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逐流-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羲之没回头,来的人他熟得不能再熟,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道万(司马昱表字),如果,我是说如果桓温北伐归来以后会废帝,你认为谁是最好的接任者?”

    哈?这种问题,以我的身份来说,适合回答么?我也是姓司马的,莫非你是把我当成了司马烯那个蠢货?

    司马昱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作死的事情。

    “那个,天子乃是……”司马昱还没说完,就见王羲之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废话。

    “法不传六耳,等会说完,我们就当都不知道这些事。”

    王羲之表情平淡的看着司马昱,让后者心里发毛,因为他跟王羲之认识十几年,从未见过对方有这样的表情。

    “伦理纲常,不可废止。当年,成帝(司马衍)临终时让嫡亲弟弟康帝(司马岳,即褚蒜子的夫君)继位,兄终弟及也不悖伦常。

    而当今圣上司马聃乃是康帝唯一子嗣,如果废帝……那让成帝子嗣继位比较合适。”

    司马昱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没有一点毛病。

    普通人家继承家业,没有子嗣的,应该最优先让同父同母的兄弟继承,如果兄弟不在了,那就让那一脉的后人继承,司马昱的回答几乎是符合这个时代道德伦理的最优选项。

    不过么,那只是常规情况,而现实却是,只要是司马家的人,一切皆有可能,不然被废为庶人的司马烯当初还折腾个什么劲啊。

    “道万说得有理,成帝长子司马丕,次子司马奕,都是合适的人选呢,道万作为宗亲,要早作准备啊。你与桓温交好,他肯定会来询问你的建议。”

    王羲之意味深长的说道,随即闭口不言,也不多作解释。

    有谣言称现在皇后王穆之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司马聃的,因为司马聃被刺客废了男根,乃是桓温指使,这些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是不是事实,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流言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人希望它们存在,这人是谁,似乎根本就无需思索。

    “逸少,我知道了。走,准备上船吧,这一趟我们先去许都。”

    司马昱心情沉重的往前走,却看不见王羲之望着他的背影,脸上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孟姜,爹平日里最疼你,不是心甘情愿你做小,而是庆幸你终于可以逃出这个漩涡。你在赵川身边,想说什么想做什么都自由得很。

    相反你那几个哥哥,若是不谨言慎行,反而会有杀身之祸啊。”

    趁着司马昱不注意,王羲之一声叹息,这次本来他是可去可不去的,但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还有桓温与郗超的布局,他决定亲自到洛阳去看一看。

    琅琊王家子弟甚多,但王羲之跟桓温谢安等人的关系,算是最亲近的。

    在历史上,王献之甚至还当了驸马,他的女儿王神爱还当了皇后。这一世很多事情改变了,很多人却依旧沿着固定的轨迹前进。

    王羲之和司马昱上了楼船,根据水位的深浅,这一路他们在中途可能还会换船。

    古代漕运是最省时省力的搬运方式,坐船也是最快旅行方式,没有之一,甚至比跑马还快。船不需要吃草,不需要睡觉,比马的持久力强不知道哪里去了。

    王羲之这一路,按道理,应该是沿着运河,先到宿州,然后继续北上到开封县。

    这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是后来开封县变成汴梁,继而成为北宋首都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条捷径,一路走水路,轻松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现在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开封县现在在鲜卑慕容手里,并不在东晋的控制之下。

    荥阳以东,都是鲜卑慕容的地盘!他们到开封县,那不是自投罗网么?难道去慕容恪那里吃饭?

    所以他们必须半路下船,走陆路去许昌,然后再走颖水到荥阳,从荥阳出发,很快就能穿过汜水关到达洛阳。

    这样规划路线的好处是,安全有保证。

    “逸少啊,你脸色不怎么好,是想闺女了么,现在还早着呢。”

    孙绰嬉皮笑脸的走出船舱,拿着一个小酒壶,看到王羲之一人站在船头,身边是船夫在划桨。

    “没呢,我在想炼丹的事情。”王羲之淡淡的回了一句。

    坐船上,还是旅途当中,你练个鬼的丹啊!你这是哄谁呢!

