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
种豆三亩,一倍的粟。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
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
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王冕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446。第446章 作假高高手()
几人说话间,那年前人已经拿来一幅画,递给了严一之。
严一之小心翼翼的接过,在案上缓缓展开:
“王冕的《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伤亭户》、《江南妇》等作品同情贫苦的百姓,蔑视权贵,轻名利。此外还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体,别具风格。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他既是元代诗人、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不过他最出名的还是画梅,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尤其是这《墨梅》图。
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
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想当年,要试试阴差阳错,我只怕也得不到这幅画。
只是没想到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莘以墨点点头,目光直接朝画上的题字看去。
王冕的画其实是很难仿的,不为别的,只着别具一格的风骨,便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虽然这风骨给王冕造成了遗憾……
而且王冕擅长刻印,篆法更是绝妙,不说画了,就算是字迹,也很少有人能模仿出来。
可面前的这幅画,要不是莘以墨已经知道《墨梅》图被调包了,只怕真会以为这是真迹。
她的眼神在画轴,裱纸之间缓缓划过:“这做旧的工艺,也是登峰造极了。”
严一之点点头:“要不是之前有位老友仔细研究过这幅画,我们恐怕也会被骗了。”
穆旭尧眼神一凛:“这幅画的造假技术,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了?”
严一之点点头:“说实话,要不是那位老友在其中发现了一点小破绽,恐怕就算是做碳二十四检测,也不一定能辨出这东西的年代。”
莘以墨的眼神闪了闪:“据说在民国的时候,有些技术高超的艺人可以把残破的古董收集起来,用填补的手法把东西‘复原’。不过后来,用这种手法渐渐被用到了作假上面。
447。第447章 修复()
最出名的是一个老藏家,在市场上看对眼了一只鸡缸杯,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有些疑虑。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对方却主动提出可以做碳十四检测。
至于结果,相信你们也能猜到,是真品。可是在后来的一次事故中,这只鸡缸杯被打碎了,众人才从碎片里发现了端倪。
原来那只鸡缸杯,是被人用一只残破的真品鸡缸杯底座复原的。也就是说,对方在真品杯底的上面,补上了残缺的部分从新进行烧制,弄出了一个一半真一半假的东西。
而一般做碳十四检测,为了不破坏古董的整体完美,都是从底座或者不容易看见的地方下手用锉刀打磨下一些粉末,所以检测时候用的底座是真品,出示的报告自然也就是真品了。”
众人惊叹,当真是无奇不有啊。
“碳十四是什么啊”这回问话的是修齐,他对于这些东西,总是比较好奇的。
莘以墨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话题,因为她知道修齐的文化水平,对这些东西可谓是一窍不通。
不过身后那位小年轻可就不知道了,开口解释道:“碳十四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首被发现。
它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十四原子所产生,其半衰期约为5,730年,衰变方式为β衰变,碳14原子转变为氮原子。
由于其半衰期达5,730年,且碳是有机物的元素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的体内残余碳14成份来推断它的存在年龄。生物在生存的时候,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碳14含量大致不变,生物死去后会停止呼吸,此时体内的碳14开始减少。
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其他常用的还有钾…氩法测定,钾…氩法测定,热释光测定等。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一、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含碳物质的年龄,就叫碳…14测年。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厦鼐先生对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给了极高的评价:
“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使不同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使中国的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
448。第448章 碳十四检测()
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碳—14测年法分为常规碳—14测年法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两种。当时,libby发明的就是常规碳—14测年法,1950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技术与应用在全球有了显著进展,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即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量时间。于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了。
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明显的独特优点。一是样品用量少,只需1~5毫克样品就可以了,如一小片织物、骨屑、古陶瓷器表面或气孔中的微量碳粉都可测量。
而常规碳—14测年法则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