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期要求的产品来。结果寰宇公司在很多时候,只能向国内的研究单位求援,寻求材料配方。
此后,他开始加强了在材料研究上地投入。
特别是乌托邦计划,需要的材料都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不到的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国外都是对中国出口封锁地,他们想买也买不到。
等到寰宇公司率先研制出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材料研究开始发挥大作用。
各种基础材料的物理研究,都有非常详尽的数据。材料研究更多的是通过无数的试验,以寻找最佳配方,或是将多种材料融合,制造出合乎要求地新材料。
超级计算机加快了这个实验的进程。
萧强通过奥斯丁,秘密调运过来的数十台超级计算机,让材料研究走上了正轨。这也间接使得其他研究部门大大受益,一个个能够满足他们基本要求地新材料、新配方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材料选择范围。
但真正让乌托邦计划冲上快车道的,还是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到来。
在所有研究部门中,材料部门对于新超级计算机的到来,举双手双脚欢迎。
他们已经在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尝到了甜头,新成果层出不穷地出现,他们怎么可能,不热烈欢迎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到位?
疯狂的材料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被其他部门笑称为“大跃进”的大规模试验。
各个小组,都利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先后输入不同的变量要求,同时进行一百个以上的誓言。如此海量的试验,新的发现、新的配方,如雨后春笋,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
验证模拟试验结果的小组,全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他们将其他小组转过来的,取得了成果的实验,在现实条件下重现。有些重复性试验,取得了和模拟试验一样的成果,有的居然还出现了超过模拟试验的成绩。
只有很少的验证试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
寰宇公司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研究,已经有将近十年的运用经验。
超拟真材料研究工程学,寰宇公司的内部应用软件,其拟真程度非常之高。要是横向比较的话,寰宇公司要是自认第二。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资格称老大。
没有取得成效地验证试验,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现有水平的缺陷,一些人们还没有发现的特殊物理现象,制约了超拟真研究,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
基地材料部门验证小组,将失败的实验原始记录和当初的模拟试验纪录,都传回了寰宇公司总部应用软件部门,供其进行分析。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会进行修改,但现有物理研究上的缺失,就不是他们能够解决得了的。
即便如此,无数新配方、新材料的发现,也让验证小组叫苦不迭。
验证小组地规模不断扩大,还是跟不上新发现的速度。
最开心的,是那些急等新材料的研究部门。有些研究部门的关键研究,已经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但手头没有合用的材料,一直眼巴巴地等着。
现在,他们一下子从以前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材料中,勉为其难地凑合,到现在,几十上百种材料及相关数据摆在面前,让他们挑花了眼。
于是,他们也终于可以在相关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地数据,来验证他们的新研究成果。
这就是现代科技,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的成果,都会引发链式反应。
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让寰宇公司总部的研究部门、基地的乌托邦计划研究机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一往无前地冲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不断将双方地差距拉大、拉大……
汪工找到了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前苏联的一个著名材料学专家瓦西里。他正埋头在电脑屏幕上,看着一屏又一屏地数据,目不转睛,一点也没看到汪工的到来。
瓦西里是在苏联崩溃前夕,才被杨克维奇从中央材料研究所,游说出来的。
他的来到,大大加强了材料部门的研发实力。他所带来地相关研究材料,充实了材料部门的数据库,并缩短了一些重要配方的研究时间,取得了相当巨大地成绩。
在基地里,像他一样的前苏联、东欧科学家还有不少。
汪工没有细算过基地到底有多少科学家,不过据他估计,应该有五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科学家,前苏联的科学家右,还有三百多名前东欧的科学家。
由于前苏联在崩溃前后,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极度恶化,造成大量的科学家出走。
这个数字,不少于数十万。
杨克维奇明白萧强的心意,他没有胡乱招收这些科学家。每一个被招来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科研实力,在国际科学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科学家。
在那混乱的几年时间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了有科学家失踪。
人们大多以为,他们去了欧洲。
到了近两年,因为基地已经具有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且研究的深度,开始渐渐超过世界现有水平,再从外面补充研究人员,已没有必要,才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
汪工好容易才趁瓦西里喝水的时候,找到机会和他谈了一小会儿。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瓦西里的眼睛,也没有离开过屏幕。
他主要是来询问几种最新配方的研究进展,同时,也要求材料部门,提供一些新型材料详尽的数据资料,以方便制造部门,据此提出相应的加工制造方案来。
对于材料部门的突出成绩,其他各个研究部门都欢呼雀跃,只有制造部门感到头痛不已。
随着各种新材料的纷纷出现,这些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抗高温高压性能,也一再更新,一举超越了旧有的材料。
这就给制造部门带来了大问题,一些常规的加工技术,无法使用在这些新材料上面。
有些材料的硬度极高,就是采用新型合金刀具,也很难加工。而有些材料的耐高温,一旦合成以后,再要改变外形,将非常困难,只能采用强效激光,一点一点打磨。
所以,要制造出各个研究部门的需要的样品,制造部门,也是昼夜展开对新材料特性的研究熟悉,明了它们地具体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新的制造工艺,对其进行加工。
这就需要详细的材料数据,作为他们分析的基础。
现场监督着瓦西里将相关数据,传入了制造部门的数据库,汪工才离开了材料部门。
他来到动力部门,将他们需要的小型火箭发动机样品,交给他们,签收了回单之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和他们讨论起来。
动力部门研究的项目,既有相对常见的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电磁推进系统等,也有一些超前的理论研究项目,例如激光动能发动机、电磁漏斗离子喷射推进系统等。
有些理论研究已经初见端倪,但缺乏实验条件。
好在盘古世界地出现,让他们有了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可以进行深入地研究。
汪工正和几名研究员讨论,惊奇地看见扬科维奇走了进来。
杨科维奇现在的正式职位是基地的总经理。主管着行政事务,事务繁忙,他可是很少来到地下的,现在过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杨科维奇一眼看到了汪工,笑着迎了上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汪工,总算找到你了。他们说你去了材料部门。我到材料部门,却说你已经走了。”
“呵呵,我给他们送样品过来。顺便去材料部门,了解一下最新配方的进展。”汪工笑着说道。
杨科维奇转头四下看了看,问道:“孙总工怎么不在?”
孙总工是动力部门的负责人,是基地里难得地一名长者,今年都有七十多岁了。
动力部门办公室研究人员说道:“孙老到超燃冲压发动机项目组去了。今天要做一款新材料的验证。他一直很关心,早早就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又说道,“实验都进行了好几个小时了,估计快要结束了吧。总经理要不再等等?”
“不等了,我们过去!”杨科维奇向汪工点点头,两人并肩出去。
汪工联系到他特意来找自己和孙老,猜到了他的想法,在过道里,低声问到:“是不是准备进行发动机试制工作了?”
“是的。老板传话过来,说他的小卫星进展很快。让我们派人过去,借着这个机会,将我们的空天飞机计划纳入小卫星计划,作验证性实际测试。”杨科维奇认可了他的判断。
汪工皱了皱眉头,说道:“是不是太仓促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也就这一年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而且这还是模拟验证地效果,连发动机设计,都还没完全定型。我们要做出样品来,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杨科维奇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可还是说道:“老板也是不得已啊!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