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得认真点了
被价值好几亿的仪器设备包围着,杨斌的心态也有了些变化,他觉得夏鸣下了这么大赌注,不弄出点东西,良心实在过不去。
他当然不知道,这点钱对夏鸣在弄的跳板项目来说,只是个零头。夏鸣已经作好了榨干iei、蝉动、幻象等几家公司现金库的准备,甚至在考虑把iei一部分股权出去,不然根本支撑不了奔着千亿美元去的整个项目。还好第一阶段的开销最多也就在三四十亿美元的规模,撑到明年的压力还不算大。
杨斌心态一变,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人呢?整个实验室,难道就他一个人?
“这个项目还处于保密状态,人越少越好,杨工可以试着把助手的工作交给它们。”
林澄的回答让杨斌不知道说什么好?它们?你是说头顶吊梁上那些机械臂,它们能干什么?能听懂人话?
刚这么想着,一只机械臂悄无声息地滑过来,跟人手结构差不多的钢铁手掌垂下,掌心对准它,类似人眼的两个摄像头转动着,应该是在聚焦,然后从不知道在哪里的扬声器里发出声音,是很柔和的中性语音:“杨工,请吩咐。”
“在给你做出入id的时候,你的声音、面貌、指纹和瞳孔特征也输入了这座实验室的人工智能里,拥有实验室的所有使用权限。需要它做什么,直接用语音告诉它就行了,当然,用语得尽量准确,尽量用符合科学定义的名词。”
“机械臂只是实验室人工智能的一部分,需要计算和查询资料,都可以找它。如果想做一些理论上的构想,还可以通过它跟更强大的人工智能,会给你更多建议。”
林澄用尽量通俗的用词向杨斌作着介绍,虽然杨斌跟机械臂正眼对眼傻瞪着,但他应该能听到。
“从材料库里拿一盒砷化镓,放到工作台,再取出一片放到基座霍尔效应测试仪的基座上”,杨斌回过神来,给机械臂下了命令。
半分钟后,看着两只机械臂稳定又准确地取过来一个盒子,放在工作台上,两只机械手跟人一样,灵巧地打开盒子,取出晶片,放上基座,杨斌沉默了好一阵,对林澄说:“我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林澄不迭点头,退了出去,心说这位科学家受到的冲击可不小。
杨斌的确受到了太大的冲击,他发现不仅不需要助手帮他做体力活,脑力活也不必找人了。他想查什么资料,直接口述,片刻间结果就显现在ar眼镜投影的立体视野里。他甚至能查到几年前他在研究所里留下的实验记录,天知道这个人工智能是怎么查到的
杨斌本来只是想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测测美国产的四层砷化镓晶片质量如何,试试太阳光模拟器的频谱标不标准,结果一动起来就停不下了。连午饭都是吃服务员直接送到实验室的盒饭,而没有遵照人工智能的建议去餐厅。
有近乎全能的助手帮助,杨斌要做什么事情,就只需要拿出构想,就有人工智能帮他计算,帮他推导,有机械臂帮他做准备。他感觉这个实验室就像一个神国,而他就是这个神国的主人,坐在华丽的马车上,由天马拉着,任意驰骋。
曾经埋在心底的失败案例被挖了出来,让杨斌不由自主的做起了准备。当晚上人工智能提醒他已经持续工作了十个小时,必须休息的时候,他才恋恋不舍地停下。
检查视野里显现的试验进度,杨斌愕然的发现,他一个人一天做的事情,相当于过去研究所里十多号人一周做的事情
“我会不会是被抓到外星飞船上了?这座研究所,还有头顶的天空,都是假的?”
杨斌坐上无人驾驶的小电车,由它载着去研究所的公共餐厅,路上还愣愣的这么想着。
小电车将他直接送到餐厅门口,刚进门,一帮人就招呼他:“杨工!这里!”
ar眼镜里刷出一片绿色背景的标识,标识前半截是统一的“跳板”两字,后面是楼星海、东方胜等等姓名,原来是一个项目的同事。
“老杨啊,我们的发动机就指望你的电了!”
