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编制”,就是军队的旗号,当年祖狄北伐,为什么能势如破竹,一方面是胡人那时候做事只管杀杀杀,激起汉人同仇敌忾的抵抗,二来就是晋国皇帝给了祖狄一个“编制”。
有了“编制”,即使没有军饷,也能“便宜行事”,属于“官方军队”。而无论世家组织的私军多么精良,训练有素,依旧是不合法,不能上台面的。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府兵”,最终还是在陈郡谢氏的运作下,于寿春成军了,这也是晋国第一支装备“火药兵器”的所谓“新军”。
因为赵川的乱入,谢氏北府兵这件事比历史上发生的时间提前了许多,毕竟,那个时空,谢家并没有洛阳宝藏,行事自然低调。
现在谢石麾下的“北府兵”,兵强马壮,已经成为晋国一股强大势力,唯一缺的就是战功和威望。
桓温乃是晋国驸马,这年头驸马的权势很重,再加上他本身就控制了荆州和蜀地,积威尤盛,令谢家投鼠忌器。
桓温一战收服蜀地,二战打进关中,险些攻下长安,三战到洛阳迁回先帝陵墓,谢家虽然现在如旭日东升,但战绩拿不出手!想要一呼百应,还差点意思。
所以谢家现在也有刷战绩刚性需求,若是能打个漂亮仗,谢家在朝堂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控制扬州府不在话下。
控制了扬州府,等于是控制了建康的外围防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桓温就算想篡位,那也只能先退回荆州,重整兵马再说。
表面上看谢石是在蛮干,实际上,他所做的事情,是符合谢家发展要求的。
捏柿子要挑软的。
赵川这厮守在洛阳,对谢家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因为谢道韫在这里,谢家不可能直接动粗。
关中苻家自成体系,走蜀地入关中的话,必须要桓温支持,即使打下来,也是桓温的地盘,谢家没有做活**的觉悟,或者说,这根本就是自掘坟墓的脑残举动。
那么挑来挑去,只能鲜卑慕容一个敌人可以选了。
本身是鲜卑人,名声差,天然就容易拉仇恨。
枋头易攻难守,交通便利。枋头往北百里不到便是邺城,谢家从寿春出发,沿着运河的话,可以很顺利进行补给,燕国没有水师,自然无法封锁河道。
换句话说,谢家打燕国很便利,燕国打谢家却因为没有水师,不能利用运河而变得困难,本来可以用的骑兵,却因为跟赵川死磕了一把,精锐人马损失了不少。
可以说现在是燕国最虚弱的时候,不打它打谁?也难怪谢石会蠢蠢欲动了。
“你帮我盯着点,一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通知我。
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我还真有点担心谢石攻打洛阳。”
苏蕙不以为然的点点头,谢石的资料,她这里收集了不少。表面上看是个行为乖张的人,实际上,此人功于心计,利益至上,没有好处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
攻打汜水关,正好给慕容燕国出兵的机会,因为长安君现在是赵川的四夫人,谢家腹背受敌,只怕荥阳难保。
所以苏蕙才觉得对方根本就不可能发神经打洛阳的主意,现在制造紧张局势,无非是战前玩一些虚的烟雾弹,迷惑下鲜卑慕容,顺便警告下赵川,让他不要得意忘形,在谢家出兵的时候攻击补给线!
“我先回家,晚上估计会跟谢韶密谈呢,真是不得安生啊,这段时间农忙的事情已经够烦了,没想到谢家一收割粮草就急着打仗,也真是的。”
赵川一边跟苏蕙告别,一边在那里碎碎念,惹得这位有些早慧的小女孩心中暗暗鄙视。
刚刚割了麦子,有了军粮,这时候不打仗,难道要等到来年开春农忙时节么?
赵川这家伙说是知人善任,其实还不是因为人太懒了,想当甩手掌柜?这么抱怨还不是因为怕麻烦?
苏蕙看着赵川走一步晃三步,慵懒模样,竟然悄悄捂着嘴笑了。
洛阳的东边百里不到就是汜水关,汜水关以东就是荥阳,谢家私军统帅,或者说北府兵副帅谢石,正翘着腿,查看军中文书送来的粮草储备情况。
谢家私军与北府兵,一支军队,两块牌子,这在晋国是很普遍的事情。
比如说朝廷给了一万人的编制,只怕这支军队三四万人都不止,否则桓温又怎么可能在荆州拥兵自重呢?
