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引者注),渠魁就戮,指顾可期。为永远奠定社会计,不除祸源,无以消隐患;即不去横暴,无以定善良,爰特制定本行营惩治土豪劣绅条例公布施行。”
为了打击土豪劣绅,蒋介石任总司令的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在1932年颁布了《剿匪区内惩治土豪劣绅条例》。1933年,蒋介石主持的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对该条例加以修订,颁布了《修正剿匪区内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要求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所谓“剿匪”省份内实施。
《修正剿匪区内惩治土豪劣绅条例》共七条,主要规定了七种应予打击的土豪劣绅及打击办法、土豪劣绅案件的审理办法及程序。关于应予打击的土豪劣绅及打击办法,该条例第二条规定:“土豪劣绅依左列各款处断之:一、武断乡曲,欺压人民致死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重伤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伤害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恃豪怙势,蒙蔽官厅,或变乱是非,胁迫官吏为一定或不为一定之处分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三、逞强恃众,阻挠政令或地方公益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四、假借公家名义派捐派费,从中敛财肥己或盘踞公共机关侵蚀公款,未满百元者,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百元以上未满五百元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五百元以上未满千元者,处七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没收财产之一部,千元以上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并得没收财产之一部或全部。五、伪造物证,指使流氓陷害良善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六、包庇、私设烟赌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七、因摊派差役、公费,指宫讹诈而剥夺他人身体自由者,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上述七款中,第一、五、七是直接针对土豪劣绅欺压民众的行为,第二、三、四、六款则是针对土豪劣绅操纵和把持地方政治、侵吞公款、包庇烟赌等危害国民党政权统治的行为。关于土豪劣绅案件的审理办法及程序,该条例第三条规定:“犯本条例之罪者由兼本行营军法官之行政督察专员或县长审判之。地方人民对于本条例之罪犯得向该管兼军法官告诉或告发之;前项之告诉告发,如系挟嫌诬陷,照刑法诬告处断。”第五条规定:“兼本行营军法官之行政督察专员或县长审判后应将全卷呈送本行营核准,方得执行之”
但国民党打击土豪劣绅只依靠官府而没有发动群众。按照前面所述的《修正剿匪区内惩治土豪劣绅条例》的规定,土豪劣绅案件由各地的行政督察专员或县长审判并执行。但这些地方官员要么势单力孤,不足以压制土豪劣绅的势力,要么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即使有力量打击土豪劣绅,也不会这样做。因此,对地方上根深蒂固的土豪劣绅,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将其打倒。但国民党害怕群众起来,他们根本想不到也不可能发动群众。
所以蒋介石的这条法规,最后以失败为告终。
心中的哭墙()
《哭墙》
词:草灯
预言来世有谁告诉他
一起离开罢
永远不倒传诵着神话
穿越过加沙
朝圣般走来虔诚写下
流浪的笔划
曾经疲惫不堪的觉察
回首看见他
三千年弹指间有人哼唱弥赛亚
三千年转眼过寂寞何时萌了芽
永不相见的误差
思念沾湿了你的发
世界抛在身后吧
问你可否抱紧了他
一时兴起的牵挂
即使只是啊那一刹
任时间随意演化
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耶和华
千年的时间差
为何毁灭了
毁灭几世之前的索多玛
祈求末日是否问过他
放弃一切吧
爱情本是一则神话
满眼的黄沙
年复一年又何苦挣扎
死海阳光下
焚烧浑然不觉的浮华
只为遇见他
三千年忘却的是谁写下弥赛亚
三千年相见时寂寞已开了花
罪孽深重的处罚
悔恨拂过了你的发
一回头错过天涯
问你是否抱紧了他
凋零一夜的烟花
即使只是啊那一话
亲吻微咸的脸颊
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望着你
顷刻他泪如雨下
他在说我们走吧
痛楚纠缠了你的发
天使哭泣的暗哑
问你能否抱紧了他
忍不住如此回答
即使只是啊那一夏
喜欢又如何作假
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忍不住如此回答
即使只是啊那一夏
喜欢又如何作假
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约旦河
看夕阳已西下
一切随他吧
耶路撒冷已老去了繁华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又称西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才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则是欧亚分界线。
哭墙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哭墙由大石砌成,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将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皇帝希律王统治时期,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该墙壁为同一时期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实行宽容得宗教政策,所以哭墙没有被刻意损坏,反而被妥善保护起来,因此西墙历经千年历史仍然存在。
尽管该围墙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今每逢犹太教安息日时,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还有许多信仰者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里。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着“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