“小林那个大主管也真是忙糊涂了,居然忘了把你介绍给我们,不过没关系,你脑袋上的标识隔着老远就能看到。”
“太阳能电池带得动vasimr吗?我真的很怀疑啊,杨工给我们介绍一下。”
“别担心,咱们一个项目的,不存在保密问题,协议上写着呢。”
这帮人有男有女,口音天南地北,甚至还有个跟熊一样壮的老外,让杨斌原本一个人爽了一整天的那种不现实感瞬间消散。
不过听到“协议”这个词,杨斌禁不住生出一丝自卑,他现在只是个临时工,还没签协议。
吃着聊着,杨斌很快跟同行打成一片,不过他又犯了难,等会到底是先去找林澄说协议的事,还是回实验室继续?哪一样都挠人心啊。(。)
150 胡来的科技树()
铅灰色的大车间里,角落多了一座玻璃屋子,顶端和侧面探出十多只机械手臂,有的末端是焊枪,有的是机械手,有的牵着导线。火花电弧在屋子里时不时绽放,一部装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拼装起来。
屋子外围着十多个人,都戴着ar眼镜,他们的ar视野里,装置的拼装过程以3d影像实时呈现着。每一处螺丝,每一个焊点,随着他们的手势放大缩小,相关数据也在视野里标识出来。
这是跳板项目的d21日,也就是他们正式启动项目的第21天。完成1兆瓦vasimr的理论设计和各个核心组件的验证后,他们进入到实机制造阶段,如果造出来的样机没问题,他们就创造了1个月内造出1台vasimr的壮举。
这不仅归功于gei,还归功于这套“机器人车间”,这是易立艳在机械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依靠强大的智能,一个需要用到各种工艺的复杂装置,也能实现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现在她的动力装甲总装车间就是这个。
可惜“机器人车间”完全是不计工本的投入,造价上亿,否则发布出去,全球的机器人制造工业就要迎来一次大地震。
两三个小时后,一部长一米左右,直径半米的引擎静静地躺在玻璃屋子里,代号“引信”的vasimr终于面世。这一刻,项目组所有成员都觉得心弦激荡,有种想哭的感觉。
“等等再哭,拉出来,准备试车!”楼星海按住心绪说,再拍拍一脸难以置信的小胖子东方胜:“看你的了!”
东方胜甩甩头,眼中迸出精光:“绝对没问题!vasimr的物理构造本身就很简单,我还优化了线圈。绝对能点亮!”
“光点亮可不行,得看看是不是能到1兆瓦的功率”,瓦西里是打酱油的,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奇怪的手势,应该是还在琢磨轨道的问题。”
引擎沉入玻璃屋子的下方,再顺着轨道送到屋外的工作台上,两只机械臂将这部接近两百公斤的引擎抬起,挪到平板电车上,电车就跟飞毯似的,没发出什么声响。默默地送到车间中心的试车台。
屏蔽板升起,将试车台遮住,但大家的ar眼镜里,都有从各个角度近距离观察引擎的画面。随着楼星海一声令下,东方胜用微微颤抖的手指点下空气中的“启动”按钮。
开始一两秒没什么反应,渐渐的,嗡嗡的空气振荡声响起,越来越大,越来越浑厚。而画面中。湛蓝色的焰光在引擎的喷口出现,越来越亮,越来越稠密,越来越艳丽。
0。1、0。2、0。30。9、1。0、1。3。、1。4
看着ar视野里不断跳动的数字。最后稳定在2。2,东方胜涨红着脸,尖声叫道:“2。2兆瓦!把我设计的余量全发挥出来了!”
2。2兆瓦的vasimr能提供5公斤的推力,这点推力看起来很可怜。可在太空里持续加速,超过10万公里的时速不是问题。
其他人开始擦眼泪,21天!告诉外人。他们21天就造出了一部2。2兆瓦的vasimr,绝对会被人骂是说梦话,但他们做到了!
依靠应有尽有的仪器,随手可得的资料和材料,gei的无穷智慧,还有包揽一切体力活的机器人,科研速度被提升到恐怖得让人头皮发麻的程度。
当然,他们也不是安逸地走到这一步的,这21天里,除开睡觉、吃饭和必要的身体锻炼时间,每天工作18到20个小时,也都拼到了极限。
奇迹就这么在他们眼前出现了,而且,更大的奇迹还在向他们招手。2。2兆瓦的vasimr就在眼前,10兆瓦甚至20兆瓦的va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