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挂出来的牌子就是“北府兵”,若是不需要为国家打仗,而是为了家族利益,那自然是挂“谢家军”的牌子,这便是晋国的生态。
在朝堂那里,北府兵的统帅是谢玄,有栽培的意思,而谢石只是副帅。但私军里,谢家对谢玄的信任有限,还是谢石一锤定音。
“今年是个丰收年啊,还不错。”
放下手中的账本,谢石松了口气,两淮之地,今年都是丰收,比去年的收成提高了不少。当然,这是大气候,今年各地的年景普遍向好,鲜卑慕容那里也不例外。
现在的情况是,谢家的军队不缺粮,但慕容恪那里也是不缺的,这一仗说到底还是实力的比拼。
“五弟,你在吗?”
书房的门被咚咚敲响,是他亲哥谢万的声音。
第三章 四十米长刀饥渴难耐()
“五弟,为何不等家中决断,匆忙动兵?”
谢石还在愣神中,就看见谢万急匆匆的推门而入,神情不悦写在脸上,就差没有破口大骂了。
“等?要如何等?现在运河水位已经在消退,莫非要等到冬日结冰?”
谢万是陈郡谢氏出了名的美男子,虽然已到中年,但仍然丰神俊逸。
谢石就不说了,年轻时脸被不知名动物舔过(可能是毒蟾蜍),所舔之处皮肤溃烂,好了以后,留下白斑一片。
这样的相貌能叫好看么?连泯然众人的大众脸都不如。正因如此,谢石和谢万的关系一向比较微妙,一句我比你丑太多,就足以扭曲谢石那并不强大的灵魂。
老成持重的谢安已经入中枢朝堂,大哥谢奕(谢道韫谢玄之父)生病回了建康修养,谢家只能派谢万这个有分量的长辈(兄长)来劝阻谢石。
出兵的小气候确实很好,刚刚秋收,运河尚且能用,鲜卑慕容又元气大伤,只不过从大气候上说,就有些不理智了。
晋国这两年渐渐形成了桓氏和谢氏争雄的局面,虽然在谢安的斡旋下,还是斗而不破,但桓氏大本营在荆州,而谢家的力量在扬州占优,谢家还处于潜龙勿用的状态。
从赵川手中得到了洛阳宝藏实力大增不假,可这些实力还未巩固,贸然上阵,赢了固然是锦上添花,若是输了,则会被迅速打回原形。
只是,桓温废帝已经是箭在弦上,谢家只有出兵燕国,才能暂时转移朝堂的注意力,论谁也不能在战争期间废帝吧?那就不是权术,而是明目张胆的叛逆了,从这个角度上说,谢石要做的事情又不能算错。
所谓的选择,自然都是有利有弊的,全然没好处的事情,当然也就无需选择了。有时候做选择就像是在两个烂苹果里面挑一个好的,选择了其中一个之后,往往会后悔没有选择另外一个。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一去一来,只怕冬天都到了,运河结冰,如何能打败慕容恪?”
“家中自有安排,火药兵器还未充分测试,是否能像赵川军中那样如臂指使,还未可知,你就能确定一定能打败慕容恪?”
谢万也是急了,就差没说你打不过敌人,会丧师辱地了。
“四哥如果只是来教训我的话,大可不必了,我意已决,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本月末就会出兵。
枋头自古就是四战之地,当年曹操为了水淹邺城也开凿了白河沟,现在正好用上。只要此战能胜的话,桓温主导朝堂的局面将会被彻底逆转。”
谢万为人有些迂腐,谢石却是把人心看得通透,如果赵川在此地,恐怕也会为谢石击节叫好。
历史上桓温第三次北伐,在枋头受阻后,于襄城被鲜卑慕容家的慕容垂帅军伏击,大败亏输逃回寿春。
如果你以为桓温输了,他在朝堂的势力也输了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战之后,桓温在朝堂内不但没有输,反而将原先拥兵自保的世家势力全部剪除,王谢等世家羽翼被剪,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若不是谢安长袖善舞,桓温又怀着妇人之仁,只怕江左早已变天。
谢石早就看到了这一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