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浴血抗战-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为了不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李峰还从学生中精心挑选一批反应敏捷,身体强壮的学生,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其余的学生,答应去泾县参观。

    被挑选出参军的学生有52人,被分配到义勇军中从新兵当起。

    那位穿着黑色中山装,戴眼镜的学生,也被李峰留了下来。更让李峰觉得欣喜的是,他和另外十多名学生,居然是来自南京的中央军校学生!他们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愤而弃学,放弃了中央军的优厚条件,却去投奔地方军队。

    而慕名而来的当地百姓,大部分是当地农民。

    扣除了那些李峰看不上的,2000多人只被留下300人。

    距离自己要求的700人还差400人,但李峰的考虑是宁缺毋滥,他需要的是精锐,那些不合要求的人,宁可让他们回家,也不希望他们上战场白白送死。人数还不够,就在宣化和怀来一带慢慢招募,肯定能够凑够人手。

    300名当地农民,加上52名学生,被编成热河抗日义勇军第一营,就在怀来进行集中训练,争取在短时间之内形成战斗力。

    李峰对这些义勇军进行“快餐式”训练,制订了相对泾县“保安团”要宽松得多的训练计划。这也算是因人而异,总不能在半个多月内,把人都训练趴下,再稀里糊涂的拉上战场去打一场没头没脑的仗。

    那300名新兵中,部分是猎户,还有部分是打铁匠,多半都是枪法准或者体力好的人。对这些人的训练也简单得多,只需要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和强化军事训练即可。

    李峰因人制宜,制定了从早上6点30开始到晚上21点30的训练计划,而且其中有一个半小时的三餐吃饭时间,中午还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这份训练计划表,不要说同特战队的训练表比,就是同在泾县的队伍相比,都是宽松了不知道多少倍。对此,郭伟很怀疑:“团长,我们对他们训练那么宽松,到时候这些人能够上得了战场吗?”

    李峰只能叹着气说:“时间不多,我也只能对他们宽松点,要是压得紧了,反而欲速不达而导致事倍功半。”

    这里毕竟不是李峰自己的地盘,生活条件也比不上泾县。战士们能吃的,除了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粮食,连肉都很少吃到。即便是粮食,也只能吃粗粮为主。早餐吃玉米糊糊加窝窝头,小菜是咸菜;午餐是菜汤和杂面馍馍,有时候杂面馍馍换成高粱米饭;晚餐小米粥加窝窝头和咸菜,或者是高粱米。

    即便是这样的伙食,在当年北方农村里,也算是很不错的,毕竟能保证大家吃饱。更何况,到周日的时候,午餐和晚餐加餐,吃白面馍馍、鸡蛋汤和红烧肉。

    那些当地农民,大部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连左右都分不清,对他们进行基础训练难度很大。对于这种现象,李峰把那些学生兵分散开,安排在每个班里担任班长职务,由他们配合训练的同时,也对那些农民进行基础教育。

    尽管训练计划比较宽松,但还是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奖罚制度,譬如说不达标的不给吃饭,甚至是关禁闭直至打军棍。

    每天训练结束之前,各班还要进行体能和军事技术考核比赛,名列三甲的得到相对的物资奖励,譬如说加餐加肉;而最后一名的,全班受罚。

    这样的训练过去了一个星期,就起到很大的成效。虽然义勇军的体能还是无法同自己在泾县的队伍相比,但其他军事素质还是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那些猎户出身的神枪手,差不多可以拉上战场打一仗了。

第三十七章 南昌命令() 
南昌行营。

    身穿黑色丝绸长衫的蒋介石斜靠在藤椅上;身穿白色西装宋子文端坐在蒋介石身边;两人周围,站着陈诚、陈布雷、陈果夫等一干人。几位中央政府军政要人的跟前,站着一名身穿笔挺军装的上校军官。这名参谋军官打开文件,大声念道:“继喜峰口之战后,罗文裕一战再获大胜!二十九路军将领刘汝明抵挡住日军十几次疯狂进攻!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寇!但我军将士伤亡惨重,二十九路军既缺弹药,又缺粮饷!无数英烈血洒疆场,风云变色草木含悲!此皆为忠义之士,望厚加抚恤,加发粮饷弹药,以振士气!”

