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师生们捐款的过程中,记者们有的拿着采访本记录,有的拿着话筒采访,有的扛着摄像机拍摄。
采访苟富贵是一个重头戏,在操场上,背景是师生们正在捐款。苟富贵面对着镜头,冯春军手里拿着一卷纸站在扛摄像机的记者身后,把那一卷纸缓缓伸展,上面是用特大字号打印好的发言稿,苟富贵看着打印稿侃侃而谈。他一边讲,冯春军一边慢慢地把那卷纸一节一节地伸展开。等苟富贵讲完,冯春军已是汗湿衣背。苟富贵也是热得满脸是汗,他一讲完,便躲进他那打开空调的桑塔纳轿车里去了。
就在记者采访苟富贵的时候,季兰河把盖耀林拉到一边,悄声说:“苟富贵乡长很忌讳人们称他‘苟乡长’,因为那谐音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在乡机关里大家都称他‘富贵乡长’。这个你应该知道啊?”
盖耀林说:“我本来是知道的,可刚才不知怎么回事,一紧张就叫错了。”
季兰河说:“以后可要记住,别再叫错了!”
等苟富贵进了车,季兰河叫着盖耀林来到苟富贵的车边。苟富贵把车窗玻璃放下了一点,季兰河弯下腰问中午怎么安排。
苟富贵说:“这还用问么,总不能让记者们饿着肚子回去吧。不过,乡里这几家饭店都不够档次,就到县城的富豪大酒店吧。”说到这儿,他一扭头对盖耀林说,“盖校长,大家为你淌了这么多汗,你也该表示表示呀!”
&nb
第23章 、捐款秀(3)()
几杯酒落肚后,一个记者看来与苟富贵挺熟悉,他开玩笑说:“富贵乡长,你讲话时把‘英晓洁’说成‘硬小姐’了,我听着只想乐。”
苟富贵说:“我那是普通话六声啊。”
记者问:“普通话有一、二、三、四声,加上轻声不就是五个声吗,怎么冒出个六声来?”
苟富贵得意地说:“我那普通话很不标准,我给他叫芦花河普通话,可能我这个普通话就不在人家规定的那五个声调里,所以就叫六声。”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季兰河说:“原本‘小姐’是一个很高贵的称呼,只有大家闺秀才能成为小姐,可现在倒好,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如果称呼她‘小姐’,她一准会跟你急。现在‘小姐’这个名词好像成了饭店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的专用名词了。”
这时正在倒茶的小姐故意娇嗔地说:“我们现在叫服务员,不叫小姐。”
苟富贵哈哈大笑着说:“对对对,你是服务员,不是小姐。”他故意把“服务”两个字加重了语气,脸上还带着坏笑,那几名记者都心领神会,跟着哈哈大笑。
一个记者卖弄地说:“其实,‘小姐’这个词在宋代原本就是ji女的专称。大概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才对那些大户人家的未出嫁的姑娘尊称为小姐,现在吗,又成了专用名词了”
那个记者正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季兰河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是芦花乡中学的电话,便把手机递给盖耀林。盖耀林接过手机,李蓉蓉告诉他,捐款总数是753元6角,包括那200元。盖耀林明白那是指学校给苟富贵和季兰河垫上的200元钱,扣除那200元,实际捐款数是553元6角。挂了手机,他便对大家说一共捐了553元6角。苟富贵听了,略一沉吟后说:“这个数额太小,上电视、报纸时就说988元吧,988,就发发,图个吉利吗。”记者们说可以、可以。
又喝了一会儿酒,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苟富贵对服务员说:“你再去叫几个小姐来,我为记者先生们献上一首歌,请记者先生们跳个舞。”不一会儿,进来高高矮矮五个小姐。苟富贵点了一首杜十娘。苟富贵捏紧嗓子学着女人的腔调唱着:
手扶着窗栏四处望
怎不见我的郎
郎君啊
你是不是饿得慌
如果你饿得慌
对我十娘讲
十娘我给你做面汤
郎君啊
你是不是冻得慌
你要是冻得慌
十娘我给你做衣裳
郎君啊
你是不是闷得慌
你要是闷得慌
十娘我为你解忧伤
郎君啊
你是不是想爹娘
你要是想爹娘
十娘我跟你回家乡
郎君啊
你是不是困得慌
你要是困得慌
十娘我扶你上竹床
这么庸俗的歌词再加上苟富贵那么庸俗的表演,冯春波从心里感到厌烦,看着苟富贵在那儿扭捏作态,他忽然想起前些天和村支书在一起闲聊时,听支书说苟富贵最爱模仿女人唱歌,在乡机关里人们都偷偷地称他“狗小妹”。可那些号称文化人的记者们却一个个抱着小姐一边跳舞,一边高声叫好。