    孙绰懒得揭穿王羲之的谎言,也许对方根本就没心情说话,随口一说罢了。

    “等桓温回来,咱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啊。你可曾记得当年的司马孚?”

    孙绰有些随意的问王羲之。

    司马孚,司马懿的三弟,此人在才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算不上一流人才,不过名士倒是实至名归,手里也有几把刷子。

    司马孚虽然比他哥哥司马懿差远了,但有件事,让司马孚出名了,甚至后世的房玄龄给了他“疾风彰劲草”的评价。

    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魏国第四代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想除掉司马昭,没想到被轻易反杀(诱杀),当时朝堂内外没有一个大臣敢来哭旧帝,唯独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来了。

    不仅如此,而且还痛斥司马昭,直到死都认为自己是魏臣。

    然而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受了司马炎安平王的封号,并且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设置官属。

    司马炎给的面子不止于此,每次元会时,司马炎下令让司马孚乘车上殿,司马炎则降阶相迎,以示尊荣。等到就座后,司马炎亲自献酒祝寿,以长辈之礼对待。

    司马炎每次下拜,司马孚都下跪来制止,司马炎又赐予他云母辇、青盖车,真可以算是尊宠到了极点。

    死的时候,司马孚留下了这样的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也就是说,棺盖定论,他始终认为自己的魏臣,而非晋国的臣子。

    朝堂中枢的,没有一个蠢人。孙绰这么跟王羲之说,当真是意味深长。

    将来,若是桓温行霍尹之事,那么他孙绰和王羲之,作为朝廷中枢的大员,应该何去何从,当真不太好说。

    “为亲而出,为亲而处。出不负君,移孝作忠。处不负亲,忠籍孝崇,这就是我们臣子应该做的本分啊。”

    王羲之叹了口气,这话不是他的原话,而是赵川那时候跟王孟姜说的。

    赵川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晋国没有忠臣!

    晋国是一个不敢提“忠”,只能说“孝”的国家,所以他不想留在这里。当然,这是不是借口之一,不太好说,不过这句话让王羲之很认同。

    也正是这句话,让他下决心不干涉女儿和赵川之间的“奸情”。

    一个人能把“忠”和“孝”的关系理顺,并且有机结合起来,说明白了小家和国家的关系,这样的男人,有想法有深度,值得托付。

    “逸少看来已经想明白了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得国不正,难抵悠悠众口啊。一日不爆发,不代表永远不爆发。”

    孙绰看来也不是对所有的事情一无所知。

    这很正常,中枢朝堂的大员,又怎么会没有耳目,而对即将要到来的风暴没有任何察觉呢?

    他说得含蓄,其实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司马家怎么夺得的天下,自有后人有样学样,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问题是,他们这些当官吃俸禄的朝臣怎么办?

    他们不是地方大员,不在乎谁当道。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谁来保证他们的利益?将来的风暴来临,他们应该作何选择?

    “眼见为实吧,不去洛阳看一看,不去淮河以北的地方走一走。我也不知道答案。”

    王羲之的底线,是允许桓温废帝,因为他们家又没有人嫁给司马聃,根本不怕。

    但他不能允许桓温篡位,如果站在篡位之人一边,千百年后,人们将会怎么看待他王羲之?

    噢,你说王羲之啊,这个人字写得不错,不过不是个忠臣,是个趋炎附势之辈。

    大概,一般人都会这么说吧。

    这正是王羲之此时忧心忡忡的原因。他作为一家之主,女儿不必担心了,但还是要为几个儿子的前途操心,一有不慎,这一脉就真只能指望王孟姜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赵川那首诗写绝了啊。”

    孙绰似乎也看透了王羲之的心思,猛喝了一大口酒,醉眼朦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