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明录-第6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却是蓟镇总兵唐通,半月前鞑子入关他闻讯后率兵急援,后遭遇多铎部躲入平谷城,后吃了熊心豹子胆率兵直援京城,半道又遇多铎部迎击两人打了旗鼓相当,发现事情并非如自己所料那般便就近去了顺义县城观望。

    在顺义县城内唐通每日都遣斥候出城侦查,他一定要摸清楚京城那边出了什么状态,当得知清军围城准备攻打帝都的时候,他当真是冷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去不去驰援?唐通纠结无比,鞑子此时围城而攻外围防守必然严密,且其骑兵战力强悍,自己手头仅有不足万人兵马,去了怕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白白送死。

    一腔忠勇的唐通最终还是决定发兵驰援!

    然则老天爷没给他这个机会,鞑子兵在凌晨时分发兵攻城太过突然,待斥候把消息传至顺义的时候,天色已大亮,望着外间大雨磅礴,唐破沉默了。

    午后,捷报传来,鞑子攻城不力撤兵回营,京城无恙唐通挥拳怒吼宣泄这数日压抑,就知道小太监在城丢不了。

    今天半晌午时斥候来报,鞑子拔营离去,唐通大喜便要提兵去京城,左右谏言三思,为以防万一唐通留主力在城中,自己提一千精骑兵去往京城,半道上遇常宇。

    “月余不见厂督大人风姿更胜往昔,卑职闻鞑子拔营离去,便急急来见,没成想在这遇到厂督大人……”唐通算是很早和常宇有接触的将领,仅在周遇吉之后,曾千里奔袭到关外助常宇一臂之力横扫清军,甚得常宇看重,其也为常宇风姿所倾,乍一相逢各自都是欣喜不已,有着聊不完的话。

    荒野中一片小树林里,常宇和唐通在树荫下盘腿而坐吃着干粮,方圆数里内都有亲兵在警戒,二人把在这半月间各自发生的事一一说了。

    “原来厂督大人早布好了局待鞑子钻,可笑卑职前日还自以为是傻了吧唧的往京城跑差点就送人头了”唐通苦笑。

    “唐总兵何必自谦,在那当口你能率兵前去支援足见其忠,和鞑子军狭路相逢伤其猛将可见其勇,放眼大明这般忠勇之将亦少之又少了!”常宇给足了面子使劲的夸,唐通很是受用,咧嘴笑,口中直言“不敢,不敢,厂督过奖,过奖……”

    “唐总兵当之无愧,此时京畿有兵马者非你一人,然则京城危急当口却仅有你一人前来,嘿嘿……曾经大名鼎鼎的某人,竟已雄心不在,畏首畏尾当真可惜”。

    常宇的嘴角一丝不屑,原本还在云头的唐通脸色也暗了下来,他当然知道小太监说的是谁,在昌平的马科。

    马科曾是一名战功赫赫的猛将和猛将曹变蛟齐名,奈何两年前松锦大战曹变蛟战死,马科也被打出了阴影,曾经那个纵横沙场的骁将雄风不再,意气荡然无存。

    “昌平兵力多在居庸关驻防,马总兵麾下兵马不足且相距京城较远,不能及时来援情有可原……”唐通曾和马科数次共事,他本身就是个老好人,眼见常宇不满忍不住的为其说些好话,事实上他并不知道马科这几日作为。

    “兵力不足,自是情有可原,本督亦无见怪之心,在鞑子刚入关时他能领兵前往阻挡,即便一战即溃,但也可见其有心为之,怎奈力不足也。本督会再给他机会,希望很快能一睹马总兵当年雄风”。

    原来马科也曾出兵了,唐通暗暗松了口气,这样至少不会落个畏战之名,不过很显然小太监的确没有要整治他的意思,还是留了几分余地看其以后表现,马科啊,马科,但愿你抓住这次机会。

    昌平城内,马科好似感应到了什么,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心跳也莫名的加速这让他感觉很是莫名其妙,心下疑惑走出房外看着空中烈日,正欲出府溜达散散心,有亲军急报“鞑子拔营走了”

    马科一震,急问“去哪里?!”

