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人类以后扮演的是侵略和统治其他文明的残暴反派角色啊
面对大胖子像是看到了金灿灿宝藏般的贪婪嘴脸,夏鸣忽然有了这样的感慨。
感慨归感慨,实际问题却要解决,他问:“对方有反重力技术,我们能轻易占到上风?”
“但他们所在的低维宇宙只有121的维度,而且还没突破可控核聚变!”
东方胜眼中滚动着灼热的光芒:“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样的技术不是他们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靠其他因素推动的,比如”
夏鸣恍然:“比如,独特的自然环境,或者类似常温超导矿物的自然造物?”
“没错!”
东方胜挥着手,在空气中拉开影像。
“我们人类在20年前,就发现了无工质推进的只鳞片爪。准确说是24年前吧,nasa就通过了一项无工质推进技术的研究审核。在这之前,美国和华夏的科学家都在实验室里验证了这项技术。”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微波在特别设计的谐振腔内发射,通过纯驻波与电磁压强梯度,沿着圆台微波谐振腔轴线方向形成了净推力。科普的说法就是,只靠微波辐射电磁场就能够产生推力,不需要任何工质”
“那时候科学家们还搞不懂原理,实验室里产生的推力也非常微弱,只有几十毫牛顿。再之后,因为原理一直没有弄明白,这项技术也就是昙花一现,没有取得更多进展。而且几年后,领袖你在等离子推进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也就没多少人再去琢磨这个了。”
东方胜这胖子也只有在谈到学术问题的时候,口齿才会这么伶俐:“而后进入星门时代,领袖您不是曾经下令过要全面整理宇航技术,寻找新的突破口吗?那时候我们科学院也把这项技术列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做过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不过我们也没取得多少成果,只是确认,这种技术跟所处引力场的强弱有一些关联。当时我们猜测,这种无工质推进的原理,说不定是微波辐射电磁场跟引力场的一种相互作用。”
“领袖你也知道,我们对引力场的了解还少得可怜,引力雷达也只能探测行星级的运动,这种细微的运动,而且还跟统一场有关,实在是离得太远。”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这项技术的原理跟没有发现的科学理论有关,需要很多前置科技才能实现并且实用化,不是现在能够解决的。”
东方胜激动之下,把一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都拉了出来:“但是,永曙1号的发现,让我们可以跨过很多步骤,就算还搞不定统一场理论,至少能先搞定反重力技术!就像是原始人拿到打火机,只需要琢磨一下怎么用,就拥有了可以一直保存,还能随时点燃的火苗!”
“我们能搞定反重力技术的话,那简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啊!无工质推进不过是一种应用,而且意义也算不上多重大。”
“我们可以制造人工重力,从此告别了在战舰和空间站里飘着的历史!我们可以移山填海,只需要一部机器!我们还可以制造引力武器,什么氢弹、重离子炮,在引力武器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东方胜已经完全陷入到他的狂想中了,夏鸣不得不打断他:“停停!我明白这东西的重要性了,问题是,永曙1的无工质推进技术,未必是靠反重力原理。而且,不管是不是,他们既然在动力系统上有超出我们的地方,也难保他们不会在武器方面也有超过我们的地方。”
“是的,领袖!”
