联人的出兵,不仅减轻了德国人的压力,而且使得德国人可以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从容的吃掉波兰,再回头去收拾宣而不战的英法。
斯大林之所以出兵波兰,他的目的也是为了促使德国回去打英法,而不是攻击自己。
战略布局上,英法希望德国人打下了波兰,直接去打波兰;但斯大林不是傻子,也在针锋相对的布局,利用“帮助”德国人的机会,促使德国人回头打西方国家。三方都在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较量。
李峰很清楚,德国人拿下了波兰之后,下一步就是回头打英法。
第七章 德军防线()
苏德军队在波兰的布列斯特胜利会师,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走出克里姆林宫,在红场上对这场胜利发表了演讲。
“我们英勇伟大的苏联红军,和我们的盟友德国国防军共同出兵,消灭了罪恶的波兰地主阶级政府!为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更近了一步!这是个伟大的胜利!在推翻波兰地主阶级政府的战争中,我们感谢我们的德国朋友!用鲜血凝聚起来的德国和苏联人民的友谊将会继续保持下去并得到巩固!”斯大林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了全世界。
两国的军队,在波兰举行了联合阅兵。
身穿灰色毛料军服的德国军官,同身穿草绿色呢子军服的苏联军官站在一起,共同检阅两国的军队。
天空中,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的飞机结成了联合编队,从阅兵台上空飞过;地面上,苏军和德军的坦克群排成整齐的方队隆隆驶过,后面跟着大批装甲车、拉着重炮的卡车,随后苏德两国的步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
所谓的“苏德友好”,只是外交上的手段。
李峰早就有提醒过希特勒,苏联迟早会对德国动手的,斯大林肯定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对付德国,苏联人也会玩闪击战那一套。
根据李峰的建议,德国不需要先对苏联动手,这样可以占了道义上的优势。不过现代战争讲究的是先发制人,引诱苏联先动手,并不意味着就是被动防御,而是在对手发起进攻的一瞬间主动出击,以攻对攻,那样可以起到最佳效果。因为对手是在攻击状态,这时候突然向他们发起攻击,对手没有什么防御工事可以隐蔽的,必然会损失惨重。
德军方面,炮群必须准备好,在隐蔽的地方分散布置。情报方面,也要做到位。一旦苏联人的重炮一开火,在第一时间就发起攻击,在苏联人的炮弹落地之前,就把炮弹发射出去。自然,炮兵位置分为明暗两种,明的多搞一些假目标给苏联人,引诱他们开火,再找到他们的炮兵阵地,在第一时间给予摧毁。
不过在空军方面,先发制人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能够把敌人的飞机摧毁在地面,那才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按照李峰所说的,德军不主动进攻,等着苏联人来打,又如何把苏联人的飞机摧毁在地面呢?
根据李峰的建议,苏联人先发制人,德国人完全可以故意暴露一些野战机场的位置,在地面上搞一批以假乱真的假目标,让苏联人去轰炸。苏联空军一旦成功轰炸了那些机场,通过轰炸机上的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地面上浓烟滚滚,停机坪上的飞机被炸得七零八落,苏联人就会以为他们的进攻起到了效果。
这个时候,德军的战斗机埋伏在附近,等苏军机群返航的时候,从后面跟上去,尾随苏联空军飞机进行攻击;而德军的轰炸机,可以长途奔袭,利用苏联人放松警惕,机群返回到机场,停在地面加油的机会发起突然袭击。
只不过这一系列的作战方案,需要很好的配合和情报手段。
希特勒认为,假目标的成本太高了,他宁愿想要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一举消灭苏军主力,赢得先机。
李峰却觉得,英国肯定没有那么就快拿下,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德国人不想两线交战的话,那就应该想着如何守好。只有让英国人先投降了,才能再放手去打苏联。用坦克、飞机、重炮配合上工事群的主动防御方法,虽说成本要高点,但怎么说也比死守或者单纯的进攻成本要低得多。
一旦攻入苏联,德军若是要向纵深推进,首先在后勤方面的压力就很大,战线拉得越长,作战成本就越高。
石油,是现代战争的血液,德军若是要战胜苏联,石油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上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开辟的北非战场,就是为了夺取中东石油。之所以北非战场最后德军失利了,除了盟友意大利人的愚蠢之外,德国的战略计划也有问题。若是戈林在轰炸英伦三岛的时候,注重对工厂等重要目标轰炸,打击英国人的生产能力,就能让英国人造不出坦克、飞机和重炮,从而赢得北非战场的胜利。
当然,美国人的支持,也是英国打赢的一个重要因素。
德国反犹,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