    “东去”

    马科哦了一声,眉头皱了起来,暗笑自己多想了,鞑子入关才半月且又在京城耽误许久,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收兵出关,他们哪次不是吃饱喝足玩够了再走,眼下拔营离去只是一个大掠劫的开始,吾可怜的大明又要遭殃了。

    京里可有什么消息?马科又问。

    “尚无,卑职等探的鞑子拔营离去便急急来报”马科哦了一声,正欲挥退亲兵,突又见一人急急来报“总兵大人,京里来人了”。

    马科不由身子一颤,怕啥来啥,那两年的阴影如山岳般压来,顿时让他喘不过来气。

    。

第747章() 
日薄西山,朝阳门城楼上常宇看着东边无际荒野空中野鸟低空掠过,回首一扫城中炊烟袅袅升起,目光停留在皇城那一处。

    据斥候所报,多尔衮的清军已至四十里外的通州境内,在大运河畔扎营纵兵掠劫,至于会不会攻打通州城尚且不知。

    鞑子拔营而去,帝都得保,皇城也免去一劫,看着黄昏之际的紫禁城常宇心中感慨不已,历史上李自成破城后入主皇城一个月,后被清军所败于是拍拍屁股走人,临走之前一把火把紫禁城几乎烧光,仅有几座宫殿幸免于难。

    当然对于李自成到底有没有烧紫禁城烧了多少,史学家几十年争论不休,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是烧的差不多了,可有人说朝鲜实录看似史料实据,实则很多道听途说不足信。

    其实常宇也不认为李自成真的一把火把紫禁城烧了个精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他前脚走清军后脚入主紫禁城,难道在废墟里搭帐篷啊!要知道以当时的人力物力修建一座宫殿都要数年甚至十年之久,何况一个皇城。

    有的人就说了,可现在故宫里很多宫殿都是清朝重建的啊,拜托,天朝建筑都是木质结构,现在砖石结构的房子几十年都会破败不堪,何况只清朝就两百多年了啊,木质建筑维护更难,天灾人祸的几百年修修补补多正常。

    而且现在有个故宫古建筑学家在普查故宫古建筑统计时根据建筑漆画等做了一个详尽的统计,明时建筑依旧远比清时多,侧证当时李自成至少没有大范围的纵火,有兴趣的朋友可上网搜一下他那篇详尽资料。

    历史已经偏离原本轨迹,李自成刚打到保定府就被常宇给揍了回去,至少短时间不可能逼近京城,但意料之外多尔衮却突然兵临城下,这让常宇惊得一身冷汗,他虽然改变了一些历史走向,却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意外。

    往日依仗熟知历史,步步抢得先机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可未来……一个不慎则万劫不复,思及此处常宇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若保皇城则先保大明,前途任重道远。

    王家彦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缓缓走到常宇身边:“鞑子一日行四十里,按照这个速度明日可入包围圈,厂督此时还不发兵动手么,晚则迟矣”。

    常宇扭头轻笑:“迟什么?”

    王家彦皱眉:“周总兵等伏兵三河附近距离通州亦不过半百里,鞑子一日可至若发现其踪,自是一场大战,先不说周总兵是否能敌,一旦暴露则与大局不利,厂督所谋岂非前功尽弃”。

    常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以王大人推测鞑子东去将至何处?”

    王家彦略一沉思便道:“此东去通州下辖三河,武清,宝坻三县,再往东去则入唐山境内了,三河靠近蓟镇,边关要塞加上山地贫瘠清军未必前去,宝坻在通州之东接连唐山境内乃平原无山适鞑子骑兵纵横,他们一定会去掠劫,至于唐山也未必去因为太过靠近沿海,紧邻山海关,鞑子当忧明军从山海关调兵连同京城兵马从后堵截很容易把他们堵在海边,所以他们理应选择南下武清,然后进入天津再南下……”

    文官就这点厉害,行军打仗不咋地,但分析形势头头是道,可即便如此看似面面俱到,却依旧不敌常宇缜密,微微一笑便道:“鞑子不会因为三河紧邻蓟镇山地贫瘠而放弃掠劫,也不会因唐山地处夹缝而过而不入,蚂蚁腿也是肉,这些地方多尔衮都会纵兵抢劫,但凡路过不会错过,但主力兵马不会去,也未必会攻城,如王大人所言他的目的是南下”。

    “厂督大人既然如是说,那周总兵岂不是依旧明日便可暴露了?”

    常宇摇头:“周总兵此时想必已不在三河了,且明日鞑子尚不会大规模纵兵远去”王家彦一怔,随即想通应是常宇一早就派人传令周遇吉让其避让,但为什么鞑子明日不会大规模纵兵四下掠劫?

    “因为鞑子一定会攻打通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