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明录-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势空前浩大,但宁远城的防守也空前坚固,多尔衮行想一举拿下,只恐不行,如常宇推测那般,没三个冲击波,拿不下来。

    不过天晓之时,必有结果,鹿死谁手,且听下回分解……

    …………………………………………………………………………………………………………………………

    手里有票的书友,看玩顺手投个票,感激不尽!

第485章 形势严峻() 
宁远城,两军较力,炮声如雷,杀的天地变色,黑云滚滚,一方攻势凶猛,火炮,抛石机如暴雨倾下,攻城士兵如飞蝗铺天盖地,守城的远炮近弓,滚石檑木滴水不漏,一时间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这边厮杀正烈,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内,乾清宫中烛火摇曳,崇祯帝揉着太阳穴看着龙案寿宁宫奏折,旁边一杯茶,茶香袅袅。

    他虽勤政,但在往日已睡下,或者已开始起床,然则从昨夜开始,眼皮跳的厉害,甚至有股莫名的心慌,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前日宁远大捷,朝野震动,举国欢庆,可谓是多年少有之喜,可伴随捷报之后是接踵而来的噩耗。

    他的心腹之患,李自成现在是愈发的不可收拾,太原大败后,率残兵流窜到东路寻刘芳亮回合。

    刘芳亮在东路大开杀戒,可谓是无人可挡,短短时间打下大片疆土,占城无数,先下怀庆府,明副将陈德(陈永福之子)把巡按御史苏京拒捕起来投降贼军,刘芳亮在怀庆府设置新的防御使,府尹和县令等,后挥军北上不费一兵一卒占了潞安府,任命孙明翼为潞安防御使让他负责追饷“系诸郡王宗室及乡士大夫,非刑酷拷,大索金银,动以千万计,名为捐助。下至乘田委吏,无一得免者。或已经物故,复收其子孙一体拷掠,是名故宦例亦如之。……且分布诸贼各县严比”幸好当时沈王被小太监给弄走来了,否则白白便宜了贼军。

    刘芳亮留下大将平南伯刘忠镇守长治后,领兵东下彰德府,同时分兵大名府攻占府属各县,此时李自成已经从太原逃来回合。

    下彰德府后留大将刘汝魁镇守,贼军取道磁州今河北省磁县,进入畿辅地区。广平府今邯郸地区,府治在永年县的明朝地方官逃窜一空,“城中无主”。居住在广平府内的原通州总兵张汝行,派腹心前往磁州向贼军纳款。

    大顺军进入广平府,“汝行郊迎三十里”。略事休整后,贼军整队北上。“汝行请为前行,献取京、通之策。芳亮许之。”队伍开拔前,刘芳亮任命翟凤耆为防御使,留下郭都尉、常掌旅领兵五百名镇守广平。

    于此同时,东厂提督常宇奉旨出关狙敌,明廷兵部尚书史可法奉旨南下剿匪。

    贼军继续北上收邢台、河间等地,一路上皆望风归附,进抵畿铺重镇保定。

    昨日锦衣卫快马来报“寇大至,络绎三百里,羽旗铁甲,炯烁夺目。尘坌纷起,昼为暝;马嘶人喊,海沸山摧。足见兵威之盛。

    朝廷大惊。

    历史上,贼军攻到保定时是三月二十一日,两天前京城已破,但因小太监这只花蝴蝶的翅膀山东,历史轨迹稍作改动。

    史料记载,贼军旌旗所向,明朝的“守土文武吏率皆望风降遁,或绅士争为乱首,倒曳衣冠,疾走恐后,相与称仁诵义曰迎真主。”

    保定城里的百姓不愿为朱明王朝坚守,纷纷要求开门纳款。就在这时,“代帝亲征”的明大学士李建泰逃进了保定,他也认为“势难支”,不如及早投降。可是,署府事同知邵宗玄和新任知府何复,却同当地乡绅张罗俊等,坚决主张守城。他们责骂“百姓无知”,不懂君臣大义,“下令人缀崇祯钱一于额以示戴主之义”,驱使军民上城拒守。大顺军在城下高声喊话,告以京师已于三月十九日攻克,奉劝他们不要执迷不悟,自寻绝路。张罗俊、邵宗玄等人顽暝不化,置若罔闻。刘芳亮见劝降无效,下令全力攻城。

    时至今日,李建泰已经被刺身亡,进驻保定是兵部尚书史可法,同样围攻保定的也非刘芳亮一支劲旅,乃贼军主力,由李自成亲自坐镇。

    保定乃京畿南大门,万不可失!