东方胜热切不改的说:“但对科学家来说,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几率,也足以让他卷起袖子开干了。”
“我再考虑一下”
夏鸣没有马上做决定,在东方胜可怜巴巴的注视中离开了。
情报不足,难以判断风险。如果轻视对方,贸然把舰队开进去,结果对方掏出远超人类水平的大杀器,那就尴尬了。那么置之不理呢?永曙1跟千亿星在维度上离得这么近,对方万一采取了主动,到时候就不是尴尬而是狼狈了。
“千颜,计算这种情况下,风险最低的可行方案。”
回到千亿星中枢,夏鸣舒展身体,在这个巨大的球形空间中漂浮着。正坐在空间中心类似王座的座位上,闭着眼睛,感受着灵网无尽信息流动的千颜微微一笑,点头道:“好的”
几分钟后,千颜用有些迟疑的语气说:“最佳方案是探索环节,由你亲自去。”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得不去了”,夏鸣点头,似乎早就料到结果是这样。。
,
0311 永曙1号,我是外星巫师()
永曙1星系,第二小行星带,一个模糊身影吸附在一颗小行星背面,要到极近处才能看清身影的轮廓。长轴接近一公里,外形粗短厚实,很有些像口风琴。
这是星联最新的星座级巡洋舰“真武”号,对应“永曙行动”的需求,原有星座级巡洋舰的设计做了改进。体型更大,内部空间更宽敞,降低了机动指标,提升了泛用性。
不过这级改型跟信标级侦察舰一样,大批量生产的计划都被紧急叫停了。如果永曙1号文明确实拥有反重力技术,那么星联战舰就有条件,也有必要进行全面革新了。
夏鸣选择巡洋舰而不是侦察舰进入永曙1,是因为巡洋舰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可以搭载更多战斗机和机器人,独自应对各种状况的能力比侦察舰强很多。探索者能够跃迁的质量有限,侦察舰差不多快达到他们的能力极限,而以夏鸣的能力,单人跃迁一颗月球大小的行星都没问题。
驾驶舱里,夏鸣睁眼,视野里出现千颜的投影。
千颜说:“维度细节已经解析出来了,在物质与思维弦子关联的几个维度上有点不同寻常,让这里的宇宙常数有细微的差别。”
“我也感觉到了”,夏鸣在小行星带已经潜伏三天了,在这期间,他牵引千颜的力量,对这个宇宙内的维度构成做了细致解析。
“有一些节点很奇怪,就像是混进了未知的代码。”
“因为跟这个宇宙的维度特征不相符,找不到参照,还无法做还原,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物质现象。”
“人工编辑维度的可能性有多大?”
“维度节点本身没有人工编辑的迹象,就是底层物质结构的问题。”
夏鸣和千颜都注意到了这个宇宙的奇特之处,一个自然发展的低维宇宙,维度构成就像清晰的方程式,任何现象都遵从这个方程式的演算。但如果维度受到了外来的影响,比如像奥尔特宇宙降维那样,这个方程式就多出了未知的变数。
变数也分人工和自然两种状况,人工是能看出规律的,自然的就很模糊。有可能是均衡宇宙的天文现象影响到了这里,或者是这个宇宙诞生之初就与众不同。
“那么就只能冒险了”
夏鸣做出了决定,其实也不算什么冒险,这三天里他也用意识做过延伸探查,没发现有特别强烈的思维弦子运动,不管是正常的还是混乱的,都没有。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捕捉一部宇航器,对动力系统进行细致分析。
永曙1文明的宇航活动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小行星带,位置处于永曙1…8和1…7两颗行星之间。那里太接近文明的母星,星联的战舰虽然拥有电磁迷彩,但引擎喷射等离子体的迹象是无法遮掩的,而且如果对方真的拥有反重力技术,很有可能发展出精密度很高的引力雷达,夏鸣不准备冒太大风险。
还好,第二小行星带也有一定数量的宇航器活动,就在离真武号四五百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带里,似乎有一座太空工厂。两天前一部宇航器刚刚抵达,还有两部宇航器在半路上,看运动轨迹,目标也是那里,预计在三天后到达。
距离太远,夏鸣没办法看清这些宇航器的细节,不过从体型和速度来看,这些宇航器比二十一世纪初的人类先进,但还比不上星联。
这三部宇航器大的有新战锤驱逐舰那么大,长轴超出百米,小的也有六七十米,跟当初的清道夫号差不多。这已经超出了二十一世纪初,人类深空宇航器的水平。
第二小行星带在永曙1…10和1…11之间,距离永曙文明母星1…9的平均距离是七千万公里,计算这三部宇航器的速度,要花接近二十来天才能飞过来,虽然比二十一世纪初的人类宇航器快得多,但换做真武号,也就是四五天的事情。
不过,不管是直线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