苟富贵唱完后,一名记者说也献上一首歌,请苟富贵乡长、季兰河、盖校长、马校长、英文书跳舞。
这时,一位服务小姐过来给大家倒茶,冯春波偷偷地问:“你们伴舞也收费吗?”小姐吃吃地笑了:“领导,你们有工资养着,有公款吃着,有小妞玩着,我们为你们服务,总得收点辛苦费吧。不过不多,每个小姐20元。”冯春波吓得头都大了,此后大家说了些什么,他都不知道了。
酒足饭饱、唱跳尽兴之后,小姐领着盖耀林到吧台上结账。
回到自己学校的面包车上,冯春波问:“盖校长,今天花费不少吧?”
盖耀林满不在乎地说:“嗯,一千四百多块。”
第24章 、再次碰壁(1)()
冯春波觉得冯春军对他一下子冷淡了许多。虽然冯春军在说话时还是满面含笑、热情有加,可冯春波总觉得他的笑容后面似乎还有点什么内容。有什么呢?他看不出。反正凭直感,觉得冯春军的笑和热情都不太对劲。
冯春波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很得到过冯春军的一些帮助。那时,冯春军是教务处副主任,而冯春波只是一个普通教师。现在,虽然冯春波当了芦花乡中学的教务处副主任,但是,他仍然不及冯春军的地位显赫。虽然,乡政府文书算不上什么官,可他毕竟可以成天接触到书记和乡长,以前的几任文书都得到了一个好的前程,有两个得到了提拔,当上了副科级干部。即便没能提拔成副科级干部的,也在乡里有实权的部门当个一把手。虽说乡政府的一个部门一把手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股级干部,但是,却往往有很大的实惠。所以,只要是当上了乡党委秘书或者是乡政府文书,就表明这个人的前途不可限量。人们之所以对秘书或者文书这种小人物表示恭敬甚至是讨好,那也是冲着他们那个可能美好的未来去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地位高的人在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面前,因为有一种优越感,所以就显得比较大度。按说,冯春军是不应该对冯春波冷淡的,更何况冯春波还帮过冯春军的忙呢?可问题就出在了冯春波的帮忙上。
因为有了冯春波的帮忙,冯春军给牛乡长写的那个发言材料才过了关。可就是因为这一点,冯春军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他从苟富贵找他谈话就看出了苗头。他知道牛乡长对他不满意。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牛乡长会让冯春波来顶替他呢?他还知道,这件事对于牛乡长来说,只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真的到了那一天,自己的脸往哪儿搁呢?所以,这几天他的心里一直很纠结。心里装着事,做事情也就常常丢三落四。他越来越怕写材料,一接到领导要开会的通知,他就害怕,害怕乡长让他写发言材料。可害怕什么,却是偏偏来什么。五月份,县里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人人发言。在乡领导班子的分工中,牛乡长主抓经济工作。冯春军接到任务,虽然感到头疼,但是,他知道这是将功补过的好机会,也是改变牛乡长对他的看法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他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亲自到各部门去了解一切与经济有关的做法和数据。十几天的时间里,他白天到各部门、各村了解情况,晚上回家便认真的写材料。十几天过去了,他拿出了一份自己觉得很满意的作品。
这天一上班,冯春军就拿着自己写的那份材料向牛乡长的办公室走去。他拿着材料走出乡政府办公室的时候,还是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这次是下了一番真功夫的。以前写的材料,牛乡长常常说他写得很空。这一次他觉得写得很实,他的这份材料中运用了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这一次牛乡长应该满意了吧?他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