    蒋介石半闭着眼睛,一声不吭。

    等到那参谋军官合上文件,他才睁开眼睛,两道咄咄逼人的亮光照得那参谋军官根本不敢正视自己。那参谋军官垂下头,躲开最高领袖的眼光。

    “什么意思?来要钱的?”蒋介石拄着手杖缓缓站起身。

    参谋军官“啪”立得笔直,行了个军礼:“请校长指示!”

    蒋介石却没有说话,只是转头看着宋子文:“子文,有人伸手要钱了,国库还能拿得出军饷来抚恤前方将士吗?”

    宋子文不慌不忙站起来,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摘下眼镜,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眼镜后,才回道:“国库空虚,一文钱都拿不出来啊!”

    “怎么会没钱呢?财政收入都哪里去了?这样我们怎么对得起前方阵亡将士?”蒋介石佯装发怒问道。

    宋子文有点紧张,他从怀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含在嘴上,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还没等他掏出打火机,却听到蒋介石怒吼一声:“娘希匹!我不是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许在我面前抽烟?”

    蒋介石不抽烟的,他也严禁任何下属在自己面前抽烟。

    “委员长,我这不是没点吗?”宋子文辩解道。

    蒋介石倒也没有难为这个大舅子,只是拍了拍宋子文的肩膀:“子文,有什么困难,慢慢讲来给大家听听他吧。”

    宋子文慢慢把烟放回烟盒,这才缓缓道来:“委员长,我中央军年年剿匪月月亏空,军费支出庞大,国库空虚,又何来军饷可发?”

    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对那名参谋军官道:“去给宋哲元发电,就说中央财政困难,粮饷经费,枪支弹药,一律无法拨发,只能通电表彰抗战将士,等待日后,所有抗战将士均评功论赏,嘉奖加衔。”

    事实上,这是蒋介石和宋子文表演的双簧戏。蒋介石一心剿共,把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都投到江西去了,又哪里有足够的金钱和物资去支助北方抗日将士呢!更何况,北方那些军队又不是他的嫡系,少一个更让他省心!

    可是这样的双簧戏骗一骗其他人还行,又哪里骗得过才华横溢的陈布雷!

    向来正直清廉、秉公无私、肝胆热血、鄙视政治的陈布雷上前一步,大胆的开口道:“委员长!请恕我彦及直言!”

    蒋介石猜到陈布雷想要说什么,面有难色,但还是点了下头:“说吧!”

    “委员长!如此回电恐怕不妥!前方战士一心抵抗日寇,可是我们只给了通电嘉奖,日后加衔,那都是虚的!如此一来,恐怕会寒了抗日将士的心啊!”

    “可是国库空虚,去哪里拿钱给他们?”蒋介石道。

    “为抗日,即便没钱,也可以去贷款!”陈布雷掷地有声道。

    “贷款?”宋子文冷笑一声,“旧债未清,又要借新债?”

    “可是前方吃紧,又不给弹药粮饷,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而且会失去民心啊!”

    陈诚冷笑一声:“攘外必先安内乃委员长之国策!内患未消,谈何抵御外敌?就算是有钱也要先剿匪,同日本人之间和谈是早晚之事,停战也是早晚之事!哪里能把钱浪费在无意义的战争上和那些军阀身上!”

    陈立夫也插了一句话:“就是啊,等剿灭了共匪,委员长必将亲自发兵驱逐日寇!到了那时候,一切都好办了。”

    陈布雷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蒋介石喝住:“训恩,你不必多说了!这是军人的事!你一个书生插什么嘴!下去做你该做的事去吧!”

    陈布雷无奈的摇了摇头。虽然他很想说什么,但毕竟他是一个传统文人,深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和“忠臣不事二主”之类的观念毒害,尽管对蒋介石有不满,却无能为力,只好退了下去。

    参谋军官心中不悦,一个通电表彰,嘉奖加衔,那只不过是虚的,一点实际好处都没有,这怎么不让抗日将士心寒!可是他又不敢违背蒋介石的命令,于是敬礼道:“学生明白!但还有一事还需向校长通告!”

    “说吧!”蒋介石轻轻点头。

    参谋军官立得笔直,军靴在地上碰得响亮:“校长!泾县的保安团团长李云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