    崇祯和诸臣商议半宿,终是无良计,只能寄望史可法能击溃贼军,此时南下大军,粮草备好,饷银到位,又令亲兵腾骧四卫随史可法出京剿匪,又有山东总兵刘良佐从济南发兵北上夹击,黄得功在中原抽兵北上,西有周遇吉从太原率金吾卫等数万兵马堵截,四面包抄,贼军插翅难飞。

    南方军情虽然紧急,但崇祯帝心理多少还有些安慰,毕竟东拼西凑了十余万人马,从四面包抄,加上由大忠臣史可法督战,理应不会出多大篓子。

    可关外那支孤军,那座孤城呢。

    常宇建立了一条特殊通信渠道,关外的情报朝发夕至,前日一场大捷固然让朝野振奋,可随后的情报,清军主力兵临城下!

    浩浩荡荡十余万的清军,让崇祯帝从脚底一股寒意直入冰到心窝子,清军数次入关所造的孽触目惊心,给他留下了极其恐怖的阴影,从骨子里闻清胆颤。

    常宇能不能挡得住,若挡不住的话可怎么办,那时南边有贼逼近京城,北边有鞑子入关,大明危也。

    一想到此,崇祯帝骨头里都发寒,太子之梦,到底能否改变……

    天微亮,中后所城内李岩起了个大早,在城上练了两套拳,有些气喘,但精神焕发,小别胜新婚两口子晚上没少滋润。

    京城崇祯帝的忧心忡忡,宁远城的炮火连天,这些均和他无关,中后所四下宁静,空气清新,远处山林隐显,六州河如一条白龙……

    望着这大好河山,李岩不由感慨,真好!

    往日从贼名不正言不顺,辱没祖宗,为世人唾弃,四处苟且偷生,惶惶不可终日,而今翻身为官家卖命,堂堂正正,虽说千里奔袭,受尽苦寒,出关作战,凶险四伏,可眼下他真的觉得很好。

    的确很好,一日之间,三喜临门!

    一喜投诚后第一战,杀清军骑兵近千,二喜夫妻会师。

    至于第三喜,则有些意外连连。

    却说昨日和清军一战大捷回城,至傍晚时,山中贼寇前来投诚,约四百余人。

    关外山中有贼,多如牛毛,几乎都是往年溃军所聚,已成大患,常宇曾令李岩入山清剿,作为贼寇祖师爷级别的李岩回到中后所,本欲进山扫荡,却在这时闻清军主力已至宁远,便不敢轻举妄动,而是派了人进山和那些贼寇通了消息,表明身份,告知对方,此正值国难当头,尔等在山中安生不动便算为国出力,若趁机作乱,为人所不齿,将来便是粉身碎骨也誓杀尔等。

    当然,尔等若还有报国之心,欢迎归来,齐心杀贼,城中有粮有钱,有功也当赏!

    意外的是,山中贼人竟然爽快的前来投诚入伙,当真如此轻松就被说服了?

    ……………………………………………………………………………………

    阅后随手投票,谢谢大家支持。

    。

第486章 黄雀在后() 
李岩可不是个幼稚单纯的骚年,天真以为这些山贼被他几句话就给说动了,至少不完全是。

    李自成祸害大明十几年,麾下贼首名动天下,李岩作为其中儒将,又是幕僚之一,名头自是不薄,派去山中抚慰的人一提他名头,贼寇皆瞠目,他竟然已投诚朝廷了,难道贼祖宗已日薄西山了么,他们消息闭塞,自然不知道老李现在混的风生水起,正是豪情万丈呢。

    可以说,他们这么意外的轻松投诚是有原因的,第一便是因为李岩有义薄云天的名头,有号召力,第二关外苦寒,民不聊生,打劫都没地方去,贼也不富裕,说个不夸张的大山头可能有点余粮,小山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比比皆是,不要以为做贼当真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至于第三,这些贼寇多是明军溃兵,归根结底内心多多少还余留些军人的情怀和血性,从良的心思尚未熄灭,加上他们多多少少和关外的官兵还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早就被弄死光了。

    关内事情他们不知,但关外的形势却时刻关注着,明军先是在前阵暗伏清军先锋,一场大捷,让他们做贼的都直呼痛快过瘾,随即有兵来中后所,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刚投诚过来的李岩又狠狠的揍了清军一顿,让他们刮目相看,明军现在都这么牛逼了?

    再者李岩派人入山招安,必然是上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